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小麥”就能治鹽堿地,你聽說過嗎?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邊緣的麥蓋提縣,鹽堿地曾是當地人眼中,連仙人掌都懶得扎根的絕望符號。
腳下是泛著白堿的流沙,抬頭是卷著沙粒的狂風,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蒸發量卻能飆到2000毫米以上。
誰也想不到,這片被斷定“種啥死啥”的土地,如今既能長出畝產千斤的小麥,還能養出紅彤彤的澳洲淡水龍蝦。
從不毛之地到“金銀灘”,這場逆襲的背后,藏著一群人與沙漠死磕的執著,更藏著一份“無心插柳”的驚喜......
那時的麥蓋提,90%的土地是流沙和沙丘,風一刮就“沙上墻、地搬家”。
當地有句俗語,春天播種的是種子,秋天收獲的是沙子。
日照援疆指揮部帶著種麥計劃來的時候,連媒體記者都私下嘀咕,怕不是在山東種慣了地,來沙漠里犯糊涂。
但沒人知道,這份“糊涂”背后是迫不得已的現實。
![]()
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較上年減少127.4萬噸,耕地紅線越繃越緊。
新疆雖有廣袤土地,卻受限于水少鹽堿重,成了挖掘糧食潛力的關鍵考場。
援疆技術員張工的筆記本上,記著這樣一句話,不是非要跟沙漠較勁,是糧食安全容不得我們后退。
就在質疑聲中,第一批麥種被播進了改良過的沙地。
誰也沒料到,這把撒向沙漠的種子,會在幾年后長成改變命運的希望。
![]()
要讓沙漠長麥子,得先騙它“相信”自己是塊好地,因此援疆團隊的第一步,是給沙地“開小灶”。
每畝地倒兩噸牛糞、羊糞和腐殖土,像給皮膚做護理一樣層層改良。
張工帶著隊員蹲在地里攪拌糞肥,防曬霜被汗水沖成一道道白痕,得讓沙子攥得住水、留得住肥,不然啥也長不成。
光有“營養”還不夠,水是沙漠種植的命門。
傳統灌溉在這里是天方夜譚,水剛落地就會被流沙吞掉,或是被烈日蒸成水汽。
團隊引進以色列滴灌系統,在地里埋上水肥傳感器,連到手機App上。
![]()
這套系統有多厲害?
數據說了算,節水35%,施肥量減少三分之一,土壤水分和鹽堿度能精準到小數點后兩位。
2023年春天,當第一茬麥苗頂著沙粒冒出綠芽時,阿布都熱西提蹲在田埂上,用粗糙的手掌輕輕碰了碰葉片興奮道,活了,真的活了!
科技不僅讓麥子活了,更讓種地成了技術活。
墨玉縣的趙明承包8000畝沙地時,村里人都笑他“錢燒得慌”。
![]()
當時第一年畝產180斤的時候,他差點砸了設備。
有年輕人勸他,退了,就真成笑話了,后來他改用“新農20”耐鹽堿種子,用磷酸混滴灌降堿,把麥稈全翻進地里增肥。
第四年,畝產沖到1200斤,追上了中原平原的產量。
而麥蓋提的沙地,就這樣在科技的“調教”下,慢慢有了耕地的模樣。
![]()
麥蓋提的鹽堿地有多兇?
pH值接近9,踩上去能聞到嗆人的堿味,種子撒下去要么爛掉,要么根本不發芽。
過去治鹽堿,要么靠淡水反復沖洗,要么干脆撂荒,費時又費水。
但種麥種了兩年后,援疆團隊發現了怪事,試驗田的土壤取樣顯示,含鹽量降了近一半。
起初以為是儀器壞了,反復檢測后,連趕來的農業大學專家都愣住了。
![]()
原來,牛糞腐化產生的腐殖酸,悄悄中和了土壤里的碳酸鈉,滴灌帶滲出的微量酸性元素,像小刷子一樣慢慢刷掉了堿性。
小麥的根系更“聰明”,把鹽分一點點吸進自己的秸稈里。
莎車縣試種京麥183時,不僅畝產達標,土壤pH值還從8.8降到了8.2,連周邊的梭梭樹都長得更茂盛了。
這哪里是種糧,分明是給沙漠“治病”。
麥蓋提的風沙少了,以前“一天三掃門”的農戶,現在一周擦一次窗臺就行。
曾經讓人頭疼的鹽堿地,竟在麥苗的根系下,悄悄變成了能長莊稼的沃土。
![]()
麥子豐收的喜悅還沒散去,麥蓋提又爆出新鮮事,有人要在沙漠里養澳洲淡水龍蝦。
2025年4月,50萬尾淡青色的蝦苗從安徽運到巴扎結米鎮,倒進30℃恒溫的蝦塘時,連見慣了“奇跡”的當地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這金貴東西,能在鹽堿地活?
這又是山東援疆團隊的“新花樣”。
技術員張忠民蹲在蝦塘邊解釋,澳洲龍蝦喜歡18-32℃的水,麥蓋提的夏天正好合適。
![]()
他們用地下淡水混合葉爾羌河水,把pH值穩穩控制在7.5-8.5,塘底鋪防滲膜防滲漏,還建了尾水回收系統,龍蝦的“洗澡水”過濾后,正好澆旁邊的防護林。
更絕的是“三段式養殖法”。
春天在溫室育苗,夏天在露天蝦塘長肉,秋天趕在降溫前捕撈,120天就能上市,比傳統養殖快了一個月。
2025年,基地龍蝦畝產達200斤,每畝產值3萬元,還順帶養了鱸魚、牛蛙,年收入突破260萬元。
就這樣,鹽堿地的“致富菜單”,越來越豐盛了。
![]()
夕陽下的麥蓋提,蝦塘水面閃著金光,麥田里的麥穗低著頭,反射著余暉。
這片曾被風沙統治的土地,如今在人與科技的合力下,長出了糧食、魚蝦和希望。
從不毛之地到“致富田”,麥蓋提的逆襲不是偶然。
它告訴我們,所謂奇跡,不過是一群人不肯向絕境低頭,然后用智慧和執著,把“不可能”一點點磨成“可能”。
風沙還在吹,但吹不倒扎根土壤的麥稈,吹不散人們臉上的笑容。
在這片土地上,鹽堿地的故事還在續寫,而它的每一頁,都寫著,對土地用心,土地必不負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