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圈更新了一個新的功能——折疊功能。
當朋友圈發布的內容較多時,微信會自動將其“折疊”起來,只顯示其中一條,并提供“余下x條”的按鈕。
![]()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一聊這個新規則,講講這對我們律師,到底有什么影響。
01
薛定諤的折疊規則,真的摸不透
先來說一個我們經過反復測試后,得到的結論:
朋友圈的折疊算法和規則是不確定的。
間隔多久發不會被折疊?一天發幾條會被折疊?折疊和朋友圈的內容和形式到底有沒有關系……
我覺得,從這個新功能出現,到現在,沒有人真的完全摸透朋友圈折疊背后的規則,我們也沒有搜到官方公布的朋友圈折疊規則。
我們也嘗試了通過不同的行為比對,測試什么時候會觸發折疊:
到底是發幾條才會被折疊?昨天發了5條朋友圈都沒有被折疊,今天只發了2條,1條就被折疊了進去。
到底隔幾個小時發,朋友圈才不會折疊?有時候隔大半天發,還是會被折疊。
一天中發了好幾條朋友圈,到底哪幾條,在其他人的手機里被折疊了?有時候是剛發的這條被折疊,有時候是之前發的這條被折疊。
用手機刷看到的是折疊狀態,但換到電腦端又一切正常。
這種隨機性,讓一切“如何避免被折疊”的技巧都顯得挺無力的。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還要為此焦慮?
當一套規則是未知的、隨機的,甚至有點玄學的時候,那我們最好的應對方式,不是去花費大量時間去琢磨地猜測規則,而是坦然地接受、并適應這個結果。
02
與其說是朋友圈折疊,不如說是朋友圈聚合
你可能會想:
既然發什么都可能被折疊,那我干嘛還要費那么大的勁兒去營業、去發朋友圈呢?要不我干脆就少發、甚至不發了?
律師伙伴們,這種因噎廢食的心態,你可千萬不要有!
發好朋友圈的重要性,過去我們已經講過很多了,具體可以看:絕大部分律師的朋友圈,還是一片荒地。
可以說,朋友圈就是你的客戶圈層,就是你當下最大的潛在案源池,一定得利用好它,在你的潛在客戶面前刷好存在感。
更何況,咱們換個角度想,折疊功能,其實不是在制裁你,而是在幫你篩選客戶,讓那些真正對你感興趣的人,能一次性看到你最近的動態。
你想想,你開了一家精品店,門口人來人往。
有些人只是路過,掃了一眼就走了,有些人進來后,隨便逛了逛就出去了,這些人不會是你的顧客。
只有那些走進來停留了很長時間,不僅看,還會主動向你詢問細節和價格的人,才會是最后掏錢買單的顧客。
朋友圈的案源成交,道理其實是類似的。
發朋友圈的價值,不只在于讓多少人看到了你的“殼”,更在于有多少人,愿意主動探尋你的“核”。
那些在信息流里匆匆劃過你動態的,只是“路人”,在當下,你很難直接成交。
而那個愿意在灰色線條前停下,多花幾分鐘,主動點擊“余下x條”的人,才是真正對你感興趣,對你有認可的高意向客戶。
所以,這么來看,朋友圈折疊功能,其實是幫你把你最近的朋友圈分享集合在一起,集中地展現給真正想了解你、想請你做律師的人的。
為你點開“折疊”的人,才是你的“有效社交”。
03
靠朋友圈賺到錢的律師,從不指望“運氣”
既然怎么發朋友圈都可能會被折疊,那是不是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當然不是。
畢竟,想要從朋友圈吸引來案源,你可不能指望運氣,指望有需求的客戶正好就能刷到你沒有被折疊的朋友圈。
說到底,平臺的規則總在變。
但那個底層邏輯從未變過:發的多,自然被看到的概率也會大,大家永遠會被真誠的、有趣的、有價值的內容所吸引。
最樸素、也是最管用的辦法,就是“多發”,用朋友圈數量和頻率去對沖被折疊的概率。
你可以盡量覆蓋到一天全部的時間段,按照如下的節奏來發布:
![]()
這樣,盡管你可能還是無法避免朋友圈被折疊的命運,但你能讓你的朋友圈被盡可能多的人看到。
04
結語
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去研究朋友圈折疊的規則。
但其實,回到那個最簡單的原點:律師發朋友圈,到底是為了什么?
是為了讓自己被更多人看見,被更多人信任,成為親朋好友心目中最信賴、最專業的律師。
算法可以篩選內容,但無法篩選信賴。
多發朋友圈,發好朋友圈,這,才是在數字時代,律師最深的案源護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