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書按:“書倒組都沒啥人買書了,前兩年一到讀書節哐哐幾千就買了。”
“書組已經有好多人把多年收藏打包賣掉,看著都心疼。”
正如豆瓣用戶的觀察,今年以來豆瓣“書倒組”(“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小組)正在悄然變成“倒書組”,半數以上的帖子都在“閑置出書”,價格低至兩三折甚至一折,頗有發展成為二手書平臺的趨勢。以至于不少老組員發帖抱怨“以前不是這樣啊,以前都是大量的買,想著法兒擼羊毛。”
有人認為這是由于普通組員活躍度下降,小組才逐漸成了書販子的天下。有人歸因于經濟下行,大家“賣書過冬”。仔細翻一下這些出書帖子,會發現很多賣書者并非書販,真的是曾經“買書如山倒”的普通書友,“辛辛苦苦收了近二十年書,突然全想散掉。”
“書倒組”的變遷,也可以視為重度購書用戶消費心態的某種風向標。此前,我們曾經討論過“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現象,認為對于出版行業而言,靠買書不讀的消費者貢獻銷售額,長期來看難以為繼。
如今,當“囤書黨”逐漸風流云散,當買書不再有熨平焦慮的功效,當小開本而非精裝書日漸普遍,或許出版業的未來在于閱讀回歸大眾日常,只是,我們希望閱讀人群的基數能夠更大一些。
我們也希望今天推薦的25本新書,能夠被你廢寢忘食地捧在手上,而非成為書架上的又一道點綴。
01
地理學家喝掉了他的地球
![]()
作者: [俄] 阿列克謝·伊萬諾夫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行思
譯者: 吳韃靼
出版年: 2025-7
這不是一部讓人獲得膚淺的快樂的小說,雖然很多時候你會忍不住笑出眼淚。 一個道德觀念遙遙領先于他的時代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謙卑才能保存自己的“活生生的靈魂”, 不陷入憤怒或驕傲,能夠平安地按照良心和愛去生活。
這部小說以幽默而深沉的筆觸記錄了生物學家維克多·斯魯什金因生活窘迫應聘成為地理代課老師的人生片段。他在爛校里與學渣斗智斗勇,與一地雞毛的生活抗爭,最后帶著九年級學生踏上驚心動魄的一段漂流旅程。小說不僅描繪了俄羅斯90年代的小城面貌,更細致展現了俄羅斯普通知識分子在道德困境中的堅韌與掙扎。語言幽默,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關懷,令人既捧腹又動容。
02
記逝錄
![]()
作者: [美]張明皚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原作名: OBIT
譯者: 李棟
出版年: 2025-7
《記逝錄》是美國當代詩人張明皚(Victoria Chang)的代表作。本書出版于2020年,曾獲《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美國筆會福爾克詩歌獎,入圍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短名單和美國國家圖書獎長名單。
母親離世,詩人拒絕寫挽歌,而是在悲痛又焦灼的兩個星期里為她在這個世界上所失去的一切寫起了訃告。悲傷在訃告中升華。在這本獲得諸多獎項和提名的詩集里,詩人寫道:“人死后,記憶醒來,邁開了雙腿。” 詩人以報紙訃告的形式命名已經逝去的事物(如禮節、語言、未來、母親的藍裙子)以及死亡對生者的影響。這本詩集勇敢而溫暖,直面悲痛,為生者立了一份飽含情感的遺囑。
03
囚籠之家
![]()
作者: [愛爾蘭] 利茲·紐金特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讀
原作名: Strange Sally Diamond
譯者: 姚瑤
出版年: 2025-8
“那天是星期三,我把死去的爸爸裝進垃圾袋,丟進了家用焚化爐……我可沒殺他。”
看似“社交無能”的四十二歲女人薩莉,因為一次震驚眾人的燒父行為,成了當地的頭條新聞。為什么她會和常人如此不同?為什么她只有七歲以后的記憶?被遺忘的童年隱藏著怎樣的黑暗往事?父親留下的筆記和錄音、神秘的來信以及奇怪的泰迪熊玩偶,讓薩莉逐漸發現自己與一樁轟動全國的少女失蹤案有著莫名的聯系,而這一切的真相,遠比她想象的更加可怕。
04
林門鄭氏
![]()
作者: [馬來西亞] 林雪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紀文景
出版年: 2025-8
《林門鄭氏》是馬華文學新銳作家林雪虹的非虛構作品。在這部寫作時間長達六年的作品中,林雪虹以女兒的視角回溯母親鄭錦隱忍而頑強的一生,敏銳捕捉華人母女間復雜幽微的情感糾葛。她以克制的語言傳達飽滿真摯的情感,悼念亡母的同時也是一次痛徹心扉的自我剖析與接納。《林門鄭氏》是兩代女性的喃喃低語,更是對女性處境的勇敢審視。
05
魚尾紋
![]()
作者:楊怡芬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8月
這是一個女性的故事,她叫小葵。小說講述了小葵的四個人生階段:海島上的她、工作時的她、事業和婚姻受挫后的她、創業時的她。
小葵的人生如潮漲潮落,起伏不定。那個在少女時代仰望星空、心懷遠方的小葵,步入婚姻后,在職場與家庭間摸索、掙扎。后來,她辭去體制內的安穩工作,踏入驚濤駭浪般的未知。
舟山,這片海島見證了她從青澀到成熟的全部隱秘心事與無聲抗爭。潮水與來客滌蕩著這里,也滌蕩著小葵的命運。從豆蔻年華到衰老初至,她用肉身和現實對抗,怎么也不肯服輸。
06
生死危城
![]()
作者: 趙柏田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KEY·可以文化
出版年: 2025-8
當代作家,學者趙柏田最新創作的長篇非虛構作品,也是趙柏田“書寫現代中國的最后一塊拼圖”。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全面爆發,繼華北全面淪陷后,上海成為日本進一步奪取長江流域的新戰場。這座繁華都市不僅是中國當時最大的商埠,而且工廠數量超過了其他所有城市的工廠總和,牢牢維系著中國工業的命脈。上海工業的火種能不能保存下來,關乎全中國的工業體系能否在戰爭中延續下來。于是,在那個殘酷的夏天,政府官員、實業大佬、中小工廠主、技術工人們在血火硝煙中進行著命運的生死博弈,一場席卷中國實業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了……
07
迪士尼樂園清潔工日記
![]()
作者: 笠原一郎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未讀·紀實 / 未讀
副標題: 50歲打工人書系
原作名: ディズニーキャストざわざわ日記
譯者: 童楨清
出版年: 2025-8
“打擾了,請問,您在做什么呢?”
“我在收集夢想的碎片。”
迪士尼樂園清潔工的日常,有溫暖感動也有辛酸的淚水。57歲時成為清潔工的笠原一郎在這本書中記錄了八年的工作點滴。雨天擦不凈的積水,冬天鏟不盡的積雪,在迪士尼樂園這個“夢想國度”里,清潔工要面對的是自己的生存現實。一部真實的工作記錄,帶你看到迪士尼樂園的素顏。
08
刺猬的愿望
![]()
作者: [荷] 敦·德勒根
出版社: 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輕讀文庫 / 輕讀文庫·C文庫
副標題: 敦·德勒根作品集
原作名: Het verlangen van de egel
譯者: 蔣佳惠
出版年: 2025-6
有一天,時常感到孤獨的刺猬決定邀請所有動物來家里做客。
他害怕大家都來,也害怕沒有人來;害怕大象把燈弄壞,也害怕在青蛙的叫聲中,大家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刺猬陷入焦慮與自我折磨,他從秋天糾結到冬天。冬眠之前,終于收到了令人安心的回信。
09
寫父親
![]()
作者: 寧不遠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出版年: 2025-6
這是一個女兒對父親和鄉土的懷念,也 是一份坦誠的自我剖白。父親的一生沉默又勤懇,他努力讓女兒踏上求學之路,遠離鄉下,前往更好的世界。但遠離“粗俗的人情味”,生活是否變得更有意義?一個獨自從農村走到大都市的女孩要經歷多少掙扎和蛻變,才能完成對自我的重塑?父親是一種語言,一個來處,一方土壤,一份參照;女兒書寫父親既是清空,也是填滿;既是為了告別,也是為了重新開始。
10
白夜孤旅
![]()
作者: [美] 大衛·格雷恩
出版社: 海峽書局
出品方: 未讀 / 未讀·自然寫作
原作名: The White Darkness
譯者: 宋明蔚
出版年: 2025-7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南極,人們會借此找到答案。
2015年11月,55歲的亨利·沃斯利告別家人,踏上自己的危險旅程:以單人無后援的方式,徒步穿越南極大陸。這是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南極之旅。他的旅程在世界范圍內引發轟動,媒體實時跟蹤探險進程。2016年1月22日,在距離終點不到50千米時,沃斯利的旅程結束……在本書中,《紐約客》王牌非虛構作家大衛·格雷恩完整記錄了這一前所未有的壯舉。
11
歸我們!
![]()
作者: [德] 特雷博爾·朔爾茨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 未來經濟社會的行動指南
原作名: Own This! How Platform Cooperatives Help Workers Build a Democratic Internet
譯者: 胡雪婷
出版年: 2025-6-30
這是一個轉型期的故事。
從數碼封建主義到開放合作主義,從網絡等級制度到去中心化自治,共有經濟新世界的大門已經向我們敞開。
在個體原子化和反全球化保守潮流的雙重大流行中,世界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人正在從裂縫中跌落,喪失了社會安全保障網的支撐。年輕人在現有系統中看不到未來,渴望一種能創造尊嚴和安全的工作模式,數字平臺合作社應運而生。它繼承了傳統合作社共同運營、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原則,又結合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等尖端數字技術,由員工和用戶共同擁有和控制平臺。在這種自下而上、“民享民治”的經濟模式中,成員優先于利益,企業不再需要承受來自投資人的利潤增長壓力,每個成員在運營問題上都擁有真正的投票決定權,并能通過控制勞動條件實現體面的工作方式。
從美國芝加哥到印度農村,從流媒體音樂社區到司機聯合運營的打車平臺,全球各地的鮮活案例向我們證明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它已經存在于我們中間,并正在等待你的加入。
12
痛,或我嘴巴的故事
![]()
作者: [美]瑪吉·尼爾森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原作名: PATHEMATA, or, The Story of My Mouth
譯者: 劉偉
出版年: 2025-8
2020 至2023 年,疫情打破了時空的連續,也擊碎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秩序。對瑪吉·尼爾森而言,一切也在悄然崩解:反復治療卻找不到病因的嘴巴疼痛,伴侶的情感疏離,摯友驟然離世,舊日創傷頻頻閃回……疼痛在嘴巴里蔓延開來,如同潛伏的語言,日日逼近卻又始終無法言說。于是她以書寫回應這段令人失語的旅程,寫下了《痛,或我嘴巴的故事》。
在這本創痛之書中,尼爾森以嘴巴疼痛為線索,將日常、夢境、記憶與身體感受編織在一起,試圖用文字捕捉那些流動不定的痛感——痛不僅是生理的,也是文化的、情感的、結構性的。
13
靈魂在工作
![]()
作者: [意] 弗朗科·“比弗”·貝拉爾迪 / 弗蘭科·"比佛"·貝拉爾迪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從異化到自主
原作名: The Soul at Work
譯者: 李小均
出版年: 2025-7-15
21世紀知名思想家比弗認為,靈魂是人之存在的領域,涉及語言、創造力和情感。他認為,當下數字時代,思維、語言和人類情感已成為資本剝削人們的核心領域,我們正處于一種工作新異化的境況之中……
資本時代一直在鼓吹“沒有欲望,就沒有活力”。資本成功地克服了肉體和靈魂的二元對立,建立了一支勞動力隊伍。我們的靈魂(語言、創造力、情感),一切都被調動起來,為其謀利。
由此,一種新的異化已經生根發芽:人們普遍自愿加班加點,被手機和屏幕拴住,債務成為一種后現代形式的奴役,人們普遍使用抗抑郁藥來應對無休止的生產壓力。在一個由競爭和積累驅動的世界里,人們已經成為一種越來越焦慮和偏執的生物,在抑郁的邊緣搖搖欲墜。
因此,以前的條件已經擱淺,需要新的思考。而這本書恰是對我們永不停歇的文化中的新異化的反思,也是對 “策反異化”嘹亮呼喚。
14
重寫靈魂
![]()
作者: [加] 伊恩·哈金
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品方: 也人
副標題: 多重人格與記憶科學
譯者: 鄒翔 / 王毅恒
出版年: 2025-8
在過去的醫療記錄里,多重人格的案例屈指可數,但在當今的社會中,這一病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和流行文化中,人們充滿好奇而又困惑萬分。多重人格是疾病實體嗎?擁有多重人格會怎樣?為什么大多數被確診的患者是女性?定義疾病如何影響個體的行為?
在這本融合哲學、歷史學、社會學和精神病學的跨學科經典著作中,科學思想巨擘、著名科學史家與科學哲學家伊恩·哈金以多重人格障礙為切入點,透辟剖析了精神疾病被社會、文化、醫學和知識體系共同建構的過程,并對記憶、自我、創傷和科學的本質做出了深刻省察。他一方面探討了現代多重人格的真假、模式、病因、測量、性別等問題,以循環反饋理論審視20世紀下半葉多重人格運動的道德和政治氣候;另一方面則追溯早期與癔癥、催眠、夢游、精神分裂癥等相關的靈魂科學化實踐,沿知識考古路徑關注19世紀多重人格與記憶觀念交織纏繞的源起。更重要的是,面對患者虛實難定的創傷導致的真切強烈的痛苦,伊恩·哈金思辨地考量了靈魂是什么、人何以為人的命題,具有反思精神治療與人性完熟的普遍意義。
15
小說榫卯
![]()
作者: 張秋子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紀文景
出版年: 2025-8
“賽博領讀人”張秋子超越之作。《小說榫卯》與其前作不同,聚焦經典作品中細節書寫的演變,縱向勾勒細節的歷史和現代小說的敘事轉向,并就文本細讀總結出系統方法論,讓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這套方法與偉大的著作深度對話。
張秋子的講述溫柔鮮活,既沒有學究氣,又能以文學專業研究者的積淀,親切地納入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觀點,每一頁都閃耀著真知灼見。對讀者而言,不僅能收獲實實在在的閱讀技能,也能在經典作品的文本空間中找到自己生命經驗的回響。
16
對聯課
![]()
作者: 程章燦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學出版社·守望者
出版年: 2025-7
對聯,又稱楹聯、春聯、對子等,是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學樣式。對聯短小凝練,講究對仗、平仄、用典,且與詩賦文章、書法篆刻、園林建筑、景觀設計等密切互動,與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關,看似簡單,實則大有學問。
對聯雖然家喻戶曉,人們卻未必知其所以然。忽視對聯的基本常識和美學規則,缺乏鑒賞對聯的能力,就會誤解、錯用對聯,貽笑大方。
《對聯課》以程章燦教授在南京大學開設的“對聯課”講稿為基礎,精心修訂而成。十二講分列主題,從對聯的起源與用途講起,到對聯的平仄聲律、典故運用、句式修辭,再到慶賀聯、哀挽聯、名勝聯、書房聯和集句聯等各類對聯的形式、寫作與運用,溯源循流,并融合相關的古典美學理論,結合文史掌故展開作品賞鑒,可謂厚積薄發、深入淺出;行文則通俗曉暢、活潑有趣,堪稱“大家小書”,是寫給廣大讀者的對聯知識普及性讀本。
17
我和她們不一樣
![]()
作者: [德] 索菲·帕斯曼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讀 / 未讀·思想家
原作名: PICK ME GIRLS
譯者: 李寒笑
出版年: 2025-6
雌競不過是女人在男人的世界里受苦,所有在父權制下長大的女孩,都被迫成為雌競女孩,在被壓縮的空間里相互傾軋。
父權制的壓迫,建構了有利于男人的女性評價標準,“雌競”二字代表著女人生存的困境,不應該用來進行女性內部斗爭。
做一個女人究竟是什么感受?如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女人”?
《我和她們不一樣》完全從女性視角出發,坦誠地談、徹底地談、自由地談、毫無保留地談——做女人!
不是批判,不是理論,不是女性成長的教科書,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女人之言”。
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分享女孩在成長為女人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境和壓力:
被長輩嘲笑體重、被中學老師騷擾、與疑似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NPD)的男人約會、在健身房和網約車內感到不適、害怕懷孕、隱形霸凌、身體焦慮、進食障礙、網絡暴力……
曾經,我們為了成為“那個女人”付出了巨大努力。
也許會浪漫化那些并不快樂的日子,讓青春陷入無關緊要的異性關系,為自己的身體、思想感到羞恥。
其實,停下反思,面對自己,平靜便會悄然浮現。這種平靜就像“沒有任何安排的自由周末”,它告訴你:你無需索求,因為你的存在就是“完美的女人”。
18
無法獨處的現代人
![]()
作者: [英] 齊格蒙特·鮑曼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原作名: 44 Letters from the Liquid Modern World
譯者: 章艷
出版年: 2025-7
這是一個流動的現代社會,一切都在變化,不論是我們的工作學習,還是休閑娛樂。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也沒有什么變化是有跡可循的。每個人都身處時代的孤島,渴望逃離卻無所適從。
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以“將熟悉變為陌生”的眼光,重新審視那些日常事務與我們之間微妙而深刻的關系:有關無法獨處的現代人,有關教育危機、知識焦慮,有關經濟蕭條、消費降級,有關安全感的喪失……這是鮑曼對我們這個時代睿智的診斷書,也是寫給每個人的生活指南。他以獨特的視角洞察了這個時代的真相,也讓我們窺見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自己。
19
成為張愛玲
![]()
作者: 黃心村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原作名: 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
出版年: 2025-7
張愛玲筆下的故事余韻悠長,她本人也是一個傳奇。本書講述的是成為傳奇之前的張愛玲:那時的她只是一個十九歲的女學生,戴著厚厚眼鏡,會因為考試焦慮,會擔心生活費,“很普通,很普通”。實在讓人很難想象,四年后,她將成為那位睥睨人世的“孤芳”女作家。
黃心村教授鉤沉史料,精讀文本,憑借一手資料、文本互證等,栩栩如生地勾畫出許地山、弗朗士等人在張愛玲世界的出現,讓我們回到張愛玲靜默但水汽十足的大學時代,回到那個濃烈、紛亂的戰時香港,不動聲色地講解著何以“成為張愛玲”這一謎題的答案。
20
兩個普通女人的十年通信
![]()
作者: 仙人球愛水 / 污士奇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重光relire / 藝文志eons
出版年: 2025-7
兩個無限接近靈魂伴侶的普通女人,一個卻是另一個的反義詞:一個有多活潑,另一個就有多沉靜;一個有多厚臉皮,另一個就有多羞答答;一個有多隨遇而安,另一個就有多清醒倔強。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在充實又悠長的求學生涯遇到了彼此,還莫名給對方加了一層維持十多年都沒有碎的濾鏡。畢業之后,一個生活在小縣城,一個求職在大都市,卻意外發現這世界上的收獲和困惑真的大同小異。于是,兩個晚熟的人在文字世界中相互安慰,用這種方式記錄下了共同的十年。
這十年,是現實主義的十年。我們經歷了畢業求職、考編、生子、轉行、搬遷……以及,共同變老,也在寂靜處寫下了一百二十回的內心戲。
這十年里,眼淚沒有變成珍珠,但時間也沒有完全被辜負。人不能擁有時間,同時還明白它當下的意義和解法。只因為無法擁有的同時還失去,愚鈍的我們無法清晰比較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在迅速的更迭中,我們只得繼續走,甚至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探討這些擁有或失去的意義,幸而我們留下了這些文字。人生洪流里,能為自己靜立一秒,看看過去,看看自己,也是有意義的。
21
暗斗:一個書生的文化抗戰
![]()
作者: 吳真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副標題: 一個書生的文化抗戰
出版年: 2025-7
這是一部驚心動魄的文化抗戰史。作者從書籍史的角度切入抗日戰爭,重現一介書生鄭振鐸在1937年至1945年留守上海的日常生活史,講述他在深陷被敵偽追捕、生計無著的極端環境中,如何為國家搶救珍本古籍,機智躲避來自敵方和己方的明槍暗箭,周旋于各方勢力之間,堅守在文化抗戰的第一線。
作者歷時十五年深入日本各藏書機構,挖掘眾多日方視角的新文獻,鉤沉鄭振鐸及“文獻保存同志會”諸同人與敵爭奪典籍珍笈的危險處境和復雜局面,抉發中日學者懷揣各自心思爭奪古籍善本的歷史隱微。
為國家賡續文脈,于亂世顯證情懷。本書既是一個人的抗戰史,也是一幅書生報國的文化群像。
22
制造誤診
![]()
作者: [美] 瑪麗克·比格
出版社: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品方: 記號Mark
副標題: 未被好好對待的女性身體
譯者: 楊锃 / 朱佩怡
出版年: 2025-6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討女性身體與醫學、科學的社會學力作,也是一部觸動人心的有關女性身體困境的啟蒙之作。許多女性對自己的身體抱有羞恥感和罪惡感。我們會忽視自己的不適,誤解自己的身體,主動壓抑自身體的真實感受,甚至總是在承受并消化一切冒犯。其實,女性的身體絕非是羞恥、尷尬的,我們所感受到的疼痛與難受都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的身體在呼喚我們了解它的真實需求,正視它的困境,進而認識我們真正的自己。
在認識身體及其困境的旅途中。我們會發現,我們身體的每個部分都在受到忽視與誤解,不僅僅是子宮、生理期,還有慢性疾病、心臟問題、骨骼等。隨著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和它真實處境的深入理解,我們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力量,向冒犯身體的一切說“不”,好好重視身體、重視自己,超越身體局限,重新發現美好。
23
去而復返
![]()
作者: [美]金國威
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麥文化
副標題: 在世界盡頭的瞬間
原作名: There and Back: Photographs from the Edge
譯者: 陳震
出版年: 2025-6
《去而復返》是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極限運動攝影師金國威的探險回憶錄。從亞歷克斯·霍諾德獨徒手攀登酋長巖到珠穆朗瑪峰上的滑雪而下,從羌塘無人區的徒步穿越到乍得沙漠的首攀傳奇,從人類首次征服梅魯峰鯊魚鰭到南極毛德皇后山脈的未登峰征程。本書橫跨金國威20年職業生涯,通過200多張照片記錄了世界頂級運動員、探險家們于奇峰絕景上的動人瞬間。金國威也用幽默真誠的文字分享了他是如何在不可能的條件下拍攝這些令人震驚的照片,并講述了他們的幕后故事。這本書將帶你親臨現場,重現頂級登山家、探險家們挑戰人類極限的旅程。
24
該熄燈了
![]()
作者: [英國] 雷蒙德·布里格斯
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樂府文化
譯者: 范靜嘩 / 李暉
出版年: 2025-7
《該熄燈了》是英國著名漫畫家、作家雷蒙德·布里格斯的最后一部自傳體繪畫詩歌集,以他一貫的“壞脾氣老頭兒”風格探討了他并不怎么喜歡的老年生活和死亡話題。這本讓他花費15年創作的書,是他步入老年之后的切身體驗與真情實感,結合了繪畫和詩歌,素描和涂鴉,以及觀察、記憶和照片,以幽默而深刻的筆觸,描繪了老年人面對逐步衰老的生活常態和必將到來的生命終結時的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將生命、衰老、死亡、時間等哲學命題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回溯童年、懷念父母、思念亡妻并回顧自己的一生,有時滑稽,有時憂傷,有時自嘲,有時又灑脫無畏,甚至思考了去世后如何被人記住。
《該熄燈了》像一部永遠不會結束的作品,那些存在于記憶中的,或者被記錄下來的已經離去的人們,在書里一次次得到重生,也許他們從未離去,只待來日,終能團圓。作者把衰老與死亡這一沉重的主題融化于風趣的語言和寫實的繪畫中,于詼諧中帶著善意,提醒我們時間不會停下腳步,到了人生即將熄燈的年紀,唯有把生命中所有遇到過的美好的人和事統統放到回憶里,組成生命的光亮,溫暖余下的每一刻。
25
萬歲·家園
![]()
作者: 昔酒 著繪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出版年: 2025-8
野人的腳印、神的化石、幽暗的記憶晶體、真實存在的地獄……奇幻想象之下,藏著人們對“歸屬”最深切的渴望和思考。
“那多變的將那自以為不變的認作家鄉。”孩子們憧憬未來,大人們回望過往。虛構與真實交疊,多線切入“萬歲”世界觀。在出走與回歸之間,摸索內心真正的歸處。
獨特的“敘事畫冊”形式,精心編排,圖文彼此呼應、彼此質疑,帶來如解謎游戲般的的閱讀享受。
富有詩意的視覺語言,層疊交錯的敘事線索,展開一次兼具視覺張力與文學密度的美學探索,在翻閱中重新理解“敘述”的可能性。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