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集體土地征收是為了國家的公共利益而進行的,這是國家權力的一種體現。在進行集體土地征收時,涉及許多被征收人的權益保護問題,其中征收補償是大家關心的核心內容。在本文中,德盛君將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對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問題進行分析和解讀。
![]()
法律依據及程序
在我國,集體土地征收的法律依據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根據該法的規定,國家可以按照審批權限和程序,對集體土地進行征收,并對地面房屋及附屬物進行公平補償。同時,征收決定必須經過公告,聽取被征收人的意見,并給予合理的補償。被征收人有權要求國家和集體組織依法給予補償,并有權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在集體土地征收的程序中,征收土地預公告的公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該公告應當包括征收范圍、征收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安排等內容。
征收土地預公告應當采用有利于社會公眾知曉的方式,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預公告時間不少于十個工作日。
自征收土地預公告發布之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擬征收范圍內搶栽搶建;違反規定搶栽搶建的,對搶栽搶建部分不予補償。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認為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應當發布征收土地預公告,同時要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土地現狀調查情況,組織自然資源、財政、農業農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擬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包括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方式和標準、安置對象、安置方式、社會保障等內容。
相關法律規定
在集體土地征收中,如何補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根據《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被征收人可以要求國家和集體組織依法給予補償。
具體的補償標準包括以下方面:
省、自治區、直轄市應當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并制定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分配辦法。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歸其所有權人所有。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單獨列支。
申請征收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及時落實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農村村民住宅以及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社會保障費用等,并保證足額到位,專款專用。有關費用未足額到位的,不得批準征收土地。
如果遇到的關于土地的問題比較復雜,大家也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律師的幫助,及時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盛廷團隊具有十七年的行政訴訟經驗,是一個專注、專業、專心、負責、可信賴的團隊,盛廷團隊將始終作為有溫度的法律團隊,為廣大被征收人提供專業、高品質的全方位法律服務,盡職盡責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