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收拆遷往往涉及數額巨大的補償金,與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然而征收拆遷套路層出不窮,損害當事人利益。如何才能避開套路,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就成為愈加重要的問題。
![]()
一、以拆違代拆遷
拆違代拆遷是征收拆遷中常出現的套路之一。拆違代拆遷指的是將即將要拆遷的房屋認定為違建的行為。這樣的方式主要目的是減少需要給予當事人的補償金額,降低征收成本。因為違法建筑與法律規定的一般房屋的性質不同,因此法律對于二者的拆除和補償方案也有著不同的規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征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筑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筑和未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的,不予補償。”
以拆違代拆遷這一套路會影響當事人能夠獲得的補償金額。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當事人應當了解違建認定的相關標準,明確自身房屋是否違建,如果明確自身房屋合法,那么就能識破以拆違代拆遷這一套路。
二、違法強拆
違法強拆也是征收拆遷中常出現的套路之一。強拆有合法與非法之分,合法強拆因為涉及當事人的重大利益,受到嚴格管理和控制,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對違法的建筑物、構筑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行政機關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而違法強拆卻與之相反,通常以“誤拆”“錯拆”為借口,或者直接對房屋進行“偷拆”“暴力拆除”等。這樣的行為不僅違背當事人意愿,還嚴重違反法律規定,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非法強拆往往與暴力、威脅這類關鍵詞聯系在一起,面對這類套路,當事人更加需要保持冷靜,做好證據留存,通過協商或者法律途徑進行維權。
三、要求簽訂空白協議
在一些情況下,征收方或許會許諾給當事人額外的好處,來要求當事人先在空白協議上簽字。然而這一行為卻有著很大的風險,空白協議上最終的內容,或許會與征收方和當事人的承諾不同。
遇到這種情況,一方面是要不要輕信征收方的承諾和好處,另一方面要做好證據留存,比如拍下空白協議的照片,作為證據來申請撤銷協議。
根據《民法典》中的規定,以下幾種情況下的民事法律行為可以被撤銷:
1. 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
2.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
3.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
征收拆遷中的套路還有很多,從征收方的角度來說,多為哄騙威脅或者暴力行為,對于當事人來說,更多是對相關法律規定缺乏了解,不清楚風險后果。因此,可以在日常中更多關注,了解相關信息,在遇到各種套路時就有更充分的準備,識別出其中問題,避開陷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