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常敗將軍,卻成了藩鎮割據第一人,田承嗣從未打過一場像樣的勝仗。
但他用40年時間,在唐朝心臟地帶建起了一個真正的獨立王國。
這聽起來像個笑話,卻是血淋淋的歷史真相。
——《壹》——
邊鎮豪門的投機之路
705年,田承嗣出生在平州盧龍,這是個典型的邊鎮軍人世家,爺爺田璟當過鄭州司馬,父親田守義做到了安東副都護,田家三代人都在刀刃上討生活。
![]()
田承嗣從小就不一樣,別的孩子玩泥巴,他玩的是劍。
十幾歲就跟著父親在邊境廝殺,契丹人、奚族人的腦袋,成了他升遷路上的墊腳石,到了開元末年,田承嗣已經是安祿山手下的前鋒兵馬使。
這個位置不高不低,正好,高了容易被人盯上,低了沒有話語權。
安祿山很快發現了一件事:這個田承嗣治軍有一套,有一次下雪天,安祿山突然檢查各軍營,其他軍營里都是嘈雜聲,士兵們圍著火堆取暖。
田承嗣的營里卻安靜得像座墳,安祿山以為沒人。
走進去一看,士兵們整整齊齊躺在床上,一個都不少,"這小子有兩下子。"安祿山當場就把潁川交給了田承嗣,潁川是個肥差,離洛陽近,油水足。
755年11月,安祿山在范陽舉起了叛旗。
田承嗣二話不說就跟著反了,沒有什么大義,就是跟對人能升官發財,叛軍南下如破竹,田承嗣和張忠志當前鋒,一路殺到了洛陽城下。
封常清匆忙召集的幾萬唐軍,在田承嗣面前就像紙糊的。
洛陽城破,安祿山登基,田承嗣的投資看起來很成功,但好景不長,757年,田承嗣奉命攻打南陽,這一仗暴露了他的真實水平。
![]()
唐將魯炅困守南陽一年,城里糧食斷絕,一只老鼠能賣400文錢。
士兵餓得走路都打晃,田承嗣面對這樣的對手,居然還是攻不下來,最后還是魯炅主動放棄南陽,田承嗣追了兩天,被對方一個反擊打得丟盔卸甲。
這就是田承嗣軍事生涯的巔峰戰績,一個常敗將軍的標簽,從此跟了他一輩子。
757年10月,郭子儀收復洛陽,田承嗣馬上就慌了,他派人給郭子儀送降書,結果人家根本不搭理他,一生氣,又叛回去投靠了安慶緒。
759年,史思明殺了安慶緒,自立為帝。
田承嗣又換了個新主子,到了763年,安史之亂走到了尾聲,史朝義帶著殘兵敗將逃到莫州,田承嗣嗅到了最后一次投降的機會。
——《貳》——
魏博政權的野心初露
田承嗣的投降時機卡得太準了,仆固懷恩這個平叛功臣也在打算盤,他怕朝廷鳥盡弓藏,需要培養自己的力量,于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
![]()
安史叛將們都成了唐朝的節度使。
李懷仙守幽州,李寶臣守成德,薛嵩守昭義,田承嗣分到了最大的一塊蛋糕:魏博五州,魏州、博州、德州、滄州、瀛州。
這五個州加起來,兵強馬壯,財富如山。
田承嗣一夜之間從叛將變成了大唐功臣,這種轉換,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764年正月,田承嗣給朝廷上了一個奏折。
他說魏博節度使這個名字不夠威風,建議改名叫"天雄軍"。
唐代宗居然同意了,從此魏州就有了"天雄"這個別名,這看起來是個小事,實際上意義重大,田承嗣在試探朝廷的底線。
你連我起什么名字都不管,還能管什么?
765年7月,更大的事情發生了,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三人秘密會面,他們結成了"河朔三鎮"聯盟,三個人約定:各自在本鎮自署文武將吏,互為表里,不供貢賦。
田承嗣最厲害的發明,是牙兵制度。
他從軍中挑選了一萬名魁梧驍健的士兵,給他們最好的待遇,最高的地位,這些人被稱為"牙兵",專門負責保護節度使,牙兵有什么特權?
![]()
父子世襲,姻黨盤互,簡單說,就是世代當兵,相互聯姻。
形成了一個封閉的軍事貴族集團,更關鍵的是,牙兵們可以廢立節度使,你當老大當得不好,他們就把你干掉,換個人上臺。
其他藩鎮很快學會了這套玩法,從此藩鎮內部就是牙兵說了算。
田承嗣在魏博搞的不是割據,而是建國,他自己任命郡縣官吏,戶籍、稅賦全部不上交朝廷,境內強壯的當兵,老弱的種田,幾年時間就攢下了十萬大軍。
這十萬人吃什么?魏博七州的稅收。
這十萬人聽誰的?田承嗣一個人的,朝廷想要一兵一卒都不可能,田承嗣用朝廷的土地,養著自己的軍隊,干著獨立的事業。
767年,唐代宗甚至把魏州升格為大都督府,田承嗣搖身一變成了大都督府長史。
——《叁》——
公然挑釁的巔峰時刻
773年9月,田承嗣做了一件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他在魏州為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建了祠堂,把這四個叛賊尊為"四圣"。
![]()
這是公然打朝廷的臉,田承嗣還上表要求當宰相。
任何一個正常的皇帝,都應該立刻發兵討伐這個不知死活的叛賊,但唐代宗的反應讓人跌破眼鏡:他只是派人勸田承嗣拆掉祠堂,然后就給了他宰相的虛銜。
同平章事,雁門郡王,田承嗣的要求全部滿足。
這是什么邏輯?774年3月,更離譜的事情發生了,唐代宗把自己的女兒永樂公主,嫁給了田承嗣的兒子田華,一個叛將的兒子,娶了大唐公主。
史書記載,代宗的想法是"固結其心",但結果是田承嗣益驕慢。
田承嗣收到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朝廷怕他,怕到什么程度?連公主都可以當和親的籌碼,這時候的田承嗣已經完全看透了朝廷的虛弱,他開始準備更大的動作。
775年正月,田承嗣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賭博。
昭義節度使薛嵩死了,他的弟弟薛崿接任,田承嗣看到了吞并昭義的機會,他先派人策反昭義兵馬使裴志清,裴志清驅逐了薛崿,投靠了田承嗣。
![]()
然后田承嗣以救援為名,出兵攻占了相州、衛州、洺州、磁州。
一口氣吞掉四個州,朝廷震怒,唐代宗下詔貶田承嗣為永州刺史,調集八個節度使的兵馬討伐魏博,成德的李寶臣,淄青的李正己,幽州的朱滔。
河東的薛兼訓,昭義的李承昭,淮西的李忠臣,永平的李勉,汴宋的田神玉。
八路大軍,幾十萬人馬,目標只有一個:田承嗣,面對八路大軍,田承嗣展現了他真正的天賦:政治手腕,他首先搞定了淄青節度使李正己。
把魏博的戶口、甲兵、谷帛賬冊全部送給李正己,表示魏博歸你管。
李正己一看,我不打仗就能得到魏博,何必流血?于是按兵不動,然后田承嗣使出了他的絕招:制造假預言,他做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二帝同功勢萬千,將田作伴入幽燕"。
派人偷偷埋在李寶臣的地盤上。
然后安排"風水先生"去發現這塊石碑,李寶臣一看,以為是天命所歸,田承嗣的使者適時出現:"我家主公愿意幫李元帥攻打幽州,實現入主幽燕的預言。"
李寶臣被忽悠瘸了,他放棄攻打田承嗣,轉而去打幽州的朱滔,八路大軍瞬間瓦解。
——《肆》——
獨立王國的制度遺產
776年,田承嗣又賭了一次,汴州節度使李靈曜叛亂,田承嗣派田悅率軍支援,這次他賭輸了,田悅被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和河陽節度使馬燧聯手擊敗。
![]()
李靈曜被殺,田悅狼狽逃回,田承嗣再次上表請罪,朝廷再次赦免了他。
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到776年底,田承嗣控制了七個州:魏、博、相、衛、洺、貝、澶,這七個州有多富?史書記載:"六州戶口,天下之半。"
田承嗣掌握了全國一半的人口和財富。
他的軍隊有多強?"長安天子,魏博牙軍",意思是長安的皇帝,都要看魏博牙軍的臉色,田承嗣在這七個州里,完全按照獨立國家的模式運行。
他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財政,自己的法律,自己的官僚體系。
唐朝皇帝的詔書在這里不管用,779年,74歲的田承嗣病重,他做了一個影響中國歷史的決定:讓侄子田悅繼承節度使職位。
這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節度使是朝廷任命的,怎么可以世襲?
但田承嗣就是要這么干,他在臨終前召集所有將領,宣布田悅為接班人,朝廷想反對也反對不了,田家在魏博經營了16年,根基深厚。
![]()
唐代宗只能捏著鼻子認了,田悅成了第一個世襲的節度使。
從此藩鎮世襲成了慣例,田承嗣死后,魏博政權又延續了30多年,元和年間,唐憲宗費盡心機,才讓田弘正主動歸順朝廷,但沒過幾年,魏博又叛了。
一直到唐朝滅亡,魏博都沒有真正服從過中央。
河朔三鎮總共存在了150年,期間57個節度使,只有4個是朝廷任命的,宋人尹源有句話說得很透徹:"弱唐者,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
是藩鎮讓唐朝衰弱,也是藩鎮讓唐朝茍延殘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