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布“世界上最好吃的50種面包”榜單,中國燒餅(shaobing)赫然在列。與燒餅一同入選的,還有法國長棍面包(baguette)、意大利恰巴塔(ciabatta)、韓國雞蛋面包(gyeran-ppang)、德國黑麥面包(pumpernickel)等世界各地的品類。
![]()
這一次,是燒餅繼2024年后再次入選。燒餅以其金黃酥脆的外皮、柔軟筋道的內里,以濃郁香氣征服了全球美食評論家味蕾。外媒這樣描述它:
“掰開燒餅酥脆的芝麻酥皮,是柔軟的多層結構,滿滿的小麥香。”
![]()
文中還提到了燒餅的制作工藝。文章稱,專業的燒餅師傅可以通過旋轉和拍打面團將其變得如紙一樣薄,做出來的燒餅可以有18層甚至更多。還可以在里面加入各種各樣的餡料,從黑芝麻醬到熏肉,再到花椒,都是燒餅的好伙伴,真是一款“可鹽可甜”的美食。
燒餅怎么就變成面包了?
歐美關于“面包”的主流定義是“以谷物粉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烘烤制成的主食類食品”。成分上強調以淀粉為主,工藝上必須要有發酵或者烘烤的過程。按照此定義,饅頭與包子因為“蒸熟”的工藝,不算嚴格意義上的“面包”。
或許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中,燒餅和面包似乎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
面包歷史學家威廉·魯貝爾(William Rubel)的觀點:對面包制定嚴格的定義是沒有必要的,“它并不需要用任何特定種類的面粉制成。”
所以,入選的各類面包除了令人難忘的味道外,還在于其獨特的配料、標志性的地位,以及人們在食用它們時所感受到的,家一般溫馨幸福的感覺。
最樸素的原料
孕育出最多彩的飲食文明
揉捏烘烤間
蘊藏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智慧
不論是燒餅還是面包
它們不僅是果腹之物
更是早已超越食物本身
成為連接文化與情感的紐帶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