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曾毅 光明日報通訊員 梅靈
“灶臺是我們的辦公桌,鍋鏟是我們賺錢的工具!”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潘火街道海璟園社區,二胎寶媽張月平是居民眼中的創業“明星”——她依托社區共享廚房和鄞州區“暖暖的就業”項目,憑一手好廚藝將肉包、麥餃筒做成爆款,不僅帶娃、工作兩不誤,還從“共富主理人”成長為“社區發展合伙人”。
“‘暖暖’是每一件民生實事的溫度,是城市大愛的品牌,更是寧波守望相助的社會生態。”寧波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暖暖”的起點是一間小屋。
“幾年前,一次為全縣困難老人送新年新衣活動中,在一個漏風漏雨的房間里,我們看到90多歲的老奶奶照顧著殘疾的兒子,窄小昏暗的家里只有一張床。”項目發起人、象山縣大旸公益慈善基金會的張雪亞回憶說,從改造那間小屋開始,象山有了“暖暖的新家”這個公益品牌。如今,該品牌在寧波全市生根開花。
鎮海區的秦阿姨一家由年邁的母親和一級肢體殘疾的女兒組成,狹小陳舊的老屋里沒有可以淋浴的衛生間,給女兒清潔成了冬日里最大的難題。“暖暖的新家”來了,安全溫暖的衛生間里熱水器、花灑和防滑設施一應俱全,整潔明亮的廚房配備了收納柜,秦阿姨做起家務來方便多了。
繆正方是奉化區一位獻血235次的殘疾志愿者,20年來他一直住在危房里。當他在原址建了新房后,卻再也拿不出裝修的錢。“暖暖的新家”項目通過公開募集,迅速獲得了市志愿服務基金會、“水蜜桃共富公益基金”等愛心力量支持,在區蜜蜂志愿服務協會專業服務下,繆正方有了溫暖的家。
截至目前,“暖暖的新家”項目已在寧波全市完成改造902戶,募集資金近1600萬元,3943名志愿者投入服務超1.5萬人次。溫暖還延伸至四川涼山州雷波縣和冕寧縣、青海天峻縣、新疆庫車市、浙江遂昌縣等5個對口支援地區,完成改造34戶。去年9月,該項目獲評2024年度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和浙江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在“暖暖的新家”成功實踐的基礎上,寧波構建起助醫、就業等公共服務“七優享”的“暖暖矩陣”。
在鄞州區,“暖暖的就業”通過集中式、車間式、居家式等靈活場景,精準對接群體需求。“暖暖的就業”微信小程序已幫助3萬名用戶匹配崗位,成功率達82%。
海曙區白云街道南雅社區的老年人口達26%,其中有不少失獨家庭、高齡家庭、殘疾老人家庭。這些特殊人群對代配藥、陪診等助醫服務需求迫切,社區的向陽陪診團應運而生。受助者提前預約,志愿者從接送就診到掛號、陪檢、取藥繳費、復印病歷全程服務,結束后還會跟蹤回訪,形成了完整的服務閉環。目前,海曙區“暖暖的助醫”已服務1500人次,深度幫扶300戶困難家庭,提供陪診87次,實現微心愿45個。
寧海縣“暖暖的路廊”則通過“政府提供場地+社會組織運營+社會力量參與”的機制,實現了從物理空間到服務生態的升級,已引入42支志愿團隊,會聚在冊志愿者逾千名,累計服務超3萬小時,惠及群眾8萬余人次。外賣小哥可在“廊”內“24小時愛心面包屋”取用餐食,也可以利用跑單間隙運送愛心物資;居民可參與心理關懷、親子課堂等活動;有需求者可享受義剪義診、衣物縫補、政策咨詢等便民服務;孩子們能找到激發科學興趣的科普驛站。
“寧波正以系統化、專業化、社會化的方式,將溫暖從理念轉化為可持續的公共服務實踐,繪就一幅民生新圖景。”寧波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