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市場的冷暖,從來不是單一溫度。當政策調整、行業出清與資本熱情交織在一起,什么樣的公司才能真正穿越周期?
8月26日,復星醫藥發布的2025年半年報,或許提供了一些線索。
上半年,公司營收195.14億元,歸母凈利潤17.02億元,同比增長38.96%;經營性現金流達21.34億元,同比增長11.9%。
真正讓市場留意的是其2025年二季度表現:歸母扣非凈利潤單季實現5.5億元,環比增長34.15%,經營提效和戰略聚焦初見成效。
拆解復星醫藥的增長邏輯,兩條主線清晰可見。一方面是創新產品的陸續落地與快速放量,另一方面是全球化運營能力的持續深化。
而履職已滿四個月的董事長陳玉卿,也進一步明確了復星醫藥接下來的三大戰略重心:堅持創新引領、推進深度國際化,并積極擁抱AI,為企業穿越周期注入了更強的確定性。
![]()
創新藥收入穩步提高,構建高價值管線組合
創新,始終是醫藥企業穿越周期的核心底氣。
財報顯示,上半年,復星醫藥創新藥品收入超過43億元,同比增長14.26%,占制藥業務收入32%,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5.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業務、醫療健康服務業務分別營收19.55億元、35.92億元,進一步夯實了業績基本盤。
復星醫藥當前重點布局實體瘤、血液瘤、免疫炎癥等領域,已構建起高價值藥物研發管線組合,同時拓展慢病和神經疾病領域。
上半年,復星醫藥迎來密集收獲期,共有4個創新藥品共5項適應癥、57個仿制藥品種獲批上市:
2月,全新機制降磷First-in-class創新藥萬緹樂(鹽酸替那帕諾片)在中國獲批,為慢性腎病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癥治療提供了新選擇;
5月底,首個自研小分子創新藥復邁寧(蘆沃美替尼片)獲批,填補了罕見病腫瘤治療空白。
同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小分子CDK4/6抑制劑復妥寧(枸櫞酸伏維西利膠囊)獲批,進一步豐富乳腺癌治療產品組合;
此外,斯魯利單抗注射液(抗PD-1單抗),用于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的上市許可申請(MAA)獲得歐盟委員會(EC)的批準,成為首個歐盟批準用于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治療的抗PD-1單抗。
![]()
這份成績背后,是復星醫藥清晰的研發體系和技術平臺建設。其中,復宏漢霖聚焦抗體與ADC領域,全球研發中心聚焦小分子,主攻臨床開發與國際化項目推進,復星凱特則專注于細胞治療這一前沿賽道,三大平臺各司其職、協同互補,形成了覆蓋抗體、ADC、細胞治療、小分子四大關鍵技術路線的創新技術平臺。
研發投入的厚度更支撐了創新的高度。僅今年上半年,復星醫藥研發投入便達到25.84億元,其中制藥板塊研發投入22.95億元,占制藥收入16.51%。
![]()
這一比例放眼醫藥行業屬于領先水平,也印證了企業對創新的長期主義態度——
醫藥行業流傳的“雙十定律”,即需要超過10年時間、10億美元的成本,才有可能成功研發出一款新藥,注定了創新藥賽道是“少數人”的長跑,而復星醫藥顯然已在這場競賽中占據了有利位置。
![]()
全球化運營深耕,“主流市場+新興市場”雙向布局
在國內醫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政策調控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國際化已成為頭部藥企突破增長天花板的必然選擇。
而復星醫藥率先布局海外市場,進入并經過多年深耕,在創新研發、許可引進、生產運營及商業化等多維度踐行國際化戰略,并已主要覆蓋美國、歐洲、非洲、印度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今年上半年,復星醫藥海外營收54.78億元人民幣,占營收比28.07%。目前,復星醫藥已構建起覆蓋制藥與醫療器械業務的成熟商業化體系,海外商業化團隊規模超1000人,制藥業務已深度覆蓋美國、非洲等市場,并穩步向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拓展,形成了“主流市場+新興市場”雙向發展的格局。
在媒體溝通會上,陳玉卿也進一步明確了復星醫藥深化國際化的兩大核心方向。
“在歐美日等主流市場,建立自主的產業能力和商業化能力是關鍵。”陳玉卿表示,“這些能力的背后,必須有好產品特別是創新產品來支撐。”
對于新興市場,包括中東、東南亞、南美等,陳玉卿認為這些區域“小而美,很有潛力和爆發力”。
他提到,公司將通過合作與本地化注冊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創新藥產品在這些區域落地。比如非洲市場聚焦仿制藥的剛需需求,中東市場則瞄準創新藥的增長潛力,通過差異化布局捕捉新興市場紅利。
![]()
戰略定力:創新、國際化、數智化AI一個都不能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履新董事長之后,陳玉卿再度明確了復星醫藥的戰略方向。他用幾個字概括:創新引領、深度國際化、積極擁抱AI。
盡管戰略方向延續此前的“4IN”(創新、國際化、整合、智能化),但他明確表示,將在執行速度和質量上進一步提速。
尤其是在AI布局上,復星醫藥早前被福布斯列為中國AI落地十大案例之一,也是唯一入選的醫藥企業。
![]()
復星醫藥用AI不局限在單一環節,而是靠自主研發加外部合作,在藥物研發、醫學影像、精準醫療等領域布局,還在營銷、客戶服務、智能辦公上推進AI應用,以此提質增效、提升管理效率。
除了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復星醫藥也在通過梳理、調整自身資產,剝離非核心業務,為集中精力聚焦核心戰略“減負”。
上半年,復星醫藥陸續退出和睦家部分股權、美國自然陽光等,回籠現金超20億元。陳玉卿表示,后續也會持續推進非戰略非核心資產的退出和整合。
此外,面對醫藥行業政策調整與市場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陳玉卿強調,“我們要順應政策引導和行業發展趨勢,持續提升創新能力。通過不斷迭代創新產品,拓展國際化視野和全球布局能力,這是我們應對行業變化最積極有效的舉措。”
![]()
結語
從創新藥收入增長,到全球化合作深化,從非核心資產退出,到AI全面賦能,復星醫藥正用行動踐行著創新和國際化這一以貫之的方向。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醫藥市場中,這樣一種堅定和延續,或許本身就成為了一種稀缺的競爭力。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