魏國桓子的孫子叫魏斯,也就是歷史上的魏文侯。他是一個尊師重教、言出必行的君主。
魏文侯拜名士卜子夏、田子方為國師,而且每次經過名士段干木修行的住宅,都會停下車恭敬行禮。不少賢才都被魏斯的誠意所打動,都心甘情愿地歸附于他。
![]()
有一天,魏文侯正與群臣飲酒,大家在一起喝的好不嗨森。這時魏文侯突然叫車要外出。大臣勸諫他:外面正下大雨,大家在一起正喝的快樂,這會國君還準備去哪兒呢?魏文侯說:我先前和虞人約定了今天一起去狩獵,既然約定了,就要遵守約定,哪怕因為下雨不能狩獵,也一定要親自前去告訴他。
韓國派使者向魏文侯借兵去攻打趙國,魏文侯說:我們和趙國,是兄弟友邦,不能借兵啊。趙國派使者來借兵去攻打韓國的時候,魏文侯用同樣的理由,也沒有借兵給趙國。
雖然當時兩國因為沒有借到兵而發怒,但事后聽說了魏文侯對自己像兄弟一樣邦交的態度,都很敬佩他,開始把魏文侯當作自己的老大,魏國于是開始成為三國之首,大小邦國都不敢和魏國爭雄。
魏文侯善于學習、精于聲樂,他和國師田子方喝酒的時候對田子方說,你聽,這個編鐘的聲音不對,聲音不協調,左邊的鐘聲的單調偏高。
田子方笑著說出了一個道理:做國君的人善于任用的是樂官而不是越過樂官親自去調教樂師,如果國君您親自下場指導,我擔心您會讓樂官不知道怎么辦,就荒廢了他的職責。魏文侯表示贊同。
![]()
魏文侯很善于傾聽大臣的意見。魏文侯派樂羊攻克了中山國,在朝會上,他決定把中山國分封給兒子魏擊。大臣任座表示反對,任座認為,按規矩,應該分封給國君的弟弟,而不是越過弟弟,去分封給兒子,并且說,這樣做算不得仁君。
魏文侯剛開始非常生氣,任座也嚇的小跑著出了宮殿。另一個大臣翟璜勸說:只有仁君的臣子才是敢于直言的,所以大王您是一位仁君,任座也是一個直臣。
聽到這樣的夸贊,文侯又開心起來,讓人把任座追回來,自己也親自下殿迎接任座,并獎賞了敢于直言的任座。
在魏文侯的治理下,整個國家政通人和、欣欣向榮,官員們都有了比較高的政治素質。
魏文侯的兒子公子魏擊出行的時候,遇到國師田子方,下車對國師行禮,國師故意不回禮。公子擊氣沖沖的陰陽田子方:是有權有勢的人更容易傲慢無禮,還是貧窮無靠的人更容易傲慢無禮呢?
![]()
田子方回答:當然是貧窮的人更容易傲慢無禮,國君對人傲慢,容易亡國,士大夫對人傲慢容易失去封地,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國家和封地,就不會再享有種種特權和利益。而貧窮的游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旦不開心如意,穿上鞋子就可以跑路。這個世界上,哪兒得不到貧窮呢?公子擊很認真的聽取這個道理,并表示感謝。
幸福者要懂得退讓,不爭一時之長短,尤其是不與光腳的爭一時之長短,因為,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