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前,部分西方輿論提及“烏軍反攻”;五天后,烏方信源稱頓巴斯重鎮紅軍城(烏稱波克羅夫斯克)95%區域已被俄軍控制。澤連斯基拒絕撤軍的決策也引發討論,當前局勢下,這場對烏軍的考驗仍在持續,而該戰役的走向也備受多方關注
![]()
紅軍城是烏軍在頓巴斯西線經營十年的戰略樞紐。今年7月巷戰爆發后,烏軍投入31個營的部隊依托工事防守,但在俄軍合圍與火力壓制下,補給線被切斷,防線逐步收縮。
據11月6日多方信源,俄軍已控制城區 90%-95% 區域,烏軍僅維持北部零星街區的部署,季米特洛夫地區遭戰術包圍。而烏克蘭《居民》頻道則稱,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建議立即撤出以保存有生力量,但澤連斯基表示 “不能讓對方加強談判地位”,否決了撤軍提議。
![]()
![]()
而一向關注烏方的《華盛頓郵報》罕見發文呼吁 “當前應優先保障人員安全”,德媒《圖片報》則稱,烏方為維持輿論形象,延遲撤退決策導致部隊處境被動。
同時,俄軍在紅利曼、庫皮揚斯克等多方向同步推進,俄軍突擊隊相關人員稱 “未來一周將推進庫皮揚斯克方向的行動”;烏軍則面臨兵力彈藥短缺及外援節奏放緩等問題,防線壓力持續增加
![]()
![]()
紅軍城局勢背后,國際支持的相關信號也在變化:
最近一周,信號密集釋放:
結果顯而易見:西方對烏援助不容樂觀
而更關鍵的,則是外交層面的悄然轉向——今年以來,美俄關系明顯回暖:普京與川普多次通話并舉行會晤。此前兩周,據俄媒報道,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方同意美國的烏克蘭方案。而川普近日直言:“對俄制裁已到一定程度”,并暗示“讓俄烏自己打到底”。
——顯然,這絕非偶然。種種跡象表明,美俄可能已就烏克蘭問題達成初步共識,甚至形成了政治解決的大框架。
至于歐洲,同樣也在行動。歐烏幾乎每周舉行高層磋商,反復強調“談判不能由美俄說了算”,并積極推動戰后向烏派遣多國維和部隊的方案。而俄烏雙方今年已舉行三輪直接談判,完成多輪換俘與遺體交換,還在美方提議下互遞了解決沖突的備忘錄。
一句話:各方都打不動了,也不想打了——和平或許只差一個真正的和平契機了
![]()
當前外交互動下,軍事分界線的劃定仍是關鍵。
對烏方而言,頓巴斯的軍事態勢關聯其談判立場;
對俄方而言,吃過《明斯克協議》的虧,又面對芬蘭、瑞典加入北約的現實,全面控制頓巴斯已不僅是軍事目標,更是政治生存底線——拿不下,或是戰略失敗
![]()
正因如此,庫爾斯克方向的勝負只是插曲,頓巴斯戰役才是決定終局的關鍵。只有當這里塵埃落定,各方才能圍繞既成事實展開談判:安全保障、烏中立化、俄承諾不再擴張、國際參與重建……這些問題都有協商空間,唯獨土地歸屬,必須由戰場說了算。
綜合來看,大膽預測:若俄軍在11月全面拿下紅軍城與庫皮揚斯克,2026年中期實現停火的可能性將大幅提升。這一節點恰逢美國中期選舉前夕,也契合川普及共和黨“體面抽身”的政治訴求
戰爭不會永遠持續。當炮火漸息,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有觀點認為,綜合各方利益與現實約束,類似“朝韓模式”的長期對峙格局,或是最大可能:
俄羅斯實控頓巴斯和扎波羅熱、赫爾松凍結現有戰線
烏克蘭保住剩余土地,并獲得外部安全相關支持
歐洲承擔更多區域防務責任,美國戰略重心轉向其他方向。
![]()
曾幾何時,“局勢可控”成了烏軍失地前的標配臺詞——阿瓦迪夫卡如此,恰索夫亞爾如此,如今似乎輪到紅軍城......
更重要的是,如果11月的戰報確認俄軍全面控制紅軍城與庫皮揚斯克,那么我們或許可以開始認真討論:2026年,這場持續數年的戰爭,真的要結束了?
總之,讓我們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