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殘酷才能證明愛的偉大
放映與對談
時間:2025年9月6日,16:00-17:30
藝術家:陶輝
主持:張涵露
語言:中文
地點: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
免費入場
“只有殘酷才能夠證明愛的偉大” 是藝術家陶輝最近一部作品中的臺詞。這是一句矯揉造作的宣言,還是蘊藏了值得咀嚼的真理——在今天這個高度媒介化和表演化的時代,兩者的區別還重要嗎?親密與傷害,是否總是相伴而行?偉大的愛,在當代社會又面對著哪些“殘酷”?
![]()
陶輝,《拍攝之夜》靜幀,2021,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陶輝多年以影像為創作媒介,持續探討情感、人際關系、舞臺與表演,以及大眾媒介如何形塑我們的情感模式。此次放映兩部不同類型及風格、但都關于女性之間復雜關系的作品。錄像作品《拍攝之夜》(22分鐘)圍繞一檔情感調解類節目的錄制展開,模擬電視“套路”中人物的失控與表演,勾勒一對姐妹間難以調和的隱痛與裂痕;短片電影《私人的城市》(24分鐘)則描繪了兩個舊日戀人重逢時的游離與遲疑,在曖昧與壓抑之間,留下未言明的情緒殘響。
藝術家簡介
![]()
? 私人
陶輝1987年出?于重慶云陽,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的油畫系,現?作?活于北京。雖然畢業于油畫系,但陶輝的作品以影像和裝置藝術為主,從個?記憶、視覺經驗和?眾?化中積累素材,通過提煉與改造形成嶄新的敘事模式和影像?格。陶輝從社會?份、性別地位、種族問題和?化危機等問題??,以荒誕、吊詭、夸張的場景搭建,充滿隱喻和錯位感的?物設置,呈現出當代?的集體經驗,帶動觀者正視??的?化歷史、?存現狀和社會?份。他曾于2008年獲得四川美術學院的「當代藝術檔案特殊獎」,并在2015年榮獲三亞藝術季華宇?年獎評委會?獎。2015年陶輝在SESC巴西錄像藝術節「南部全景」單元上獲得特獎,?于2017年先后?選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獎和KINO DER KUNST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2019年,他?圍?屆由?港M+成?的希克獎。2021年,陶輝?圍第七屆集美·阿爾勒發現獎提名。
![]()
陶輝,《私人的城市》靜幀,2016,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陶輝曾在?港?館當代美術館、阿那亞藝術中?、OCAT西安館和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舉辦個展。他的作品亦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參與展出與放映,其中包括:巴黎蓬?杜藝術中?、巴黎路易威登基?會、羅?當代藝術博物館、波利尼亞諾 Pino Pascali基?會美術館、萊?錫當代藝術博物館、?斯本?拉多收藏美術館、?內?當代藝術中?、圣保羅SESC巴西錄像藝術節、臺北鳳甲美術館、京都藝術中?、韓國國?亞洲?化殿堂(ACC)、韓國國?現代美術館、第四屆溫哥華雙年展、2023年NGV三年展、北京紅磚美術館、北京??現代美術館、上海西岸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第11及14屆上海雙年展、?東時代美術館、?港Para Site藝術空間。
![]()
“談昏論價”不是相親角,而是一場把婚戀當回事、又不太當回事的互動活動。參與者將從自己的真實經歷出發,通過輕松有趣的游戲環節,聊聊那些讓人焦慮又哭笑不得的婚戀難題。
在這里,沒人教你脫單成功法,也沒人勸你要結婚才算人生圓滿。我們只邀請了一群認真獨處、努力逃婚、屢戰屢敗、屢敗屢談的年輕人,來聊聊他們是如何在相親、戀愛、結婚、單身中冒險與收獲的。
有人覺得一個人挺好,有人剛想談就被現實勸退;有人說戀愛像打工,情緒也要量化;有人被催婚到想躲進毛主席語錄里。這些關于婚戀的苦中作樂,也許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集體寫照。來吧,帶著你的疑問、段子和吐槽,一起“談昏論價”。
本次活動在“危險接觸”項目框架下舉辦。
談昏論價
Deals & Darlings
工作坊帶領:社會敏感性研發部
時間:2025年9月7日,15:00 - 17:00
地點: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
招募參與者:12人
參與建議:目前單身
報名截止:報名已截止,不開放旁聽
關于社會敏感性研發部
2011年,社會敏感性研發部作為伯納德控制設備(北京)有限公司的的常設部門之一,由意大利藝術家、研究者李山(Alessandro Rolandi)與該公司首席執行官伯濤(Guillaume Bernard)共同發起。2014年,藝術家趙天汲加入。該部門通過觀察、交流、互動來介入日常的生產工作,按需鼓勵工人進行藝術實踐,以弱化以生產效率為單一目標的氣氛。
危險接觸 LOST CONTACT
「危險接觸」是一個圍繞愛、關系與歸屬展開的公共討論,關注在高度流動與技術滲透的當下,人際聯結如何變得既多樣又脆弱。項目聚焦親密如何在性別結構、社會階層與技術媒介中被重塑,也關注人們如何在現實壓力與情感需求之間摸索新的關系實踐。項目將通過北京與廣州的線下活動及線上專題推送,匯集來自不同身份背景的講述與研究,試圖捕捉個體如何在“危險”的接觸中,掙扎、試錯、重構連接與歸屬的可能。該項目由歌德學院東亞中亞地區合作項目“寂境:孤獨與自由”框架下實現。
投稿郵箱:socialpractice2022@gmail.com
項目主辦
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
歌德學院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世界范圍內從事文化交流活動的文化機構。1988年,歌德學院北京分院作為第一家外國文化中心在中國成立。自建院以來,我們一方面致力于德語在中國的傳播與運用,另一方面積極廣泛地從事德中兩國在文化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我們根植于開放的德國社會和德國文化土壤,借助于我們所擁有的跨國文化方面的專業力量,多年來與中方合作伙伴在音樂、戲劇、舞蹈、電影、藝術、建筑等眾多領域內組織了大量的文化活動。
獨處意味著什么——是自愿的還是非自愿的?由歌德學院東亞和中亞地區合作發起 “寂靜:孤獨與自由"項目匯集了來自該地區以及德國的藝術家們,通過表演、展覽和討論活動探討了獨處的各種方面。探索關于我們這個時代一種具有決定性關系的新視角。
策展
社實SPL
社實SPL(社區實驗室) 2020年于廣東時代美術館成立,2022年起獨立運作。我們致力于支持并組織具有公共意識的藝術項目,與創作者、學者、公益人、文化機構、各地社群等一起工作,制造事件和相遇,連接不同領域,促成圍繞社會議題的展覽、在地駐留、公共活動以及出版項目。社實SPL關注的議題包括城鄉結構、流動與遷徙、地方及少數歷史、替代實踐等。
合作伙伴
單讀
《單讀》是單向空間的品牌出版物, 堅持全球化視野,挖掘中國新一代創作者和思想者,發表小說、詩歌、劇本、非虛構和社科作品,尊重清醒、獨特、富有活力的聲音。
視覺設計
TURNING TABLE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