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歷代文選》筆記小說卷,苗懷明主編,廣陵書社2025年6月版。
內容簡介
該書選取江蘇歷代筆記小說二百余篇,分篇作注釋及賞析,每篇都有解題以幫助讀者了解作品內容、特色、價值。選文節取自葛洪《西京雜記》、干寶《搜神記》、劉義慶《世說新語》、劉敬叔《異苑》、陳師道《后山談叢》、王韜《淞隱漫錄》等歷代著名筆記小說,以名作名篇為主,兼顧歷史性、文學性、趣味性,以期展現江蘇歷代筆記小說的文學特征與發展成就,及其在通俗文學發展史中的地位與價值。以期提供一部選目準確廣泛、注解簡明詳實的江蘇筆記小說作品選。
![]()
《江蘇歷代文選》
目 錄
前言
葛洪《西京雜記》(八則)
戚夫人歌舞
縊殺如意
劍光射人
昭陽殿富麗
畫工棄市
公孫弘粟飯布被
相如死渴
聞《詩》解頤
《列異傳》(一則)
彭城男子
干寶《搜神記》(二則)
紫珪
何銅
陶淵明《搜神后記》(二則)
楊生狗
魯肅墓
劉義慶《幽明錄》(六則)
劉晨阮肇
賣胡粉女
徐郎
妙音
龐阿
牛泣拜
劉義慶《世說新語》(十一則)
荀巨伯
孔融認親
詠雪
賀太傅作吳郡
陳太丘與友期
王敦欲廢明帝
東床快婿
周處自新
人琴俱亡
劉伶病酒
王藍田性急
劉敬叔《異苑》(四則)
永康人獻龜
丹陽梅姑廟
劉元游吳郡虎丘
樂安章沉
吳均《續齊諧記》(一則)
陽羨書生
沈既濟(二則)
枕中記
任氏傳
李公佐(一則)
南柯太守傳
牛僧孺《玄怪錄》(一則)
元無有
蔣防(一則)
霍小玉傳
薛漁思《河東記》(一則)
胡媚兒
皇甫氏《原化記》(一則)
吳堪
張讀《宣室志》(一則)
陸喬
裴铏《傳奇》(一則)
顏濬
徐鉉《稽神錄》(七則)
僧珉楚
王攀
史氏女
廣陵士人
沈彬
酤酒王氏
鄂州小將
吳淑《江淮異人錄》(四則)
錢處士
潤州處士
建康貧者
虔州少年
崔公度(一則)
金華神記
陳師道《后山談叢》(三則)
王回
王安石請道
刁半夜
廉布《清尊錄》(一則)
王生
張邦基《墨莊漫錄》(一則)
關子東三夢
洪邁《夷堅志》(一則)
揚州茅舍女子
費袞《梁溪漫志》(二則)
東坡卜居陽羨
俚語盜智
陸粲《庚巳編》(三則)
空同山人
說妖
芭蕉女子
周玄《涇林續記》(四則)
張國維
徐仁
張榜
南都妓
宋懋澄《九籥集》(一則)
負情儂傳
馮夢龍《情史》(八則)
李妙惠
王善聰
勝兒
張果老
玉堂春
紅拂女
祝英臺
張倩娘
李漁《笠翁一家言》(一則)
秦淮健兒傳
褚人獲《堅瓠集》(七則)
奸盜以詩免
東坡戲妹
采桑娘
張百杯
李太守燭奸
麻姑
異俠借銀
鈕琇《觚剩》(五則)
云娘
睞娘
粟兒
雪遘
于家琵琶
沈起鳳《諧鐸》(七則)
俠妓教忠
獺祭
嘲吳蒙
狐媚
蘇三
青衣捕盜
貧兒學諂
屠紳《六合內外瑣言》(三則)
猱飛
長須君長
還臂
吳熾昌《續客窗閑話》(一則)
金山寺醫僧
王韜《淞隱漫錄》(八則)
小云軼事
貞烈女子
朱仙
鄭芷仙
周貞女
楊素雯
馮香妍
白素秋
王韜《淞濱瑣話》(五則)
嚴壽珠
孫伯箎
魏月波
金玉蟾
藥娘
鄒弢《三借廬筆談》(三則)
蒲留仙寫書
智女
義賊
鄒弢《澆愁集》(四則)
柳翠云
惡僧
俠女登仙
鄭女
前 言
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江蘇無疑是一個重鎮,無論是從作者來看還是作品來看,皆是如此。白話小說的情況,人們更為熟悉,施耐庵、吳承恩、馮夢龍、曹雪芹、夏敬渠、褚人獲、李汝珍……
![]()
《曾樸全集》,苗懷明主編,廣陵書社2018年11月版。
這無疑是一個豪華的江蘇小說家陣容,且不說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有三部出于李伯元、劉鶚、曾樸這三位江蘇人之手。
就人們不太熟悉的文言小說來看,江蘇籍的小說家也同樣引人注目,從六朝時期的葛洪、劉義慶、劉敬叔到唐代的沈既濟、蔣防,從宋元時期的徐鉉、吳淑、崔公度、陳師道再到明清時期的陸粲、鈕琇、沈起鳳、屠紳、王韜、鄒弢。
在中國小說發展演進的過程中,江蘇籍小說家從未缺席,發揮著重要乃至引領性的作用,將這些作家和他們的小說作品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觀照,不難看出江蘇在中國小說史上的重要地位。
江蘇之所以涌現如此多的小說作家作品,與其獨特的地理優勢與文化底蘊是分不開的。江蘇地跨長江,連通南北,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是中國最為宜居的地區之一,因而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從遠古到春秋戰國,經過先民的辛勤耕耘,逐漸擺脫蒙昧狀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吳越文化,特別是吳文化。從東吳在南京建都開始,拉開了六朝的序幕,經過數百年的不斷開發和培育,成為中國最為富足的地區,形成獨特的江南文化,這是江蘇文化的根基,江蘇的小說正是在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中孕育發展的。
![]()
《江蘇藝文志》
江蘇文化的發展演進與中國古代小說的步伐大體是同步的,六朝時期是江南文化的奠基期,同樣也是中國小說的形成期,正是在這一時期,中國小說脫胎自神話傳說,汲取諸子散文、史傳文學的養分,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以江蘇為核心的江南是當時經濟文化的發達地區,小說創作起步較早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這一時期江蘇出現了葛洪、劉義慶等具有代表性的小說家,代表了當時小說創作的最高水平,且各具特色。其中葛洪的《西京雜記》多記前代逸聞趣事,如王昭君、司馬相如、匡衡等人的故事,頗為生動,流傳很廣,成為后世小說戲曲改編的依據。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這一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以小見大,文筆簡潔,三言五語,寫盡士人百態,成為六朝文化的重要體現。其編排方式及寫法后世多有模仿者,以至于形成了一種“世說體”。《幽明錄》則是一部志怪小說集,反映了劉義慶創作的另一面,其中劉晨阮肇等故事影響深遠。
![]()
唐寫本《世說新語》
這一時期作品的內容也有不少涉及江蘇的,比如人們所熟知的《陽羨書生》。來自宜興的許彥奇遇書生,隨后套娃式的奇幻情節,讓人大開眼界,其中的情節明顯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這篇小說可以看作是江南文化與異域文化碰撞產生的絢麗火花。相關作品還有《紫珪》等。
唐宋時期,江蘇地區經過數百年的開發,成為真正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金陵、揚州都是當時的大都市,特別是揚州,交通便利,中外客商云集,文人薈萃,因而成為不少小說作品的故事發生地,洪邁《夷堅志》里的《揚州茅舍女子》篇甚至將天下舉子榜單的織造作坊設在揚州。
代表一代文學之勝的唐傳奇,有不少杰作出自江蘇作家之手,比如沈既濟的《枕中記》《任氏傳》,蔣防的《霍小玉傳》皆是唐傳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枕中記》反映了唐代文人對現實人生的深層思考,《任氏傳》則一改人與妖的對立,將人妖之戀寫得浪漫纏綿,對《聊齋志異》等后世作品產生重要影響。《霍小玉傳》寫負心人故事,反映了愛情小說的另一面,增加了唐代小說的深度和厚度。
![]()
《唐宋傳奇集》,北新書局1928年毛邊本。
還有一些小說故事發生在江蘇,比如與《枕中記》齊名的《南柯太守傳》,故事就發生在具有夢幻色彩的揚州,只有在揚州這樣的繁華都市中經歷過奢華之后,才能真切體會到人生如夢的奇幻感。《元無有》《胡媚兒》《僧珉楚》等小說也將故事地點放在揚州。
值得注意的是吳淑的《江淮異人錄》,他本是丹陽人,其小說集以“江淮”為名,將故事地點限定在這個區域,可見他具有自覺的地域意識,該書也可以看作是第一部江蘇小說集。
江蘇的風物文化對不少外地人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費袞《梁溪漫志》中的《東坡卜居陽羨》就記載了蘇軾在江蘇終老的佚聞。
明清時期,江蘇地區的經濟文化走向繁榮,這種繁榮也從小說創作上體現出來。從數量來看,這個時期江蘇的小說家也是各個歷史時期中最多的。
特別是出現了不少蘇州籍的作家,如馮夢龍、陸粲、周玄、褚人獲、鈕琇、沈起鳳、王韜等,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這與蘇州在這個時期經濟文化的發達有著直接的關系,這里不僅生活富足,而且是人文薈萃之地。
![]()
鳳凰出版社版《馮夢龍全集》
有這么多小說家出自蘇州,明清時期不少作品的故事發生地在蘇州,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這一時期比較能體現江蘇地域特色的作品當數宋懋澄的《負情儂傳》,這個故事從北京開始,沿著運河這條黃金水道而展開。
從唐代開始,大運河成為溝通中國南北的大動脈,其中以江蘇段最長,占整個運河的五分之二,直到今天江蘇段的運河仍承擔著航運的重任。這個愛情故事到瓜洲走到高潮,在這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痛斥負心人,毅然跳水自盡。
雖然是小說,但體現了運河上的世情百態。每天都有無數的人在這條運河上來來往往,上演著悲歡離合的傳奇故事。在瓜洲渡口,人們建了一座沉香亭,紀念這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相關作品還有李漁的《秦淮健兒傳》、鈕琇的《云娘》《睞娘》等。
將江蘇籍作家所寫小說與故事涉及江蘇的作品放在一起,可以對中國小說的地域性獲得更直接、更深切的感受。其中有幾個方面值得關注:
一是故事地點較為集中。相當多的故事發生在揚州、金陵和蘇州這三座城市。它們都是歷史文化名城,人口眾多,商業發達,文化底蘊豐厚,很自然地成為故事的發生地。此外還有不少故事寫到宜興、丹陽、鎮江、常州、無錫、徐州等地方。
![]()
《揚州與蘇州: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二是作品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比如江蘇多水,船只是常見的交通工具,不少故事發生在水道上,或為河流,或為湖泊。前面所說的杜十娘的故事就發生在運河上,《吳堪》所講田螺女的故事也發生在荊溪水畔。再比如陸粲《庚巳編》中《說妖》記載的五通神崇拜是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普遍流行的民間信仰,其他地區是沒有的。明清那些描寫金陵青樓女子的作品更是帶有鮮明的地域色彩。
三是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風物民俗、名勝古跡出現在作品中,比如《劉元游吳郡虎丘》的故事發生在蘇州虎丘,《金山寺醫僧》的故事就發生在鎮江的金山寺。
從地域的角度來看,提出江蘇小說的概念還是有其意義的,不僅僅是一些小說家出身江蘇,不僅僅一些作品故事發生在江蘇,描寫了這里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跡,更重要的還在于江蘇為中國小說的發展演進提供了滋養,這種滋養既有思想層面的,也有內容層面的,當然還有文體技巧方面的。
可以說,從江蘇這個角度觀照,可以對中國小說有一個新的認識。
孫遜教授主編“中國古代文學雙城書系”,選擇了汴京和臨安、長安和洛陽、揚州和蘇州、廣州和上海、北京和南京五對城市,探討歷史文化名城與中國古代小說的關系,五對城市中江蘇就有三座,且不說上海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隸屬江蘇,可見江蘇與中國小說的密切關系,這一問題也受到了研究者的關注,除了“中國古代文學雙城書系”,還有不少專書探討南京、蘇州與中國小說的關系,在這個方面,還有比較大的學術空間。
![]()
《北京與南京:明清小說中抹不去的京都之戀》
本書選編目的在展示江蘇歷代小說的成就與特色,書名為《江蘇歷代文選·筆記小說卷》,共收錄歷代小說作品124篇,其中包括兩類作品,一類是23位江蘇籍小說家所寫小說作品,另一類是其他地方小說家所寫內容涉及江蘇的小說作品。
不管是哪一類,皆選收思想藝術性較高、流傳較廣者。對所選作品皆選取較好的底本進行校對,因系通俗讀本,不再出校記。
對正文做有簡要的注釋,內容包括人名地名、典章制度、較為生僻的字詞等。每篇作品后還附有簡要的評析文字,對作品中值得注意的問題進行提示,幫助讀者閱讀欣賞。
![]()
《文學江蘇讀本》叢書
該書的評注是由我和我的學生們一起完成的。接受本書的任務后,我將其與自己承擔的碩士課程“通俗文學文獻學研究”結合起來,將其作為同學們學習通俗文學文獻的一種專業訓練。承擔任務的有如下幾位同學:賀川雅、季開來、尹譚皓、張亦洋、張子玥、胡鈺、魏文心(該同學只參加了初期的校對工作)。
大致流程是:我先選定篇目,給每位同學布置任務,他們為自己負責的篇目選擇好的底本進行校對、做注、撰寫評析。然后由我統稿,進行補充完善并撰寫前言。
因為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做,大家有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因而整個工作的進展還比較順利,一個學期結束,書的初稿也基本完成,可以說是一次較為愉快且有成效的合作。
苗懷明
2025年3月
![]()
《明清江蘇文人年表》
分卷主編簡介
苗懷明,男,1968年7月生。河南平輿人。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后。現為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吳梅評傳》《說唱文學文獻學述略》等專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