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吳石將軍犧牲時的真實照片,繩子繞頸,害怕他臨刑時大喊口號。
先把人擺在桌上看,吳石不算普通情報員,位置在國民黨核心,軍銜到中將,身份一露頭,等于把他們對大陸的那根最后的線掐斷了,他的分量太重,重到行刑時不想讓他出聲,畫面要干凈,現場要沒有話。
你要是站在刑場邊聽到他喊一句我不是叛徒,人群會起心里小鉤子,處置是不是有差錯,臺上那些天天講反共的聽到一句中國共產黨萬歲,心里會掂量誰在講正統,他說一句我對得起國家,國民黨這塊牌子就要再被比劃一下,不讓他說話,這就是現場的選擇,不是為了聲勢,是為了不出現新的判斷。
這種做法早就見過,1927年李大釗被押赴刑場,用繩子勒喉,怕他在最后一刻往外遞話,瞿秋白被車拉著走,用鐵鏈緊捆,到荒地才給槍,意圖都在避開開口,這不是一回兩回的特殊,是一套沿用的辦法,掌權的人最不想面對的不是子彈,是一句能被記錄的話,子彈落在身體上,話落在合法性上。
不是怕聽見,是怕被信,臨刑的半句我不是叛徒,會在后面的年代里做成線索,那句中國共產黨萬歲,會在后來的人手里變成注腳,他們不等你喊到完整,半個字都不讓你遞出去,一個眼神一張照片一行淚痕都要按下去,追求的不是你的消失,是你的表述消失,于是麻繩先到位,讓鏡頭里呈現的是一個被定罪的人,而不是一個在立場上站穩的人。
更重的手段也擺過桌面,鐘浩東,1953年在臺灣被捕,擔心他在法庭上發言,提前割舌,這不叫審訊也不叫處決,是封口,想一想,法庭是他們的場地,還怕一個被告說話,若是滿口都是假的就不該怕,能得到的判斷是,他可能帶出別人不愿聽的事實。
那張吳石臨刑前的照片,記住的不是血,是靜,他的眼神穩,像他知道自己是哪個位置,繩索繞在頸上,像是那套程序把聲音按住了,像現場的人也知道話不宜出現。
信息不在口里,在眼里,電影里的角色到最后愛喊一句口號,現實里有時候沒這個窗口,不能說的那一刻會留下更清楚的記錄,語言沒進耳朵,眼神已經進史料。
你能封住他的嘴,讀照片的人會把他要說的東西從眼神里讀出來,吳石沒喊出那句口號,今天我們知道他是誰,這條線就接上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