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萬城鎮子女的困局:老家宅基地,成了看得見摸不著的收益
傍晚時分,小區樓下的長椅上坐滿了納涼的街坊,張姐拿著手機里老家的宅基地照片嘆氣:“我爸留下的老宅子,墻都裂了想翻建,村里說我戶口遷到城里20年了,沒資格批手續!”旁邊的李哥也跟著附和:“我情況更憋屈,繼承了宅基地,想賣給同村人,對方嫌位置偏;想租出去,一年才幾千塊,放在那只能看著荒,跟個中看不中用的瓷花瓶似的!”其實不光他們倆,農業農村部2023年發布的《農村宅基地管理與改革發展報告》顯示,全國約有860萬城鎮戶籍子女擁有老家宅基地的繼承權,但因戶籍限制、政策邊界模糊,大多只能“被動持有”——看得見祖宅的輪廓,卻摸不到實實在在的權益。今天就結合《民法典》《土地管理法》和各地試點政策,把宅基地的那些事兒講明白,幫860萬城鎮子女解開困惑。
![]()
1. 先講清:城鎮子女能繼承宅基地嗎?法律給了明確答案
很多人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戶口遷去城里,還能繼承老家的宅基地嗎?答案很明確:能繼承,但繼承的是“房子”,不是“宅基地”本身。
《民法典》第362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以宅基地不能單獨作為遺產繼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是私人財產,屬于遺產范疇,能依法繼承——這就是“地隨房走”的原則:繼承了房屋,就自然享有對應的宅基地使用權,直到房屋完全滅失。
農業農村部2024年1月的政策解讀更具體:城鎮子女繼承宅基地房屋后,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但身份還是“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簡單說,你能擁有房子的產權,卻不能像本村村民那樣隨便處置宅基地。比如山東濟寧的王先生,2018年把戶口遷到濟南,2022年繼承了老家的宅基地房屋,村里明確告訴他:房子能住、能修,但不能擴建,也不能重新申請宅基地。
還有個關鍵:如果宅基地上沒有房屋,或者房屋已經坍塌滅失,城鎮子女就不能繼承使用權了,宅基地會被村集體依法收回。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會趕緊修繕老房子——只要房子在,宅基地使用權就還在。
2. 核心限制:3條“紅線”不能碰,想翻建、買賣沒那么容易
繼承了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權,不代表能隨心所欲處置,這3條政策紅線碰了就可能吃虧,860萬城鎮子女大多栽在這上面。
紅線1:不能隨意翻建、擴建,審批基本通不過
城鎮子女想把破舊的老房推倒重建,幾乎不可能。《土地管理法》第62條規定,農村村民建住宅,需要向村集體申請,經鄉鎮政府批準。但城鎮子女戶籍不在本村,不屬于“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村集體一般不會批準翻建、擴建手續。
浙江義烏的李先生就遇到過這事:2023年他想把老家的土坯房翻建成兩層小樓,提交申請后被村里駁回,理由是“戶籍已遷出,不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后來咨詢自然資源部門才知道,只能做“修繕維護”——比如補墻、換瓦,不能改變房屋主體結構和占地面積,否則就是違規建設。
紅線2:不能賣給外人,流轉只能限本村村民
宅基地房屋的買賣有嚴格限制:只能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流轉,城鎮子女不能賣給其他城鎮居民,也不能賣給外村人。就算有人愿意買,也辦不了產權過戶,后續容易產生糾紛。
河南周口的張女士2024年想把老家的宅基地房屋賣給同事,雙方都談好價格了,到村里辦手續時被拒絕,村集體說“非本村成員不能受讓宅基地使用權”。最后沒辦法,只能低價賣給同村的遠房親戚,比原本談好的價格少賺了3萬多。
紅線3:房屋滅失后,宅基地會被收回
如果繼承的房屋沒人打理,慢慢坍塌、滅失了,那么對應的宅基地使用權就會被村集體收回,城鎮子女再也不能主張權利了。農業農村部的調研顯示,860萬城鎮子女中,有近30%的人因為長期在城市生活,老房無人維護,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面臨“房倒地收”的風險。
3. 現實困局:看得見的權益,摸不著的收益
對城鎮子女來說,老家的宅基地就像“瓷花瓶”——看著是祖產,有價值,卻很難轉化成實際收益,還得操心維護,陷入兩難。
困局1:想回去養老,房子住不了
不少人想著老了回農村養老,但繼承的老房可能是幾十年的土坯房、磚木房,漏雨、不保暖,又不能翻建,只能勉強住人。江蘇蘇州的陳阿姨,2023年退休后想回鄉下住,發現老家的房子墻體開裂、屋頂漏雨,申請修繕只能補補漏,想裝空調、修衛生間都受限制,最后只能放棄,繼續在城里住。
困局2:想變現,沒渠道
不能賣給外人,賣給同村人價格又低,很多宅基地房屋只能“砸在手里”。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城鎮子女繼承的宅基地房屋,流轉價格普遍比本村村民之間的交易低20%-30%,部分偏遠地區甚至沒人愿意要,只能閑置。
困局3:想出租,收益太低
就算租給同村人當倉庫、住房,一年租金也沒多少。山東臨沂的趙先生,把老家的宅基地房屋租給村民放農具,一年租金才3000元,還不夠來回開車回老家維護的油費,最后干脆讓親戚免費住,只讓幫忙照看房子。
4. 政策松綁:多地試點新政,這3種方式能盤活宅基地
好在近幾年,國家一直在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浙江、廣東、江蘇等多地推出試點政策,給城鎮子女盤活宅基地指了3條明路,都是有官方文件支撐的實在辦法。
方式1:有償退出,拿一筆補償
不少試點地區允許城鎮子女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使用權,由村集體或政府收購,能拿到一筆不少的補償。比如浙江義烏2022年啟動的宅基地有償退出試點,城鎮子女退出宅基地的,按每畝30-50萬元補償,具體看區位。2023年,義烏有120多戶城鎮子女辦理了有償退出,平均每戶拿到補償20多萬元。
方式2:適度修繕,合規改善居住條件
2024年,農業農村部聯合自然資源部發布通知,明確城鎮子女繼承的宅基地房屋,在不改變主體結構、不擴大占地面積的前提下,可申請合規修繕。比如廣東佛山2024年6月出臺的政策,城鎮子女修繕老房,只需向村集體備案,不用審批,還能申請小額修繕補貼,最高5000元。
方式3:合規流轉,出租給符合條件的人
部分試點地區放寬了宅基地流轉范圍,允許城鎮子女將宅基地房屋出租給本村村民、返鄉創業人員,甚至符合條件的城鎮居民(短期租賃)。江蘇蘇州2023年推出的“宅基地租賃新政”,城鎮子女出租宅基地房屋,租期最長可達20年,租金由雙方協商,村集體負責備案,保障雙方權益。比如蘇州的周先生,2024年把老家的宅基地房屋租給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做民宿,一年租金3萬元,比以前租給村民多賺了2倍多。
5. 實操指南:想保住宅基地,這3件事現在就得做
不管是想留著養老,還是想以后盤活,這3件事能幫你守住宅基地權益,別等吃虧了才后悔。
- 第一,及時辦理繼承手續。繼承房屋后,盡快到鄉鎮自然資源所辦理產權變更登記,拿到不動產權證書,明確自己的使用權,避免后續產生糾紛。
- 第二,定期維護房屋。哪怕不回去住,也可以委托同村親戚、鄰居幫忙照看,每年回去檢查一次,及時補漏、加固,避免房屋坍塌,不然宅基地可能被收回。
- 第三,關注當地試點政策。多留意老家所在省份、市縣的宅基地改革政策,比如有沒有有償退出、修繕補貼、流轉試點,及時抓住政策紅利,盤活宅基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