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已下達首筆訂單,訂購 21 輛 A2CS 戰車,將萊茵金屬公司的KF41 Lynx平臺與萊昂納多公司的 Hitfist 炮塔相結合。該協議奠定了意大利下一代裝甲計劃的基礎,并加強了歐洲在北約內部的防務合作。
萊昂納多和萊茵金屬于2025 年 11 月 5 日宣布,意大利下了第一個 A2CS Combat 訂單,訂購 21 輛履帶式裝甲車,首先是 5 輛安裝萊茵金屬 Lance 炮塔的Lynx KF41,隨后是 16 輛安裝萊昂納多 Hitfist 30 毫米炮塔的 KF41 底盤,整個批次將升級為 Hitfist 配置。該套件包括訓練和模擬系統以及另外 30 輛車輛的選裝件,預計將于 2025 年底交付第一批。
萊茵金屬公司發布了一份相應的新聞稿,并強調萊昂納多萊茵金屬軍用車輛公司是一家在羅馬注冊的 50-50 家合資企業,運營總部位于拉斯佩齊亞,將在意大利執行約 60% 的集成、資格認證、交付、后勤支持和部分生產工作。 “合作不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歐洲戰略主權的本質,”合資企業執行主席說道,抓住了該計劃的政治影響力。這批初始批次的合同價值并未披露。
在車輛層面,意大利正在購買具有增長空間的現代 40-50 噸級 IFV。 KF41將額定功率超過 1,100 馬力的利勃海爾柴油機與 Renk HSWL 256 自動變速箱配對,產生類似 MBT 的機動性和 70 公里/小時的公路速度萊茵金屬列出了超過 60% 的坡度、30% 的邊坡、2.5 m 的溝渠、1.0 m 的垂直障礙物和 1.5 m 的涉水深度,這些數字對于有爭議的河流線和城市障礙帶至關重要。生存能力選項包括 StrikeShield 硬殺傷主動防護、ROSY 遮蔽物、模塊化附加裝甲和增強型地雷防護。乘員組布局為三加八下車,具有專為開放式架構集成而設計的數字骨干網。
前五輛車輛的火力來自配備 30×173 毫米 MK30-2/ABM 炮的 Lance 系列炮塔。該系統支持雙供彈彈藥、可編程空爆效果和每分鐘 200 發的受控射速,有效交戰距離約為 3 公里,并且可擴展雙 ATGM 發射器。意大利的標準配置集中在萊昂納多的兩人 Hitfist 炮塔上,適用于 25、30 或 40 毫米火炮、當前數據表中超過 220 發的備用彈藥、穩定的獵殺瞄準器以及雙 ATGM 發射器(如 Spike)的規定。這種組合恢復了對抗 BMP-3 級威脅的優勢,并為意大利炮手提供了從 Freccia 和 Dardo 繼承的熟悉的人機界面。
除了原始保護和火力之外,意大利規格還利用了與陸軍數字化計劃 Forza NEC 相關的開放電子架構。這使得在第一天就可以輕松嵌入 SICCONA 戰斗管理、藍軍跟蹤和主權 SDR 無線電,同時隨著戰術的發展,為反 UAS 傳感器、硬殺傷攔截器和有人/無人編隊留下鉤子。簡而言之,該平臺擁有八輛裝甲車和一個超過 1,000 馬力的動力包,恢復了意大利隨著達爾多艦隊老化而缺乏的機械化步兵質量和節奏。
A2CS 取代了VCC-80 DardoM113衍生產品,并支持與同一合資企業內的平行 MBT 履帶對齊的重型更新。陸軍的計劃以前被標記為AICS,現在被標記為A2CS,目標是約1,050輛裝甲戰車,涵蓋步兵戰車、指揮、防空、反坦克、120毫米迫擊炮、偵察和作戰工程型號;在今天收到訂單之前,一架 KF41 于 2024 年 12 月抵達意大利,在 Montelibretti 和 Nettuno 進行試驗。第一批是鎖定配置、驗證集成和擴展的試點。
與歐洲頂級IFV相比,意大利的選擇在數量、增長和工業化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BAE Systems 的 CV90 Mk IV 配備了現代化的 1,000 馬力動力組和 35/50 毫米火炮,配有八個下馬裝置,是北方艦隊的成熟競爭對手。德國的 Puma 強調緊湊性和保護性,將 800 kW 發動機與 MUSS 軟殺傷 APS 配對,并配備 6 個拆卸裝置,在緊湊的輪廓中以內部空間換取生存能力。 GDELS 的 ASCOD 2 是一個多功能模塊化平臺,現已部署在北約各地,具有開放式電子設備和硬殺傷選項。羅馬顯然正在為有效載荷和內部空間以及針對本地化而優化的合資工業模型付費。
訂約當局沒有公布該起始批次的單位成本、最高價值或接收形式,這是試點批次專注于資格和工業坡道時的常見做法。路透社此前報道稱,意大利多年來對A2CS和新型主戰坦克的重裝甲投資已達數十億美元,并確定了期權轉換和簽署系列合同后的規模。
在訓練和維護方面,合同包括駕駛員、炮手和全體機組人員的模擬器,合資公司致力于在意大利執行大部分集成和在役支持。這種國內保障,加上主權炮塔和 C4I 內容,可以壓縮停機時間并讓客戶保持配置控制,這是歐洲自 2022 年以來重新吸取的教訓。
萊昂納多與萊茵金屬的合作關系不僅限于意大利。通過集中德國知識產權和意大利生產,并將 60% 的活動集中到意大利工廠,該合資企業建立了一個歐洲裝甲車極點,與 EDIRPA 等布魯塞爾文書和新的 EDIP 計劃相一致,以激勵歐盟內部的聯合采購、工業發展和戰略自主。實際上,它可以穩定就業、縮短供應鏈并使用 ITAR-light 子系統堆棧創建可導出的架構。從歷史上看,這里的路徑是從 Dardo 替代研究到 AICS、2024-2025 年在意大利進行 Lynx 試驗,以及在與其他歐洲合作伙伴單獨談判失敗后于 2024 年組建 LRMV。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