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十四年
袁廷掌
![]()
尊敬的同學們、同志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繼續給大家宣講《抗戰十四年》的紅色故事:
三、川軍的草鞋
1945年秋,成都街頭的報童高喊著“日本投降”的消息,一位老婦顫抖著展開兒子出征時留下的草鞋。那磨損的草繩間,仿佛還沾著滕縣的血、淞滬的泥、滇緬的瘴氣——這是350萬川軍將士用雙腳丈量民族危亡的印記。
八十年后,當我們凝視這雙草鞋,看見的是一個民族最堅韌的模樣。
1937年冬,四川安縣青年王建堂收到父親王者成的“死字旗”時,腳下的草鞋剛編好三天。旗上“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八個字,成了他和同鄉們的誓言。他們背著川造步槍,踩著草鞋踏上征途,沒人知道這雙鞋能陪自己走多遠。
這支被戲稱為“叫花子軍”的隊伍,后來在滕縣創造了奇跡:1938年臺兒莊戰役前夕,師長王銘章率部死守孤城,草鞋在零下十度的雪地里結著冰碴,戰士們就往鞋里塞干辣椒御寒。四天四夜里,他們用“單打一”步槍對抗坦克,3000余人全部殉國。
戰后清理戰場時,殉國士兵的草鞋里,辣椒籽混著凍血凝成了硬塊。
淞滬戰場的泥漿里,川軍第20軍的草鞋陷得更深。1937年深秋,楊森部剛到前線就投入陳家行陣地戰。戰士趙學良的草鞋第三天就磨穿了,他光著腳在碎石堆里沖鋒,腳掌被彈片劃得血肉模糊。
七天七夜后,8000余名川軍倒在這片土地上,炊事員老李的草鞋還沾著沒來得及分發的飯團,他手里緊攥的菜刀上,卷著日軍的軍服碎片。
最遠的草鞋,走到了滇緬雨林。1942年,川籍遠征軍在孟拱河谷追擊日軍,瘴氣把草鞋泡得發漲,戰士們用刺刀把鞋幫割開透氣。
老兵陳友禮記得,一個小戰士的草鞋被螞蟥蛀爛,就撕下綁腿裹著腳走,直到在沖鋒時倒下,露出的腳踝上還留著螞蟥咬出的血痕。
帶領出川抗日的川軍將領劉湘,在戰場臨終前留下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三百五十萬川軍,十之六七未能生還。他們的草鞋,踏過了大半個中國,最終與主人的忠骨一道,化作滋養抗日戰爭勝利的春泥。
整個抗戰期間,四川出兵占全國五分之一,每五個犧牲的中國士兵里,就有一個是四川人。他們的草鞋踏過13個省的戰場,有的陷在戰壕里,有的漂在江河中,有的永遠留在了異國的叢林里。
如今,建川博物館的展柜里,一雙草鞋靜靜躺著。鞋尖的破洞還留著彈片穿過的痕跡,草繩間凝結的暗紅,是八十年前未干的熱血。
這雙草鞋告訴我們:真正的強大,從不是裝備精良,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真正的豐碑,不在雕刻大理石上,而在350萬雙草鞋踏出的民族脊梁里。
八十年后的今天,當我們走在和平的大道上,總該記得:曾有一群穿著草鞋的中國人、四川人用雙腳為我們踩出了黎明的曙光。
如今這雙草鞋,永遠走在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大道上!
(未完待續)
![]()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袁廷掌:1972年11月入伍,先后在西藏軍區后勤部第二獨立汽車營當兵,任二連、教練隊教練。1981年汽車獨立二營撤編,又調汽車16團教導營三連任教練。1983年底轉業回地方后,在公安局開警車等工作,2008年退休至今。
![]()
作者:袁廷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