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學者、政策制定者和實踐者開始推廣和使用“農業生態學(agroecology)”這個概念。這個在中文世界略顯陌生的詞匯,常常被翻譯為生態農業。然而,生態農業遠不能涵蓋農業生態學集科學、實踐和社會運動于一身的豐富內涵。
農業生態學是在什么語境下被提出的?經歷了哪些演變?在意大利,有哪些社群在實踐農業生態學?7月18日,威尼斯大學博士生Chiara Bartoletti(木佳樂)在食通社分享了她對農業生態學運動的參與和觀察。本文根據她的分享整理而成。
Chiara Bartoletti(木佳樂)
威尼斯大學批判食政研究和政治生態學博士生,LAST實驗室(區域研究可持續轉型實驗室)成員。她對食物系統背后的社會、自然關系及文化現象深感興趣,致力于踐行參與式學術研究和教學方式。她是一名積極的社會公民,現在和家人住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Bergamo附近,經營一座有機葡萄酒莊和一間純素農場餐廳。
1
從綠色革命到農業生態學
1940年代,著名農學家諾曼·布勞格(Norman Borlaug)在墨西哥研發出了北美和日本小麥品種雜交的高產抗病矮桿小麥。隨后三十年內,他培育的矮桿小麥品種傳遍了世界。
1968年,當美國國際發展中心的威廉·高德首次提出“綠色革命”這一概念時,矮桿小麥成了反饑餓人道主義的象征,技術發展也變成了普世和平主義的代言。兩年后,布勞格也因他的科學貢獻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
?1971年,美國當地報紙對布勞格的報道。圖源:Minneapolis Sunday Tribune
不可否認,集約化生產的高產小麥品種幫助許多人擺脫了饑餓。但同時,綠色革命在拉美、印度等地的實踐對當地的社會和生態環境帶來了危害。
受益于集約化生產的多為跨國公司和大地主。出口導向的結構替代了小農耕作的模式后,許多農民失去了作為基本生存資源的土地,也喪失了本土的務農智慧。
作物單一化種植也威脅著當地的生態平衡。雜交品種的高產通常需要使用大量化肥農藥。一方面,高昂的投入成本加劇了小農的競爭劣勢和社會不平等,另一方面,土壤中的有機質也大大減少,多樣性的農田生態系統也遭到破壞。
隨著農業生產日益走向不可持續,農業生態學(Agroecology)的重要性就顯現了出來。
1930年代,俄羅斯農學家Bensin第一次提出農業生態學的概念。相對傳統農學側重對作物本身的研究,農業生態學強調系統性研究方法,即通過模仿自然生態系統,努力建立起既保護土壤健康、生物多樣性,又能保證農作物產量的農業系統。其方法包括長期觀察測量當地生態系統、利用覆土作物管理控制病蟲害、設計種養結合的循環型農業系統。
![]()
?1980年代,美國科學家Altieri進一步發展了農業生態學。
農業技術和其身處的政治經濟體制不可分割。全球食物系統的變化凸顯了農業生態學的在科學上的重要性,也打下了社會基礎。
當時的科學家們開始反思自己的研究到底是在為誰服務,他們希望將知識嵌入社會,這反映在農業生態學實踐中則意味著減少外部投入、盡量發揮本地已有的小農生產資源和技術。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美洲原住民的“三姐妹種植法”。玉米、南瓜和豆類這三種作物可以互補:玉米提供爬藤支架,豆類用來固氮,南瓜藤覆蓋可以保持土地濕潤。這和中國“稻魚共作”“桑基魚塘”等傳統農業利用資源的方式類似——將“土”智慧和“洋”科學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對當地人和環境有用的行動。
![]()
![]()
![]()
?內蒙古敖漢和云南石頭城的小農也有自己的“三姐妹種植”。拍攝:食通社
始自1960年代的環保運動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生態學的發展。
1962年,讓公眾意識到了現代農業科技的弊病。在此之前,人們對化學農藥對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危害幾乎沒有認知。
在卡森和其他學者、運動家和公民社會的倡導下,美國當局也做出了回應。1970年,美國成立了環保署,并在1972年正式禁止了劇毒農藥滴滴涕的使用。
![]()
![]()
在這一背景下,農業生態學漸漸從科學家們的實踐,演化成了農民爭取食物主權、修復生態環境的框架。
1980年代開始,很多農民通過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巴西的失地農民運動(MST)的動員,利用農業生態學倡導的理念發出對于環境和社會公正的訴求。
![]()
?農業生態學的理念和十大要素,這也是為何不能將其化約為生態農業的原因。圖源:FAO
2
意大利的農業生態學運動
在面臨相似問題的歐洲國家,農業生態學運動也得到了響應,其中就包括意大利。
意大利的農場大部分是家庭農場,不如集約化農場在全球市場上有優勢,農業就業的收入也比其他產業低30%。在農村空心化和傳統農業衰落的地區,農業生態學運動的政治色彩尤為顯著。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個我在意大利觀察到的農業生態學實踐。
公 地
Mondeggi
Mondeggi位于佛羅倫薩市區12公里外的郊區,歷史上是貴族莊園,1960年代被省政府收歸公有。隨后的四十年里,農場主要種植葡萄、橄欖、小麥等單一經濟作物。
2009年公司倒閉后,政府試圖把地轉讓給私有企業,遭到了當地居民的抵抗。2011年開始,周圍的居民開始占領土地,并在2014年成立了Mondeggi公有土地(Mondeggi bene comune)。
![]()
?公地位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羅倫薩郊區。
公地占地1800畝,耕地面積1100畝,現有450多名會員和志愿者共同經營農場。他們從生態修復和社會運動著手,對抗單一種植方式和農業大資本對村莊的入侵。
多年的高強度耕作讓這里的土地變得貧瘠,長滿了入侵植物,也沒有了生物多樣性。公地會員們則運用農業生態學原則修復土壤。他們建立了農民基地,共同照管5000多棵橄欖樹和20多個菜園,直接收獲自己勞動相應的產出。
此外,公地輪作谷物、豆類和飼料作物,種植遺傳多樣性豐富的古老小麥品種,還引入了畜牧和養蜂。
若想進入主流市場,生產者必須壓低地租和人力成本。但在公地,土地為大家公有,會員志愿付出勞動,極大減輕了運營的經濟負擔,農業生態學實踐就更容易在這里生根發芽。
![]()
?Mondeggi采用民主參與會議來做決定。
Mondeggi定期召開全員大會,組織民主討論,也會開展技術交流,探討改善種植方法。他們的口號“Mondeggi公地,沒有老板的農場”完美呈現了農業的多樣性。
想學技術的農民和新農人可以參加每兩年一次的公地農夫學校,包括養蜂、木工等為期幾個月的免費課程。從去年開始,農夫學校還開設了理論課“耕種蓋亞”,教授農業生態學、政治哲學、可持續農業實踐、食物主權和針對公共事務與集體行動的關懷實踐。
![]()
?公地組織的農夫學校。
在政策和市場向大規模農場一邊倒時,Mondeggi公地通過另類土地制度和公民參與對抗大型企業承包地,實現了多元的生態農業。
獨立有機農夫社群(開放場地)
Campi Aperti
開放場地是由一群學生組織發起的有機農夫市集,致力于推廣有機、本地及非工業化的生態農業,倡導食物主權,保護小農利益。
開放場地的參與者都認同團結經濟的理念。他們不依靠官方認證系統,采用參與式保障體系(PGS),直接拜訪農場重建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信任。
![]()
?Campi Aperti有機農夫市集。圖源:ZERO雜志Asia Giannelli
市集的消費者會看到,相比大農企的常規農產品,有機小農種出來的食物對環境和勞工都更公平。他們不使用化肥農藥,不剝削廉價勞動力,重視季節性和本土化生產。
參與開放場地的人不僅僅是菜販和買菜的市民,而是關注食物體系,有意識地保護自然和社區環境的生產和消費群體。憑借這種相互信任的經濟模式,開放場地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建立了一種挑戰主流的工業化食品體系的另類方案。
由于合作農戶自制的果醬、面包等加工食品沒有生產許可證,開放場地不能在城里的廣場上舉辦市集。以此為契機,組織者們在2010年發起了獨立認證系統Genuino Clandestine(意為“真正的秘密”),繞過官方體系的繁瑣手續和高昂成本。
![]()
?Genuino Clandestino 舉辦的農友交流。
組織者認為,政府相關部門用和工業化食品同等的生產流程和指標要求小農產品非常不公平。小農戶沒有資源去投資,而且他們的生產中也不會出現工業化加工食品流水線的隱患。
Genuino Clandestino將開放場地的價值觀推廣至全意大利,逐漸形成了一個激進的食物主權社群網絡。
在這個社群里,農民不是被動的“社會底層”,也不是大地主資本家,而是可以在農業生態學中找到信仰和社會價值的公民。每年,Genuino Clandestino召集全意大利小農參加年會,討論組織的現狀和發展。他們希望讓更多人參與食物主權運動,在新的城市開展農夫市集,組織農友交流、種子交換等活動。
除了以上兩個基層社會組織,人們也試圖從其他角度改變現有食農體制。Terra!(土地!)通過調查研究和政策倡導,在社會正義的框架下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Cambiare il campo組織農民,社會運動家、學者和農村居民,一起探索替代性食物體系的可能。
這些例子很好地體現了,農業生態學所強調的植物、動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聯并不局限于農業科學領域,而直接延伸到了社會層面。
參與農業生態學運動的人相信,農業從業者、消費者,和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大自然都沒有辦法從主流食物體系中受益。消費者和生產者必須團結起來,用對一個更好未來的信仰抵抗那些不公正的農政制度和關系。
![]()
-這是食通社第736篇原創-
如無特殊說明
圖片均來自嘉賓分享ppt
整理 編輯:杰泥 澤恩
版式:小寸
掃碼打賞,支持原創知食
![]()
點擊圖片,閱讀相關文章
![]()
![]()
![]()
![]()
![]()
點擊關鍵詞,進入更多文章合集
![]()
![]()
![]()
![]()
![]()
![]()
![]()
星標我們,不錯過更新
「點贊」「轉發」「在看」「留言」
▼ 擴散美味知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