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不高但權不小——用這句話來形容地級市的秘書長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自8月8日至8月20日,鹽城市委市政府兩位秘書長的接連落馬,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特殊崗位的權力真相。
![]()
先說薛盛堂吧,這位鹽城市委常委、秘書長的人生軌跡頗有意思。他1968年出生在鹽城本地,最早還是從小學教師做起的。
1987年,19歲的薛盛堂在鹽城市第二小學教書,兩年后就轉入政界,從對臺僑務辦公室的辦事員做起。這人確實有能力,在共青團系統晉升很快,1996年就當上了共青團鹽城市郊區委員會書記。
后來他在地方上歷練,從鎮長做到鎮黨委書記,2005年還去了新疆伊犁州尼勒克縣當縣委副書記,這可是組織上的重點培養。2008年回到鹽城后,他先后當過市政府副秘書長、經信委主任,2013年底開始主政一方,先是當了四年多建湖縣縣長,后來又調任大豐區委書記。
2021年,53歲的薛盛堂升任鹽城市委常委、秘書長,成了市委領導班子的核心成員。
再說說徐寧建,他比薛盛堂小一歲,1969年出生在建湖縣。
這位秘書長的經歷比較特別,他長期在建湖縣工作,從縣委辦主任一路做到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對地方情況非常熟悉。2019年底調到市里任科技局局長,后來擔任市政府副秘書長,今年4月剛剛升任市政府秘書長,沒想到才四個月就落馬了。
這兩位秘書長的例子特別能說明問題。別看他們只是廳局級干部,實際權力可大著呢。
作為黨委和政府的“大管家”,他們管著信息流轉、文件傳遞、領導日程安排,還要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特別是薛盛堂作為市委常委,還能參與核心決策,影響政策落實。
這種接近權力核心的位置,讓他們不僅能影響決策議程,還能左右資源分配,甚至干預人事安排,自然成了各路人士“圍獵”的重點對象。
要說這兩位落馬的時機也很巧。
今年7月,中央第五巡視組進駐江蘇省,要一直工作到9月底。按照慣例,巡視組會重點盯住省級領導班子和下一級黨組織的主要領導,還有那些關鍵崗位的干部。
這不,巡視組一來,兩位秘書長就接連落馬了,這不是巧合。
說起來,薛盛堂在2017年就曾經因為環保督查問題被誡勉談話過,但當時這個警告似乎沒起太大作用,他后來還是獲得了晉升。這說明我們對關鍵崗位干部的監督還存在漏洞,有時候太看重表面政績,反而忽視了對權力本身的約束。
兩位秘書長的落馬給我們提了個醒:看官員不能光看級別,更要看他們手里攥著的實權。就像小區看門大爺,官兒不大,但誰進誰出都得經過他點頭。秘書長這樣的崗位,看似不顯眼,實則是能左右決策的"關鍵先生"。
其實,官員手中的權力越大,監督就要越嚴格。不能因為官小就放松警惕,越是接近權力中心的崗位,越要盯得緊。就像家里值錢的東西,肯定要放在看得見的地方才安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