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組了個朋友局,吃飯時聊到最近公司招人,我隨口說 “我們部門缺個會做 PPT 的,你們有推薦嗎?”
坐在旁邊的小林立刻接話:“哎呀我可不行,我做的 PPT 太丑了,之前交方案還被領導說過,肯定達不到你們公司要求。”
我還沒接話,她又補了句:“而且我嘴笨,要是跟你們同事對接,肯定會搞砸,還是別找我了。”
其實我壓根沒打算讓她來,就是隨口一提,可她這一連串 “我不行”,聽得桌上人都有點尷尬 —— 本來大家都覺得小林 PPT 做得挺清爽,上次幫朋友做的活動方案,還被夸過有條理,可經她這么一說,倒顯得她真的啥也干不好似的。
后來散場時,另一個朋友跟我吐槽:“每次跟小林聊天都累,不管說啥她先否定自己,時間長了真不想跟她聊工作的事,總覺得提啥都是給她添負擔。”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里總有這樣的人:明明能把事做好,可一開口就是 “我不行”“我肯定做砸”“麻煩你了,我真沒用”;明明想爭取機會,卻先把 “我沒經驗,別選我” 掛在嘴邊 —— 這就是典型的 “弱者表達”,不是真的弱,而是習慣用貶低自己的方式找安全感,可到頭來,反而把機會推遠,還讓別人覺得你 “不靠譜”。
一、弱者表達耗信任
前陣子公司招實習生,有兩個姑娘進了終面。面試官讓她們試著做一份簡單的活動策劃,第一個姑娘接過任務就皺著眉說:“我從來沒做過策劃,可能寫得特別差,你們別抱希望啊,要是不行我再改……”
全程她都在反復強調 “我沒經驗”“我怕做不好”,哪怕面試官說 “沒關系,大膽試試”,她還是不停道歉,最后交上來的策劃其實挺有想法,可面試官私下說:“總覺得她沒底氣,真把活交給她,說不定還沒開始就慌了。”
![]()
另一個姑娘就不一樣,她也沒做過策劃,卻笑著說:“我之前沒專門寫過活動策劃,但我幫社團做過活動流程表,這次我會先查下你們公司的活動風格,要是有考慮不周到的地方,還請你們指出來,我馬上改。”
最后她雖然寫的策劃有小漏洞,但面試官還是選了她 —— 不是因為她做得多好,而是她沒把 “沒經驗” 當借口,反而讓人覺得 “她愿意試,還能聽建議”,比一味說 “我不行” 的姑娘靠譜多了。
你看,社交里的 “弱者表達”,從來不是 “謙虛”,而是在悄悄消耗別人對你的信任。就像買東西,要是賣家總說 “我這東西質量一般,你別抱太大期望”,你就算本來想買,也會猶豫;要是賣家說 “我這東西性價比高,就是包裝簡單點,你要是不介意可以試試”,你反而更愿意相信。
人跟人打交道也一樣,沒人愿意跟總說 “我不行” 的人共事 —— 不是嫌你能力差,是怕你先把自己 “擺爛” 了,到時候不僅要幫你做事,還要先安撫你的情緒,太累。
二、自貶推走意中人
我閨蜜小敏之前也總犯這毛病,去年她相親時,對方是個挺溫和的男生,第一次見面時,男生說 “聽說你會畫畫,挺厲害的”。
小敏立刻擺手:“哪有啥厲害的,就是瞎畫,跟專業的沒法比,你可別期待太高。”
男生又說 “那平時周末你會去畫畫嗎?”,她接著說:“也不是經常,有時候畫一半就不想畫了,特別沒毅力。”
![]()
一頓飯下來,她把自己說的 “又懶又沒天賦”,男生本來想約她下次去看畫展,最后也沒開口。后來介紹人問男生為啥不聯系了,男生說:“感覺她對自己特別沒信心,跟她在一起總覺得壓抑,好像我說啥都會讓她緊張。”
小敏后來說,其實她挺喜歡那個男生的,可當時就是忍不住想 “先把話說得難聽點,萬一他覺得我畫得不好,也不會失望”,結果反而把人推遠了。
你有沒有過這種心態?明明想得到認可,卻先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明明想爭取機會,卻先把 “我不行” 當擋箭牌 —— 其實我們怕的不是 “做不好”,是怕 “萬一做不好,別人會失望”,所以先主動 “認錯”,想給自己留條退路。
可偏偏,社交里最不缺的就是 “退路”,最缺的是 “底氣”。你越說 “我不行”,別人越覺得你 “真不行”;你越怕 “讓人失望”,別人越不敢對你抱希望。
三、“我試試” 更靠譜
反而那些敢說 “我試試”“我可以學” 的人,哪怕能力沒那么強,也更容易得到機會 —— 因為大家覺得,“愿意試” 比 “一開始就會” 更重要。
我之前的同事王姐,就是個特別會 “不說弱話” 的人。有次領導讓她負責一個跨部門的項目,她明明沒做過,卻笑著說:“跨部門對接我沒經驗,但我會先跟每個部門的同事聊下需求,要是中間有協調不好的地方,還請領導多指點,我肯定盡快跟上。”
后來項目推進時確實遇到了麻煩,她也沒說 “我就知道我不行”,而是說 “現在遇到個小問題,我想了兩個解決辦法,您看看哪個更合適”。
![]()
最后項目雖然沒拿獎,但領導特別認可她:“王姐做事讓人放心,哪怕沒經驗,也不慌不忙找辦法,比那些一遇到事就說‘我不行’的人強多了。”
其實王姐不是不會緊張,她私下跟我說:“第一次做跨部門項目時,我天天失眠,怕搞砸了,但我知道,越說‘我不行’,越沒人幫我,不如說‘我試試’,反而能得到機會。”
你看,“不做弱者表達”,不是讓你吹牛說 “我啥都會”,而是別把 “我不行” 掛在嘴邊,把 “我沒經驗” 換成 “我可以學”,把 “我肯定做砸” 換成 “我會盡力做好”,把 “麻煩你了” 換成 “謝謝你,下次我幫你”—— 簡單換幾句話,給別人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
之前看到過一句話:“社交里的底氣,不是來自你有多厲害,而是來自你愿意給別人‘相信你的理由’。”
你總說 “我不行”,就是在告訴別人 “別相信我”;你說 “我試試”,就是在說 “你可以相信我,我會努力”。
四、換話術破弱表達
可能有人會說:“我就是怕做不好,先說‘我不行’,萬一搞砸了,別人也不會怪我。”
可你有沒有想過,就算別人不怪你,你也失去了 “做好” 的機會。就像小時候學騎自行車,
你總說 “我會摔下來”,就永遠學不會;你說 “我試試,摔了也沒關系”,反而很快就能騎走。
社交也是一樣,你不用一開始就做到完美,只要別總把 “我不行” 掛在嘴邊,愿意試著邁出一步,就已經比很多人強了。
下次再跟人打交道時,試著這樣換話術:
把 “我不行” 換成 “我可以試試”—— 哪怕沒把握,先給彼此一個機會;
把 “我怕搞砸” 換成 “我會多注意”—— 既承認可能有不足,也傳遞認真的態度;
把 “麻煩你了” 換成 “謝謝你”—— 別總把自己放在 “麻煩別人” 的弱勢位,平等的感謝更顯大方。
慢慢你會發現,別人更愿意跟你聊天、跟你共事,機會也會悄悄向你靠近。
畢竟,沒人喜歡跟總說 “我不行” 的人在一起,大家都喜歡跟 “愿意試、敢向前” 的人同行。你要知道,你沒那么差,別總用 “弱者表達”,把自己的光芒遮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