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也掀桌!中建三局把華僑城告了,這錢到底有多難要?
杭州上城區法院第十法庭,原告席上,坐著“宇宙工程局”中建三局的人。被告席那邊,是華僑城集團和它在杭州的兩家子公司。場面有點魔幻。
央企告央企?大水沖了龍王廟?不,這次是真撕破臉了!
這事在地產圈這兩年不新鮮。乙方告甲方,一告一個準,基本都卡在錢上。談不攏?那就法庭見!法院判多少是多少,白紙黑字,誰也別賴。特別是央企,更得這么干。為啥?怕背鍋啊!“國有資產流失”的帽子,誰戴得起?
現任領導更不想替前任擦屁股。法院判了,執行就行,歷史問題,與我無關。
華僑城這兩年日子不好過。財報上,虧損的字眼刺眼得很。全集團勒緊褲腰帶,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想讓它多掏錢?門兒都沒有!
中建三局接的這個活,叫“華僑城·芳菲與城”。名字挺詩意,現實很骨感。杭州上城區丁橋板塊,華僑城進軍杭州的頭一炮,50萬方的巨無霸。2018年,華僑城砸下57.6億拿下這塊地,創了杭州主城區的紀錄。中建三局中標施工,合同價11.4億。當時看,價格還行,不算低價搶標。開頭,大家合作挺愉快。開盤、重要節點,三局也算給力。
但后來,蜜月期結束了。一地雞毛。
第一根刺:延期交付,成本飆升。項目進度拖了。交房晚了。工程量也變了。一延期,施工單位的成本鐵定坐火箭往上躥。人工、材料、管理費,哪樣不漲?這錢誰出?扯皮開始。扯得最兇的就是這塊。華僑城自己因為延期,賠了1832戶業主,一個多億!賠業主大方,賠乙方?那就另說了。
第二根刺:質量翻車,臉面丟盡。2021年,項目栽了個大跟頭。外立面做得凹凸不平,像長了麻子。杭州住建局直接發話:停工!整改!中建三局臉上無光,只能返工。時間拖得更長,成本再加一碼。又是扯不完的皮。華僑城進入杭州的首秀啊,搞成這樣,臉往哪擱?火氣能不大?
第三根刺:領導換人,情面清零。華僑城的老大,從段先念換成了張振高。中建三局的一把手,從陳文健換成了陳衛國。領導都換了,以前那點交情、面子,還值幾個錢?新官不理舊賬?至少,新領導對歷史遺留問題的態度,更硬了。是非曲直,法庭上辯吧!
十幾天前,庭開過了。結果估計下月初出來。但別高興太早。華僑城肯定上訴!上訴完,指不定還要申請再審。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沒個小一年,完不了。中建三局這錢,不好拿。但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
有人問中建三局怎么越來越剛了呢?
它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跟在開發商屁股后面苦哈哈搬磚的乙方了!它變了。中建三局旗下有了自己的地產平臺——“中建壹品”。2021年開始,它就在北京、上海、杭州這些一線城市瘋狂拿地。架勢十足,目標直指全國房企20強。內部大換血,設計、運營、營銷的頭兒挨個換,從華潤、龍湖這些大房企挖人。陳衛國董事長到處跑政府,推“武漢-杭州雙總部”。它要從乙方變甲方,自己下場當開發商了!腰桿子,自然硬了不少。
華僑城風光不再,不光在杭州,全國地產圈都快聽不到它的聲音了。錢緊!非常緊!不光欠中建三局的錢。統計顯示,近一年華僑城被告上法庭64次!其中21次是因為工程合同糾紛,20次是買賣糾紛。幾個月前,它自己還因為1.5億欠款,把湖南永州城投給告了。公告說,城投從2021年就開始拖欠進度款,催了也沒用。一方央企,一方地方城投,照樣撕破臉。
前陣子華僑城鬧得沸沸揚揚的“員工跟投事件”。員工投進去的錢,因為項目停工,拿不回來了。華僑城回應:投資有風險,得共擔。被員工和網友嘲諷是“人走錢留”,敗了一波好感。上個月,南昌華僑城被曝公開賣閑置車:一輛別克GL6,一輛大眾朗逸,一輛長城哈弗H5。賣車回血?
這操作讓外界對它的經營狀況畫滿了問號。還有更扎心的:這次被告之一的杭州蘭僑置業(華僑城孫公司),去年就因為欠薪,被杭州市列為“根治欠薪不力典型”!上了黑名單!所謂央企的體面,碎了一地。
歸根結底還是錢!華僑城缺錢,缺到骨子里。中建三局要錢,要得理直氣壯。
2025年,全國工程款拖欠的案子像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建筑企業被拖欠的工程款總額,據說超過了驚人的3.5萬億!這是個天文數字!連中建三局這樣的巨頭都逃不掉,其他中小建筑企業的日子,可想而知有多難熬。
行業食物鏈里,建筑商就是夾心餅干。向上,被甲方(開發商)卡脖子,拖欠工程款。向下,得分包商、材料商、農民工的工資,一個不能少,否則討薪的就上門了。
中建三局告華僑城,不過是把這種“結算難”的行業痼疾,用最激烈、最罕見(央企告央企)的方式,擺上了臺面。
為什么這么難?合同!執行!監管!項目干的時候,質量監管有時形同虛設,責任劃分常常糊里糊涂。建設方(甲方)和施工方(乙方)的權責,合同里寫得不清不楚。一出問題,比如質量事故、延期交付,成本像滾雪球一樣漲,該誰擔?互相踢皮球!協商?談不攏!最后只能法庭見。
中建三局和華僑城這場官司,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地產寒冬下,巨頭們的狼狽與掙扎。什么央企光環,什么兄弟情誼,在真金白銀和生存壓力面前,不堪一擊。
這次案子最好要倒逼大家把合同寫得更細,質量責任、延誤賠償,白紙黑字寫清楚!推動建立工程款支付的保障機制。別讓干活的人,流汗又流淚,最后還得撕破臉打官司要錢!
央企都開始掀桌子了。這行業的問題,真的該好好治治了。否則,下一個對簿公堂的,會是誰?工地上最后一塊磚,會不會就是壓垮駱駝的那一根稻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