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新藥說 (ID:Inno-meds)
雞蛋是一種營養豐富、功能多樣的食物,雞蛋的烹飪方式多種多樣,但由于蛋清和蛋黃的成分差異很大,導致它們需要不同的烹飪溫度才能達到最佳口感。因為蛋白最佳凝固溫度為85°C,而蛋黃需65°C,傳統煮雞蛋方法中,蛋黃和蛋清的烹飪程度難以兼顧。全熟蛋,蛋黃口感偏干;半熟蛋,蛋黃過生,達不到最佳口感。低溫慢煮蛋,雖然蛋黃口感嫩滑,但蛋清往往無法完全凝固,只有卵轉鐵蛋白可以在低溫下凝固。
如何煮雞蛋,保證蛋白最佳凝固溫度85°C,同時保證蛋黃的65°C,讓蛋白嫩滑、蛋黃流心呢?
那不勒斯費德里科二世大學 的相關研究團隊通過數學建模和計算流體動力學模擬,利用周期性變化的邊界條件,實現了蛋清和蛋黃在不同溫度下同時烹飪,優化了雞蛋的質地和營養成分。2月6日,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發表了以上研究結果。
![]()
研究團隊從材料科學中的周期性邊界條件獲得靈感,利用時間變化的邊界條件,通過交替施加熱和冷,來控制雞蛋內部的溫度分布。具體來說,將帶殼的生雞蛋交替放入熱水(Th)和冷水(Tc)中,每個階段持續相對較短的時間(分別為 th 和 tc),并重復這些循環 N 次,直到蛋黃和蛋清都達到理想的煮蛋程度。
為了驗證周期性煮蛋的想法,研究人員建立了數學模型,模擬了雞蛋內部的傳熱過程以及蛋黃和蛋清的凝膠化過程發現:將生雞蛋交替放入熱水中(100 °C,持續 2 分鐘)和冷水中(30 °C,持續 2 分鐘),重復這些循環 8 次,總烹飪時間為 32 分鐘,這種周期性煮蛋能讓蛋清在 100–87 °C 和 30–55 °C 之間交替變化,而蛋黃則維持在約 67 °C 的恒定溫度。
![]()
用這種周期性煮蛋的策略來實戰一下,和傳統的煮雞蛋方法作了比較。傳統煮雞蛋:硬煮(Hard-boiled)將雞蛋放入沸水中煮 12 分鐘;軟煮(Soft-boiled)將雞蛋放入沸水中煮 6 分鐘;低溫慢煮 (sous vide) 將雞蛋在 65°C 的水中浸泡至少 1 小時。
質地和口味: 硬煮蛋清更干燥、粘稠,口感更粉狀/沙質,也更甜、更澀。軟煮蛋清表面更亮、更干燥,甜味更低。低溫慢煮蛋清更亮、更透明,更柔軟、更濕潤。周期性煮蛋的蛋清質地與軟煮蛋清相似,而蛋黃質地與低溫慢煮蛋黃相似。
硬度和口感的測量: 在蛋清中,硬煮蛋清的硬度最高,而低溫慢煮蛋清的硬度最低。在蛋黃中,硬煮蛋黃的硬度最高,而低溫慢煮蛋黃的硬度最低。
![]()
營養成分分析: 蛋黃和蛋清在代謝物組成上的差異,蛋黃富含支鏈氨基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而蛋清則富含甲酸鹽和糖類;周期性煮蛋的蛋黃多酚含量高于其他煮蛋方法。多酚是一類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具有抗氧化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尤其是類黃酮,如大豆苷元,可以改善雞蛋質量并增強蛋黃的抗氧化能力。
![]()
周期性煮蛋不僅可以優化雞蛋的質地,還能保留更多的營養成分,特別是在多酚含量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試試看:在家用兩個鍋(100°C熱水+30°C冷水),每2分鐘切換一次,重復8次——你的完美雞蛋就在下一次早餐中!
參考文獻:Di Lorenzo, E., Romano, F., Ciriaco, L. et al. Periodic cooking of eggs. Commun Eng 4, 5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4172-024-00334-w
來源 | 新藥說 (ID:Inno-meds)
未經授權,禁止二次轉載,如有需要聯系原公眾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