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在蒙古統一的繁榮時期,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北到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南到南沙群島,包括50多個民族,前所未有的統一,但它被后代稱為歷史上最糟糕的王朝。
![]()
讓我們一口氣了解清朝興衰的歷史。從公元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名為清朝,到公元1912年北洋大臣袁世凱,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清帝退位詔書為止。清朝共傳12帝,國祚276年,統治者為愛新覺羅氏。要了解清朝的歷史,故事我們還得從頭開始。
![]()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于公元1583年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兵。對建州女真各部進行兼并戰爭。經過20多年的征伐,努爾哈赤先后統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長白山以北的女真部,建立了八旗制度,與八旗旗主共議朝政。努爾哈赤公元1616年成立后金,隨著軍事力量的日益增強,自立為汗,不久之后開始反民。公元1619年,明朝聚集了全國20萬精銳軍隊和朝鮮軍隊,號稱47萬軍隊,四路向遼東發起進攻。努爾哈赤專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我只專攻一路,五天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5萬多人。
![]()
除行動遲緩的李如柏一路退敗幸存外,明軍其余部隊均被后金軍全殲。薩爾滸之戰也成為明清戰爭史上的轉折點。先后攻克沈陽。努爾哈赤先后遷都遼陽和沈陽,占領遼東大部分地區,是遼陽和遼河以東70多個城市。在遷都沈陽的第二年,努爾哈赤回攻寧遠,但被袁崇煥擊敗并死亡。
![]()
他的第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繼承韓漢位后,他努力進行了大膽的封建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征服了朝鮮和漠南蒙古,緩解了自己的擔憂。后來采納了漢族的降官建議,建立了講和明朝和自理的策略,重用漢將,削弱明朝的實力,決心入關。公元1636年,漢、滿、蒙三族共勸晉表皇太極稱帝,改國名為大清,第二年使朝鮮臣府。之后,皇太極繼續與明朝作戰,贏得了松金戰爭,俘虜了洪承疇,使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軍至此占領了除寧遠外,明朝關外的所有城鎮都為清朝進入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元1642年,清軍再次入關連破至山東80多個城市。
![]()
第二年,皇太極在盛京后宮猝死。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發生了激烈的皇位爭執,因為他未預定子嗣。精明的多爾袞隨機應變,提出與和碩政親王濟爾哈朗與他共同協助建立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為帝,結果獲得了大家的一致通過。就這樣,公元1643年,年僅六歲的福臨登上了圣京篤恭殿的鹿角寶座既帝位,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順治皇帝。
![]()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占北京,明朝崇禎皇帝在眉山自縊。駐扎在山海關的將軍吳三桂降清,遣使多爾袞乞師討伐李自成。多爾袞立即指揮八旗士兵以吳三桂為前導,遷城入關,在山海關戰役中擊敗大順軍,隨后遷都北京,宣布茲定鼎燕京已綏中國。此舉標志著清朝從此轉變為統治全中國的中央王朝。
![]()
公元1650年,多爾貢出塞涉獵,死于灤河,福臨提前親政。為加強皇權,福臨廢除了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停止圈地,整頓官治,懲治腐敗,緩解民族矛盾。面對全國抗清高潮,福林采取撫重于剿的戰略。一方面,他實施了招募和減少混亂的懷柔政策,另一方面,他重新啟用了洪承疇,努力經營,使情況逐漸改善。公元1659年,清軍征服了云南省城,至此,除了位于東南沿海的鄭成功。全國大規模抗清武裝力量基本平定。但此時,24歲的順治皇帝英年早逝,傳位于三子玄燁,愛新覺羅玄燁。
![]()
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康熙皇帝,14歲親政,在位61年,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執政初期,國內形勢十分嚴峻。年輕時,康熙挫敗了權臣,開始了真正的政治、親政、政治大綱,恢復了內閣制度。康熙成年后,平定三藩之亂,堅持大規模用兵,實現國土完整統一。
![]()
澎湖海戰后,臺灣統一,挫敗沙俄侵略軍,簽署《尼布楚條約》,確保中國對黑龍江流域的主權。三征噶爾丹獲勝,成立多倫聯盟,取代與蒙古各部之間的戰爭,吸引漢族士人,注重休養,發展經濟,創造康乾盛世的局面。但康熙晚年吏治敗壞,眾位王子因廢太子事件爭奪皇位,對清朝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康熙去世后,四子愛新覺羅胤成成功奪位,即我們熟悉的雍正皇帝。
![]()
雍正統治期間,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大力整頓財政,建立廉潔營制度,實行官紳一體化政策。1723年,雍正出兵青海,四年平定羅布藏丹金叛亂。雍正在奪位之后,完善了秘密立儲制度,使皇位的繼承制度化,對康乾盛世的持續發揮了關鍵作用。公元1735年,雍正去世,愛新覺羅弘歷成為清朝第六位皇帝,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乾隆皇帝。
![]()
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五次普遍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負擔,豐富了清朝國庫,再次將新疆納入中國領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清朝的領土。乾隆實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極大地發展了漢學。他開設了伯學鴻詞科,修《四庫圖書》,嚴格抵制了英國和俄國的侵略行為。然而,關閉和鎖定國家的政策擴大了與西方的差距。與此同時,晚年政治敗壞,起義在許多地方爆發。公元1795年,乾隆禪位于十五子颙琰,即嘉慶皇帝。
![]()
但嘉慶在位前四年并沒有實權,直到乾隆死后,嘉慶才獨掌大權。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打著維新的旗號,整頓內政,整頓綱紀,誅殺權臣和珅,但對內政的有限整頓并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清政局的衰落。嘉慶的腐敗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變得更加嚴重。嘉慶在位期間,隨著世界工業革命的興起,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八旗生計、河流、水運等問題日益突出。鴉片開始流入中國,清朝開始從繁榮到衰落。嘉慶駕崩于公元1820年61歲,在承德避暑山莊去世。
![]()
愛新覺羅旻寧成為清朝第八位皇帝,又稱道光皇帝。道光在位期間,改革了水運和鹽政,用海運代替河運,既解決了水運的困難,又節約了開支。鹽制行票使兩淮鹽“弊肅風清”,整頓官治,遏制奢靡之風。從即位開始,道光就不斷發布上詔,嚴禁鴉片輸入,對內禁止鴉片銷售、吸食和罌粟種植,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禁煙措施,支持林則徐的各項禁煙措施,批準了30條禁鴉片煙章程。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簽署南京條約。
![]()
此后,道光茍安姑息,拒絕改革,內憂外患日益嚴重,太平天國運動也在醞釀之中。清朝第九位皇帝是愛新覺羅奕詝,又稱咸豐帝,咸豐面臨內憂外患的統治,明確政府改革,任賢消除邪惡,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漢族地主的訓練和指揮,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處決第一次鴉片戰爭主持人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官員奕耆英。
![]()
但此時大清帝國內外憂患不斷,咸豐最終以簽署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告終。咸豐朝以后,愛新覺羅載淳繼位,又稱同治皇帝,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重新扭轉內外困境。洋務派左宗棠和李鴻章分別滅西東捻,捻軍之亂徹底平定。
![]()
到目前為止,清朝有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歷史上被稱為同治中興。然而,難以改變慈禧太后的干預親政。慈禧命同治皇帝修繕圓明園,供其居住。由于修復耗資甚巨 ,引起強烈反對。1874年,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駕崩。愛新覺羅載湉繼位,年號光緒。光緒皇帝即位后,起初慈安和慈禧太后垂幕聽政。慈安太后死后,慈禧太后獨自掌權。
![]()
公元1889年。光緒皇帝親政,慈禧雖然名義上歸政于光緒皇帝,但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皇帝強烈反對妥協,但由于朝廷腐敗,以清朝戰敗告終。戰敗后,光緒皇帝從痛苦中吸取教訓,大力支持維新派變法圖強,實施戊戌變法。他想依靠袁世凱牽制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出乎意料的是,他被袁世凱背叛了。
![]()
此后,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持續了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后,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聲稱光緒皇帝不能理事。直到辛亥革命爆發,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清朝退位詔書,清朝到此結束。喜歡的朋友請點贊加關注,帶您了解更多有趣的中國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