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品方
陳炯明是廣東海豐人,100年前名震華南,老一輩的無人不知,筆者年幼時曾聽先父提起過他。陳炯明(1878至1933,享年55歲),字競存,粵系軍事將領和孫中山是差不多同時期的人,孫比他年長12歲,兩人都屬虎)。他的一生充滿復雜性與爭議性,是秀才出身的傳統文人,也是投身革命的新派軍人。他的政治理念與實踐,對近代中國的革命走向有過一定影響。
![]()
陳炯明早年接受儒家教育,20歲中秀才(當年有康梁“百日維新”),后接觸西方思想,受《天演論》“物競天擇”影響,萌生變革圖強之志。1909年(31歲)當選廣東咨議局議員,1911年加入同盟會,參與3月的黃花崗起義。10月武昌起義后,他在東江組織民軍起義,推動廣東“和平光復”成功,從此開展他長達14年(至1925年)活躍在廣東的半生功業。
陳炯明主政廣東期間,嚴禁煙賭娼,遏制鴉片貿易和賭博活動,扭轉社會風氣。他拆除廣州城墻,拓寬馬路、安裝路燈、開辟公園、建立圖書館,推動廣州向現代化城市轉型。他推行義務教育,開放男女同校,聘請陳獨秀主持教育工作,引進新式教育理念和制度。這些功績值得充分高度肯定。
娼妓
辛亥革命成功后,陳炯明出任廣東副都督,后升任代理都督。1913年,他宣布廣東獨立討伐袁世凱,失敗后一度流亡海外。1917年,他參加護法運動(主題是反對軍閥割據、謀求國家統一),任“援閩”粵軍總司令,占領福建西南20余縣后設立“閩南護法區”,城鄉治理有成績,被稱為“模范小中國”,同樣要充分高度肯定。
陳烱明主政廣東,成績斐然,擁兵自重;和孫中山有理念沖突,漸行漸遠。孫中山主張中央集權、武力北伐、盡快統一中國。陳炯明倡導聯省自治,認同聯邦制,主張各省先行自治然后聯合,謀求最終統一。孫中山視北伐為統一必由之路、要建設軍隊;陳炯明認為應先發展經濟、實現廣東“模范省”建設,反對窮兵黷武。1921年,“非常國會選舉”選出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陳炯明以“議員不足法定人數”和“記名投票易被操縱”為由,反對選舉結果,拒絕參加孫中山的就職典禮。
孫陳兩人矛盾不斷加劇,最終導致1922年6月16日陳桐明“兵變”,粵軍炮擊總統府,孫中山流亡上海。國民黨官方將其定性為陳炯明“背叛革命”,事件背景和粵軍參謀長鄧鏗遇刺有關(3月21日在廣州火車站被刺,3月23日不治),是歷史懸案。究竟是誰人指使?孫陳兩派互相指責。
陳炯明的政治理念包括“聯省自治”“縣級自治”“司法獨立”“裁兵減政”等實踐,體現了對民主憲政的探索。他在廣東的現代化建設、教育改革、下放權力、地方自治等嘗試,是近代中國向民權和民生轉型的重要實踐,不容抹殺。
陳炯明在近代史上成為極具爭議的復雜人物,源自上述“陳炯明叛變”事件,是重要的轉折點。陳炯明原本支持孫中山,后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陳炯明擔任內務總長兼陸軍總長。后來陳烱明因為反對孫中山的北伐政策,1922年4月被免去陸軍總長以外的所有政府職務,一山不藏二虎,鄧鏗遇刺之后,兩人矛盾激化。6月初,陳炯明的部下葉舉等人在廣州集結兵力準備行動。6月12日,孫中山向陳炯明攤牌,要求粵軍全部撤出廣州,否則武力解決。15日,粵軍高級將領召開會議,決定發動軍事行動迫使孫中山下臺,并事先通知孫中山要求他主動離開總統府。16日凌晨,陳炯明部隊4000余人包圍總統府,并向孫中山住地(粵秀樓)開炮。在“叛軍”包圍總統府的調動過程中,孫中山成功從長堤天宇碼頭乘坐小艇登上寶壁艦再轉永豐艦,隨即發表電文,號召全國討伐陳炯明。孫中山在永豐艦上共待了55天,期間在艦長馮肇憲的率領和指揮下,多次與岸上的陳炯明“叛軍”對峙激戰。蔣介石(35歲)率兵趕到廣州登艦,在42天的時間內奮不顧身保衛孫中山和宋慶齡,照料他們的飲食起居,得到孫中山的信任和賞識,一舉奠定他在國民黨內的地位。
![]()
孫中山逃離廣州轉往上海后,組織力量進行反擊、準備平亂。1923年1月,孫中山指揮北伐軍回師廣東,經過50多天的激戰,最終攻克廣州,陳炯明敗走惠州,孫陳兩人在廣州和惠州形成東西對峙。
孫中山的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發生在1925年2至3月。當時孫中山已北上、病重。1月7日,陳炯明進攻廣州。15日,廣東革命政府發布《東征宣言》,2月初,兵分三路討伐陳炯明。孫中山當時雖未直接參與軍事行動,但他的精神號召十分關鍵,北上之前曾到東莞石龍設立東征軍大本營行營鼓舞軍隊士氣。東征軍最終取得勝利,陳炯明一敗涂地,避難到香港直至1933年逝世。
蓋棺論定,筆者認為陳炯明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不抽不賭不爭名利,在民生建設和教育改革方面為廣東作出了巨大貢獻。孫中山曾評價陳炯明不求安逸,“在大是大非面前比我頭腦還要清楚。”陳炯明一生廉潔,晚年居港期間更曾一貧如洗,歷史記載清晰。永豐艦事件或許不應被視為陳烱明對革命的背叛,陳炯明本人或許不應被認定為叛徒;事件肇因有誤會,更由于孫陳兩人政治理念不同,并非單純的個人恩怨或權力爭奪。
陳炯明治粵期間推行改革,禁煙禁賭、查封妓院、整頓吏治、允許女性參政、推行政治改革。他規定廣東省稅收的10%用作教育經費,進行教育改革。他是中國致公黨創始人之一,參與改組原屬黑社會性質的洪門致公堂,使其從原先魚龍混雜的社堂會黨、轉變為現代政黨。陳炯明的民族立場明確,堅決拒絕廣東與日本交往合作。
上世紀20年代初期,中華民族剛剛開始覺醒。各種思潮涌現,從極端保守的帝制思想到極端激進的無政府主義,什么都有。資本主義的本質、共產主義的理想,都還處在啟蒙階段。陳炯明以晚清秀才而能夠接受新式的軍事、政治、經濟概念,付諸實踐、成績斐然,極不容易。陳炯明的政治理念和思想信仰相當復雜,深受多種體系影響。他早年接受劉師復的無政府思潮,發展出一套地方自治進而“聯省自治”最后全國統一的想法,當年曾經風行一時,并不是他獨有。陳炯明還對社會改良主義感到興趣,認為應從地方做起,務實地逐步推進國家的統一發展。這方面有梁啟超改革思想溫和路線的影子。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民族民權民生各方面都受到梁啟超思想的啟發。
陳炯明曾經與孫中山密切合作,一度是孫中山唯一依靠的軍事武裝力量。筆者認為,陳炯明有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希望建設國家、和平發展,反對內戰,因此反對軍隊建設、反對北伐軍閥,和孫中山產生了嚴重的政見分歧,最終導致兩人分道揚鑣。筆者認為,歷史證明孫中山的想法是對的。如果沒有軍隊、沒有統一,中國的國民革命從何說起?
![]()
陳炯明1925年兵敗,避居香港8年后病逝,下葬在惠州。他的8個子女,有遠渡重洋的,有下落不明的,也有一生清苦的。
長女陳寶瑤(1898年生),丈夫在北伐戰爭時犧牲,年輕守寡,一生漂泊。后來遷居美國三藩市經營書店,1976年去世。
次女陳碧瑤,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她學習用功,成績優異,精通英語和俄語。陳炯明早年曾與列寧有書信往來,陳碧瑤是父親的好幫手。她在父親的影響下接觸到共產主義思想,遠赴蘇聯留學,考入圣彼得堡醫科大學,加入布爾什維克黨,畢業后進入蘇聯醫藥工業部工作;二戰后到華沙工作。陳碧瑤晚年回國,到惠州祭掃父親的墓地。
三女陳瑞瑤,體弱多病,花季凋零,在香港病逝,只活了21歲。
四女陳淑瑤,年輕時赴美(是否和大姊結伴一起走?筆者還沒查到相關資料)。因為陳炯明是致公黨的首任總理,陳淑瑤進入三藩市致公黨分部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她在美國積極活動,四處奔走,募集物資,運回國內支援抗戰。陳淑瑤是中美聯姻,晚年兒孫繞膝。
五女陳娓瑤,默默無聞,不知所蹤。陳炯明去世后,花果飄零。這個小女兒據傳后來去了南洋某地,但無法證實。
長子陳定夏,1933年陳炯明病危時,他和二弟陳定炎在上海求學。他們匆匆趕往香港,途中陳定夏染疫,一路舟車勞頓,病情惡化,到香港后臥床不起,撒手人寰;離世當天正是陳炯明出殯之日,父子同日發喪。老一輩的港人或仍記得,家父和筆者閑聊時曾經提起。
次子陳定炎,1923年在香港出生。他考入交通大學,畢業后赴美深造,25歲特拉華大學碩士,27歲哈佛大學博士。他曾在美國康涅狄格州通用動力(General Motors)任研發部門經理,后進入康州海岸警備隊任行政督辦。他在美國多所大學兼任教職,康州科學院成員,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終身研究員。他兒子陳道威亦事業有成。陳定炎有2個孫子4個孫女。
陳定炎退休后,轉向研究歷史,重心是陳炯明和孫中山、蔣介石之間當年的交往,主要參考資料來自《華字日報》,可惜大多是孤證,沒有其他史料參考互相佐證。陳定炎的研究成果是《一宗現代史實大翻案:陳炯明與孫中山、蔣介石的恩恩怨怨》。陳定炎晚年定居香港,2006年病逝,終年83歲。
幼子陳定炳下落不明,后事不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陳炯明的墓地不在香港,在惠州市惠城區江南街道。他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去世后,因為經濟拮據,靈柩一度寄存于香港東華三院的義莊。翌年4月3日,他的遺體被遷葬至惠州小西湖畔的紫薇山上,墓葬坐西朝東,墳頭高3.6米,直徑7.5米,墳堆四周有2米高的護墻。墓前方有碑亭,高7米,是花崗石構筑。陳炯明的墓碑由國學大師章太炎題寫,碑正面為“陳競存先生墓”;碑款是草書,章炳麟題,有篆文印章。2011年劃入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政府編制了陳炯明墓園規劃整治修復工程方案,對陳炯明墓園進行恢復整治,總面積6000平方米;陳炯明長子陳定夏墓原貌保存,父子同葬一處。筆者年前去惠州旅行時,曾經“到此一游”。中央對陳炯明的歷史功績是正面的、肯定的。
陳烱明一生功業,憑誰評說?他創建致公黨,筆者認為是《功在千秋》。同為廣東人,筆者心生感慨;行文至此,不可無詩。正是:海豐赤子報金甌,百戰高擎粵閩秋。炮震羊城驚夜火,舟沉閩水慟吳鉤。孤忠未識聯治志,青史幸余致公謀。我向西湖尋舊冢,紫薇山月照清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