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長安區(qū)韋曲街道高望堆村東,意外揭開了一個沉睡1400余年的北周家族秘密——徐氏家族墓地。
四座墓葬中,三座帶有明確墓志(M30徐彰墓、M35徐愻墓、M39徐云墓),像一組埋藏在地下的"家族檔案",瞬間讓考古隊員興奮起來。
"這三座墓雖然都被盜擾過,但墓志保存完好,陶俑組合完整,簡直是北周考古的‘標準答案’!"參與發(fā)掘的考古人員告訴記者。
![]()
最令人稱奇的是M39出土的一把鐵鐮——長24厘米,弧刃鋒利,可能是當時隨葬的農(nóng)具模型,暗示著這個家族與農(nóng)耕的隱秘聯(lián)系。
墓主是誰?關隴集團的"中層公務員"
根據(jù)墓志解碼,徐彰、徐愻、徐云三人堪稱"亂世職場人":
生存年代:跨越北魏、西魏、北周三朝(約6世紀中葉);
職場軌跡:原籍兗州高平(今山東微山),后改籍京兆新豐(今陜西臨潼),追隨魏孝武帝西遷入關;
職場地位:墓道長度不足20米、雙天井配置,屬于關隴集團中下層官員,相當于今天的"廳局級"。
![]()
"他們的墓葬既沒有皇室貴族的奢華,也不像平民寒酸,"考古專家解釋,"陶俑組合完整但數(shù)量適中,正符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層官員身份。"
隨葬品暗藏玄機:北周陶俑的"時尚變遷"
三座墓共出土160件(組)泥質灰陶,堪稱"微縮版北周生活圖景":
1. 鎮(zhèn)墓驅邪組(陰間保鏢)
鎮(zhèn)墓獸:M35出土的蹲坐獸面目猙獰,負責嚇退盜墓賊(可惜沒防住真人盜墓者);
武士俑:戴盔披甲,腰佩短刀,疑似模仿墓主生前護衛(wèi)。
2. 出行儀仗組(排面擔當)
![]()
騎馬俑:馬匹鞍韉俱全,再現(xiàn)北周官員出行場景;
駱駝俑:暗示徐氏家族可能參與過絲綢之路貿(mào)易。
3. 家居生活組(死后也要宅)
井、灶、磨:微型陶制"廚房三件套";
陶廁:帶頂棚的蹲坑,堪稱北州版"五星級廁所"。
![]()
"這批陶俑正處于北周‘舊式’向‘過渡期’轉變階段,"專家指出,"比如人物俑的面部從北魏的秀骨清像開始變得圓潤,這就是時代審美的‘晴雨表’。"
遷葬謎團:天和六年的"家族大挪移"
墓志透露關鍵信息:三人均于北周天和六年(571年)被遷葬至少陵原。這一舉動暗藏政治信號:
遷葬背景:北周武帝宇文邕推行"葬于京畿"政策,強化對關隴集團的控制;
選址玄機:少陵原是唐代韋杜家族的"豪宅區(qū)",北周時已是風水寶地;
家族策略:徐氏通過集中安葬,彰顯"我們已是關中土著"的身份認同。
![]()
"這就像今天在北京昌平買家族墓地,"歷史博主調侃道,"生是關中人,死是關中魂。"
鐵鐮之謎:被埋進墳墓的"勞動光榮"?
M39出土的鐵鐮引發(fā)熱議——為何要把農(nóng)具帶進墳墓?學界推測:
身份象征:徐氏可能掌管過屯田事務;
家族記憶:紀念西遷途中"自力更生"的艱苦歲月;
北周風尚:周武帝推崇農(nóng)耕,隨葬農(nóng)具相當于"政治正確"。
![]()
網(wǎng)友戲稱:"北周版《舌尖上的中國》道具實錘了!"
考古意義:補全關隴集團的"拼圖"
家族墓地樣本:首次明確北周中層官員家族墓地的規(guī)劃方式;
陶俑斷代標尺:為北周前期隨葬品分期提供精確參照;
歷史懸案線索:墓志記載的魏孝武帝西遷細節(jié),或可糾正《周書》訛誤。
獵奇時間:假如徐氏家族有朋友圈
![]()
? 徐彰:今天遷墳到少陵原,領導說這叫"優(yōu)化國土空間規(guī)劃"(配圖陶倉俑)
? 徐愻:聽說堂兄墓里放了駱駝俑?我這就把鎮(zhèn)墓獸P成貔貅!#風水內(nèi)卷
? 徐云:鐵鐮是我最后的倔強!誰在說我們山東人不會種地?
結語
高望堆徐氏墓地像一部埋在地下的"北周職場劇",沒有王侯將相的波瀾壯闊,卻用陶俑、鐵鐮和墓志,講述著亂世中普通家族的生存智慧。
下次去西安,不妨到少陵原遠眺——腳下這片黃土中,或許還藏著更多"徐氏同事"等待重見天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