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萬眾矚目且充滿爭議的8月15日特朗普(Donald Trump )-普京(Vladimir Putin)阿拉斯加峰會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芬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盟諸多領導人“保駕護航”下第二次到訪白宮,與特朗普進行了一場堪稱“盛裝舞步”的外交秀,
![]()
![]()
“第二次握手”
今年2月,剛剛重返白宮不久的特朗普急欲兌現其“48小時內即可促成烏克蘭和平”的競選承諾,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應召而來的澤連斯基進行了一番居高臨下的羞辱式“教訓”,試圖迫使對方接受一份明顯違背自身利益與意愿、由美國和俄羅斯私相授受并強加于烏克蘭的城下之盟,當意識到難以達到目的后便“作顏作色”,與會的副總統萬斯(JD Vance)不斷語出譏諷,美國東道主們更是從澤連斯基的著裝(自開戰以來澤連斯基一直身著軍便服)一路挑剔到他道謝得不夠殷勤,而本身缺乏“底牌”的澤連斯基則將自己演員的“本色”發揮到淋漓盡致,成功反襯出美國和特朗普“霸道總裁”的“難看吃相”,令意欲通過“烏克蘭和平締造者”形象在公認短板的外交領域獲得“大捷”的特朗普一路尷尬到今天。
執著于“大捷”的特朗普仍然執拗于“烏克蘭和平締造者”的“江湖地位”,為此不惜一面對始終“不給面子”,一如既往玩弄“嘴上說‘好的’卻從不停手”技巧的普京放些對他而言十分罕見的狠話,一面卻罔顧歐美盟友的側目,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鋪下紅毯,讓自開戰起就陷入西方外交孤立的普京從他這里打開了外交突破口。更有甚者,在安克雷奇峰會后,特朗普一面照例宣誓“歷史性突破”,一面拿出一份包含讓烏克蘭放棄2014和2022年兩場戰爭中被俄方占領領土、甚至連始終堅守的部分據點也要放棄的“和平協議”,另一面強調“簽訂和平協議前無需停火”——這甚至與他本人直到安克雷奇峰會前夕的一貫口徑大相徑庭,就在峰會前夕他還放出狠話,若普京不同意盡快停火自己就要“不客氣”了。
對此北約歐洲國家或緘默或公開不以為然,澤連斯基則用盡可能柔和的語調表達出自己的不滿。正是在這樣的嘈雜“背景聲”中,陪同澤連斯基重返白宮的歐洲多國領導人在18日下午與特朗普舉行了明顯“急就章”的多邊峰會,與此同時,特朗普和澤連斯基自前者第二次就職后的“第二次握手”在白宮東廳完成。、
澤連斯基顯然不希望再一次刺激好面子的東道主:在據說長達40分鐘的會晤中,僅對媒體開放的時間段內他就說了至少六遍“感謝”;就特朗普致信普京交涉烏克蘭兒童被綁架一事他表示了“贊賞”;不僅如此,他還象征性地換下曾令東道主不爽的軍便服,換上久違的黑色西服。于此同時,身為陪客的歐洲暨北約領導人們也盡可能委婉說話,甚至,整場峰會的結束語,也是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的一聲“謝謝”。
似乎是投桃報李,一向執拗的特朗普也竭力表現得“彬彬有禮”和“熱情好客”:他竭力用半開玩笑的口吻試圖將澤連斯基“著裝不快”一筆帶過;面對歐洲領導人和澤連斯基對“先和約后(或不)停火”的不滿他盡可能表現得平靜,甚至略作附和;他極力試圖將“帶來和平”的功勞歸功于己,而將“戰爭持續”的責任歸咎于早已卸任的拜登,并再次說出看似多少有些跑題的“看,這不是我的戰爭,這是拜登的戰爭”這句經典臺詞。
無論如何,在會談中他至少原則上同意了澤連斯基所提出的安全保障請求,甚至,在面對媒體話筒時,坐在橢圓形辦公室的他也發出“我原以為這或許是最容易結束的全球沖突”、“這不是最容易的,而是艱難的”這等罕見的、和自己早先信誓旦旦“打臉”的話來。
很顯然,與會者正心照不宣地互相湊合(如果不能說“互相配合”的話),共同演繹一場看似不失禮儀和體面的“盛裝舞步”,以便好面子的特朗普可以繼續將之炫耀為自己的“大捷”、“歷史性成就”(別人信不信另說),北約盟國和澤連斯基也可借此一方面避免被斥責為“喪失底線的投降派”,一方面又擺脫被斥為“烏克蘭和平主要障礙”的危險,并順理成章地將這頂大帽子重新踢還給普京。
誰也沒能得到更多
15日安克雷奇峰會結束之初,一些憤怒的歐美“鷹派”痛斥特朗普“總是習慣性聽從最后一名對話者的私房話”,不僅拱手“打賞”給“外交孤兒普京”一場久違的國際峰會,而且讓他“獲得了戰場上迄今未能獲得的東西——未能攻下的頓巴斯據點,以及無需停止戰爭就能獲得的對方城下之盟”。被許多人譏諷為“普京粉絲”的特朗普一度也似表現出如此“癡迷”,他揚言“只讓澤連斯基來,不見歐洲陪客”,甚至吼出“俄羅斯是大國但烏克蘭不是”這樣“政治不正確”的“名言警句”。但隨著國內外不絕于耳的負面反饋,尤其傳出不少心腹也不以為然的消息,他明顯放低了姿態,對澤連斯基的態度變得溫文且不失禮儀,一度被他吼“別來裹亂”的歐洲領導人也最終成了白宮的陪客,甚至最具爭議的“先簽和約后停火”也不再多言。
但體面的“盛裝”和優雅的“舞步”掩蓋下,卻是各方不愿輕易讓出的底線。
盡管本身缺乏實力和底牌,但澤連斯基深知一旦坐實了“讓對手在談判桌上獲得戰場上得不到東西的烏克蘭總統”名聲,后果將會是怎樣,因此他一面竭力在“面子上”迎合特朗普,一面繼續在諸如“不停火”、“先割地”等“特朗普要價”中最敏感的“痛點”或顧左右而言他,或索性直接反對(當然,他選擇在白宮“第二次握手”前而非當場說出最刺耳的那些話);作為“陪客”的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等客套話不絕于口,但仍然不顧特朗普的故意打岔繼續強調“先停火的必要性”,強調與烏克蘭間的“共同立場”;特朗普為維持“大捷”的體面放軟了姿態,柔化了語言,但并未真正收回任何15日以來說出的話。甚至,在18日那場“盛裝舞步”的最后,面對梅爾茨、馬克龍和澤連斯基一再對“先停火”的重復,他已明顯表現出不耐煩的神色,以至于察言觀色許久的呂特不得不匆匆用一句“感謝”讓一切戛然而止。
繼續推磨中
如果說特朗普和普京的安克雷奇峰會是這場“盛裝舞步”的上半場,那么,澤連斯基在歐盟諸領導人陪同下與特朗普在白宮的“第二次握手”則是下半場。
白宮和克里姆林宮都在大事宣揚自己在這場博弈中的“歷史性勝利”,稍有不同的是,前者自始至終高調,而后者的興奮更多集中于18日之前。
盡管仍在宣揚“歷史性成就”,但通過短短幾天的內外反饋特朗普至少暫時應已明白,在戰爭各方早已喪失互信基礎,在自己對普京的迎合甚至連許多鐵桿“自己人”都不以為然的情況下,突破“先停火后談和約”這一甚至自己此前也明確堅持的底線固然曲高和寡,繼續將“烏克蘭的戰爭”歸咎于“,該死的拜登”也越來越難以尋到知音——而放棄這一切,特朗普就又回到了他與澤連斯基兩次“白宮握手”之間的僵局中。
“第二次握手”前特朗普和普京通了電話,“第二次握手”后他則高調宣布將安排普京和澤連斯基“很快”直接會談“——但他顯然不關心、也不愿關心這樣的“會談”即便實現,又能談出些什么。他在和歐洲領導人對話時炫耀“我促成了六場戰爭的和平,但一次停火都沒促成(就做到了)”——他顯然不希望過多談及“六場無停火的和平”的細節,比如加沙,比如伊朗。
普京和澤連斯基則將在短暫激動后不得不重歸窠臼:他們將再一次認識到,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依舊得不到,尤其在互信完全喪失之后。
歐洲各國領導人則將繼續扮演“惡毒或不惡毒的男二”:論和,它們的份量不足以打破任何平衡;論打,它們的介入與否也不可能改變戰場的主要態勢。
“盛裝舞步”足以讓“特朗普們”再一次炫耀他們的“決定性勝利”,但很難熄滅烏克蘭的戰火,更難彌合俄烏兩國、兩民族間深深的嫌隙裂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