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看不到標注時間的老照片,展示的是豐滿水電站的時代風光。
豐滿水電站始建于1937年,是日本侵略者為掠奪松花江豐富的水力資源,進而服務于殖民建設及侵華戰爭的大型水利設施。由于侵華戰爭后期,日本侵略者已屬于強弩之末,電站已無力按計劃進行后續建設,工程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到日本投降時,非但機電安裝沒有如期進行,甚至連壩體混凝土澆筑也只完成了89%。另外,由于搶工發電,大壩質量很差,已完成的壩體存在大量“蜂窩”和空洞,漏水現象比較嚴重,若遇較大洪水,單薄的壩體極有可能發生垮潰。
日本投降后,蘇聯占領軍接管了豐滿水電站,他們沒有繼續修建或者排除險情,而是拆除主要機組作為“戰利品”運回國內。蘇軍撤離后,滿目瘡痍的豐滿水電站雖一度回歸人民手中,但很快又被國民黨“接收”。
在吉林解放前,美國人柯登曾提出一個看似詳盡的報告,對水電站的恢復建設提出了許多意見。可惜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急于內戰,以水電站作為威脅下游解放區的籌碼,加之財力不足,水電站始終沒有被被及時修繕和恢復建設。甚至在國民黨軍隊撤離吉林市時,豐滿水電站又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后,人民政府馬上著手對豐滿水電站進行搶修,進而盡快恢復電力生產。隨著國內戰爭逐漸結束,豐滿水電站復建和改造的工程規模不斷擴大。豐滿水電站對新中國建設的作用也得到了彰顯。從1953年開始,中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確定156個重點工程項目,其中擴建豐滿發電廠就位列其中,豐滿水電站就此一路高歌,開啟了以更高質量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之旅。
對于今天展示的九張老照片,根據畫面中的植物生長狀況、地面積雪情況等細節判斷,這批照片應該不是同一時間拍攝。其中一張有殘破的碉堡,顯然戰事已經結束,事態正歸于平靜;豐滿水電站似乎已能正常泄洪,似已經過一定修繕。尤其是其中一張,可見被炸斷的豐滿橋。豐滿橋為上世紀三十年代末修建,1946年曾炸毀兩孔橋面(從畫面看應是兩處而非兩孔),1949年修復。因能看到斷橋,粗判這批照片有可能拍攝于1946年—1949年之間。
由于這批照片沒有明確的時間說明,加之本人對水電站運行并不了解,故而無法確定前述“歸于平靜”是國民黨接收水電站后,還是吉林市解放之后。但總的來說,拍攝時間不會晚于1949年,是記錄豐滿水電站特定歷史時期的珍貴影像資料。
![]()
![]()
![]()
![]()
![]()
![]()
![]()
![]()
![]()
特別鳴謝賈大為(易林學館)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