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傳音手機幾乎無處不見。從繁華的商業街區到鄉村小店,TECNO、itel以及Infinix的醒目標識高頻出現,與當地用戶的日常通訊、社交娛樂深度綁定,成為非洲通訊市場較為鮮明的存在。
作為最早錨定非洲市場的中國手機企業之一,傳音的崛起恰是一場逆向思維的勝利。自2006年成立起,傳音便精準捕捉到當地用戶的核心訴求,以雙卡雙待、長待機時長、拍照膚色適配等本土化功能切入空白地帶,逐漸編織了覆蓋非洲城鄉的渠道網絡。
據IDC數據顯示,2024年傳音全球出貨量首次突破2億,在全球手機品牌廠商中排名第三。另據國際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傳音在非洲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比達到了51%,坐實了“非洲每賣出兩部手機就有一部來自傳音”的行業話語。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新興市場,傳音也分別拿下超40%和29.2%的智能機份額。
2019年9月,傳音登陸科創板,高峰期市值一度超2000億元。近日,這個“非洲一哥”傳出赴港二次上市計劃,目標融資規模約10億美元,再次引發各界關注。
盡管最終上市方案并未敲定,但這一動向也讓不少人猜測是否與傳音的業績短期承壓有關。財報顯示,2024年,傳音控股實現營收687.15億元,同比增長10.31%,相當于每天進賬近2億元,歸母凈利潤55.49億元,同比微增0.22%。而到了2025第一季度,其業績突然變臉,不僅營收同比下滑25.45%,凈利潤更是暴跌69.87%,創下上市以來單季最大跌幅。
在小米、榮耀等品牌加速非洲布局,5G技術迭代重塑市場需求的背景下,傳音的二次上市之舉,或許不僅是對非洲基本盤的鞏固,更被視為應對行業變局、尋求增長破局的戰略選擇。
![]()
從華強北小作坊走出來的巨頭,比非洲人更懂非洲
2003年前后,深圳華強北正靠著模仿、低成本組裝攪動著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的極致壓縮讓華強北制造成為性價比的代名詞,卻也難逃同質化競爭的泥潭。就在這里,一家企業不動聲色地將目光投向了一個被全球巨頭忽視的市場。
故事的主角,是從南昌航空大學機械電子專業走出的竺兆江。畢業后,他沒有循著專業軌跡進入技術領域,反而一頭扎進了當時方興未艾的通訊行業,加入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從基層業務員做起。
這段職業經歷,恰好讓他見證了功能機時代國產手機的黃金年代。彼時,憑借“手機中的戰斗機”的口號、精準的低價策略以及廣泛的渠道網絡,波導手機殺出重圍。在銷售一線的摸爬滾打,不僅讓竺兆江積累了對手機市場的敏銳嗅覺,也讓他捕捉到了海外市場的潛在機遇。
在負責波導的海外業務期間,竺兆江發現了一個被國際巨頭集體忽視的現實:當時非洲手機普及率不足10%,諾基亞、三星等品牌憑借技術優勢壟斷市場,但動輒數百美元的定價,對非洲普通民眾而言堪稱奢侈品。他們需要的不是最先進的手機,而是能買得起、用得爽的手機,這一樸素的判斷,成為傳音誕生的核心邏輯。
![]()
2006年,竺兆江帶著幾位波導前同事在深圳創立傳音科技(傳音控股前身),目標直指上述藍海市場。當時的非洲市場,正處于功能機向智能機過渡的前夜,通訊基礎設施薄弱、電力供應不穩定,這些看似是市場短板的特征,成了傳音的破局點。同年,傳音科技便迅速推出了“TECNO”手機品牌,并推出了第一款手機TECNO T201,定位為大眾智能機。
傳音在非洲的第一個爆款,來得直接且精準。2007年,傳音推出TECNO T780,成為非洲首款雙卡雙待手機,與此同時,傳音針對深膚色拍照模糊、續航焦慮、設備耐用性等功能都做了改善,這款機型,讓“TECNO”這個陌生的中國品牌開始走進非洲用戶的視野。
這只是傳音本地化創新的起點。此后的產品迭代中,公司圍繞非洲用戶的真實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看似土味卻直擊要害的功能:例如針對電力短缺的普遍現狀,配備超大容量電池,部分機型待機時長甚至可達到30天;針對非洲消費者對戶外歌舞的文化熱愛,傳音專門強化外放音響性能,音量較普通手機有較大提升;面對多運營商割據、跨網話費高昂的難題,從雙卡、三卡迭代至四卡四待,讓用戶能在不同運營商網絡間自由切換,最大限度降低通訊成本。
在最經典的拍照功能上,傳音針對深膚色人群研發專屬算法,解決了早期手機攝像頭對深膚色成像模糊的問題,讓不同人種的自拍更清晰自然。
TECNO在非洲站穩腳跟之后,傳音啟動雙品牌策略,推出“itel”品牌。與TECNO瞄準大眾市場不同,itel主打低端價位,以極致性價比覆蓋更廣泛的低收入群體。兩個品牌高低搭配,進一步夯實了傳音的用戶基礎。
極致的本土化之外,渠道建設成為傳音扎根非洲的另一重關鍵。竺兆江將在波導積累的銷售理念與渠道戰略移植到非洲市場,構建起一張從城市商圈延伸至鄉鎮角落的“毛細血管網”。銷售團隊深入當地大型渠道商與夫妻店,一家店一家店地跑,用笨辦法織就早期經銷網絡,其廣告宣傳滲透到街頭巷尾,甚至貧民窟的墻面上都能看到TECNO與 itel的身影。
這種接地氣的戰術很快見效,除了讓產品觸達最廣泛的用戶,更讓TECNO、itel成為非洲用戶眼中的國民品牌,甚至很多人以為它是本土品牌。
每天進賬近2億后,傳音開始“降速”了
2011年, TECNO坐穩非洲雙卡手機第一品牌的位置,在當地市場根基漸穩的同時,傳音開始同步推進雙重戰略:
一是通過多品牌矩陣夯實本土優勢。在TECNO、itel的基礎上推出子品牌Infinix,三大品牌形成多價格帶覆蓋;同時將業務觸角延伸至手機之外的領域,設立家電品牌Syinix,涵蓋電視、空調、冰箱等品類,從通訊工具向家庭消費場景深度滲透。
![]()
二是將非洲經驗復制到新興市場。2015年,傳音將目光投向東南亞與南亞。據《霞光社》報道,印尼成為其東南亞首站,傳音復刻了非洲的渠道戰術,在爪哇島鄉村,與五金店、雜貨鋪甚至摩托車修理行合作鋪展網點;在公路圍墻刷上印尼語廣告“TECNO,拍照最美的手機”。
這種下沉策略迅速見效,2020年,其印尼銷量突破100萬臺,2023年增至140萬臺,市場占比達15.6%。此后,傳音又于2016—2017年分別進軍印度、孟加拉、尼泊爾等國。
2017年,成為傳音控股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爆發節點。這一年起,其出貨量持續攀升,全面超越三星,坐穩非洲市場頭把交椅。
市占率的優勢,很快轉化為資本層面的認可。2019年,傳音登陸科創板,首日股價便暴漲 60%,“非洲小華為”的稱號也開始流傳。
直至2024年,傳音依舊處于增長周期中。據財報數據,2024年傳音手機業務收入為631.97億元,同比增長10.20%,毛利率為20.62%,較上年減少2.63個百分點,其他業務收入為42.59億元,同比增長7.25%,毛利率為32.02%,較上年增加1.20個百分點。整體上來說,手機業務收入增長低于整體增速,在財報中,傳音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市場競爭加劇及供應鏈成本綜合影響,導致毛利率有所下降。從主營業務分地區情況來看,2024年非洲市場收入為227.19億元,同比增長2.97%;亞洲及其他地區收入為447.37億元,同比增長13.96%。
然而,沒有任何市場紅利是永恒的。隨著國內手機品牌小米、真我、榮耀等紛紛將非洲視為新戰場,一場貼身肉搏戰打響。競爭對手不僅擠壓了傳音手機的利潤,更全面復刻其玩法,搶奪本地分銷商、搭建售后網絡,以及在深膚色美顏算法等技術細節上貼身追趕。
根據公司最新財報,2025年第一季度,傳音控股營收為130.04億元,同比下降25.45%;歸母凈利潤為4.90億元,同比下降69.87%。
當曾經的“獨門秘籍”成為行業通用打法,傳音的增長引擎開始顯露疲態,降速也成為其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
巨頭爭奪,非洲市場的競爭邏輯也在變
傳音的“大本營”非洲市場,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
小米、榮耀等中國巨頭帶著成熟的供應鏈體系與生態野心下沉,構成了最直接的沖擊。2024年,小米在非洲的銷量增長達38%,市場份額升至11%,成為僅次于傳音和三星的第三大智能手機品牌。在第八屆中非企業家大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小米已在埃及、南非、尼日利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肯尼亞等16個非洲國家開展業務,并任命多位高管,計劃進一步擴大投資。
榮耀CEO趙明曾把2022年定為品牌海外發展的元年,此后不斷加碼海外,非洲成為重點挖掘的市場之一。Canalys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榮耀海外銷量占比突破50%,在非洲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283%,躋身前五。其Magic系列主要搶占的是非洲高端市場。
這些巨頭的入場,絕非簡單的市場份額搶奪。它們憑借在技術積累、芯片性能、系統優化等方面的硬實力,與傳音正面競爭。當換機潮在非洲悄然興起,年輕用戶開始關注處理器型號與運行內存,傳音在高端機型上的儲備不足逐漸顯露。
而從市場階段來看,傳音所處的競爭環境已不復當年的寬松。2006年非洲手機普及率不高時,傳音只需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戶需求已從買得起轉向用得好。用戶不再滿足于四卡四待、超長待機等基礎功能,而是開始關注更多性能。
對于中國出海企業而言,傳音的案例像一面鏡子:新興市場的機會永遠存在,但能抓住機會的,永遠是那些保持創新緊迫感的企業。在5G與數字經濟崛起的浪潮中,如何持續站穩腳,這是傳音當下的考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