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我們遇到過太多的情緒。
或許是迷茫,或許是低能量,或許是渴望被看見。
不妨來果麥書友會讀這四本書真正「坦誠」的書,它們用最直白的文字叩問人心。手把手教你給疲憊的生活充電,找回屬于自己的能量場。
這個八月我們在果麥書友會一起聊痛苦,聊愛恨,聊疲憊,聊堅守。畢竟,能被真誠打動的時刻,從來都值得珍惜。
01
這個夏天必讀!
![]()
《我身上有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法] 阿爾貝·加繆
共讀時間:8月4日-8月8日
“你可以一生不結婚,但枕邊不能沒有加繆的書。”
加繆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的貧民窟,幼年喪父,母親寡言,外婆兇暴。17歲時還染上當時無法治愈的肺病,不得不放棄了自己喜歡已久的足球。
痛苦是他人生的關鍵詞,但他反而說,沒有生存的痛苦,就不會熱愛生活。
有記者問加繆:您認為生命的關鍵是什么?
加繆說:關鍵是要活著。
25歲,加繆開始在阿爾及爾做新聞記者,此后長達20年的書寫創作生涯中,這個地方的身影隨處可見。《我身上有個不可戰勝的夏天》正是以阿爾及爾為串珠,串起了加繆創作生涯20年。
加繆曾羅列以下心愛的詞組:世界、痛苦、大地、母親、人類、沙漠、榮譽、苦難、夏日、大海。對加繆而言,生活盡管貧困而無奈,但地中海充沛的陽光、美麗的沙灘,一直是他魂牽夢縈的精神家園。
![]()
1960 年,加繆在新聞上讀到一位知名運動員死于車禍后,他惋惜地和朋友說道:“死于車禍大概是人生最荒誕的結束之一。”
然而,幾天后加繆在搭朋友順風車從普羅旺斯前往巴黎的路上,撞上了一棵梧桐樹,結束了 46 年的人生。
他那寡言的母親,一直住在阿爾及爾的里昂街上,聽到加繆的死訊,只說了一句話:“他太年輕了。”
上天只給了一位天才作家46年的時間,不讓人們看到這位精神導師的龍鐘老態,仿佛只允許他以直率的目光、運動員般的身姿、略帶憂郁的冷酷的面容出現在世人面前。
![]()
這本《我身上有個不可戰勝的夏天》,收錄了加繆最重要的三部散文集《反與正》《婚禮集》《夏天集》的全部精華,創作20余年的思想精髓全都在其中。
在22歲寫下的《反與正》里,他焦慮于世界的荒誕與無意義,他深陷存在的擰巴與痛苦,于是拼命尋找人生的答案。
但加繆沒有停留在痛苦里,他用書寫來抵抗焦慮。他寫陽光、寫海風、寫海邊奔跑時的自由,那是一種從思想到身體的解放。
多年后,在書中,他終于做到了和解——“在隆冬,我終于明白,我身上有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8月,讓我們走進那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02
「愛」也許是偽裝
但「恨」永遠情真意切
![]()
《蛇結》
作者: [法]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共讀時間:8月11日-8月15日
猜忌、怨恨、控訴、扭曲......人類很少歌頌「恨」,但「恨」分明是人類天性,是人性深處盤踞著“蛇結”。
在純恨戰士眼里,「恨」的存在十分合理且有意義:第一,愛需要持續投入,而恨無需任何成本;第二,愛也許是偽裝和表演,但恨永遠情真意切;第三,愛或許轉瞬即逝,但恨一定綿綿無絕期。
《蛇結》的主人公路易就是一個純恨戰士。恨是包裹他的軀殼,是滋養他的養分,是讓他活下去的動力。
![]()
他是一個吝嗇的守財奴,社會地位低微,但擁有著巨大的財富。他性情冷漠,性格偏執,一生活在仇恨中,他恨所有人,甚至包括他的母親、妻子和兒女。
不過,他最恨的人還是他自己。
路易恨自己敏感、刻薄,恨自己不招人喜歡的外表和內心,恨孩子們分走了妻子的關注,恨妻子并非真心愛自己。他恨妻子孩子對自己的冷漠和疏遠,他恨這段四十年的冷漠婚姻。
到了晚年,他決定寫一封絕筆信告訴妻兒們,他已經轉走了自己的財產,妻兒們什么都得不到。他要傾瀉自己一生的仇恨,在人生最后一刻報復自己的妻兒,暢快地獲得一種扭曲的快感。
![]()
然而,未等信寫完,路易的生活便遭遇了意想不到的變故。一封突如其來的電報,讓他的控訴、那份賴以生存的「恨意」剎那間蕩然無存......
莫里亞克用「恨」剖解了愛情、婚姻、親情中交織而成的致命心結,他筆下的純恨世界是深刻的,甚至恨意的跳動構成了生命本身。1952年諾貝爾文學獎給莫里亞克的頒獎詞是:“以精神洞察的深度和藝術強度,揭示了人類生活的戲劇。”
8月,邀請你來一起共讀諾獎作家筆下的「純恨文學」。
![]()
03
給「低電量青年」的充電之書
![]()
《反倦怠能量站》
作者: 刀熊
共讀時間:8月18日-8月22日
最近「低能量」這個詞很火。
![]()
人們常常用「低能量」來形容自己懶懶的、沒精力、提不起動力去做事的狀態,有的人也會戲稱自己是「低能量老鼠人」。
低能量、大腦空轉、慢性倦怠等問題,并不是一兩個人的苦惱,而是我們這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面臨的困惑。
是我們普遍缺乏自律和意志力嗎?其實不是,因為真正的能量從來都不是靠自律逼出來的。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建立一個能夠激活內心的驅動力的系統。一個系統,就是一整套適合自己、前后支撐、讓人不費力運轉、讓工作自然展開的做事情的方法。
人有了一套系統,就能引導出自己做事的興趣、熱情、堅持,越做越起勁,越做世界越寬闊,越做越有成就感。
![]()
與其用自律的鞭子驅趕自己前進,不如想一想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欲罷不能的愛好,總放不下的人或事。
這些東西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我們當時的能量感,它們不需要我們自律,它們還沒等我們拿出自律,就早已跑進了我們的自循環系統,推動我們持續追求的行動。
8月,邀請你來果麥書友會共讀《反倦怠能量站》,建立自己的內驅力系統,體驗高能量人生。
04
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學生
造就了最棒的西南聯大
![]()
《西南聯大日記》
作者:許淵沖
共讀時間:8月25日-8月29日
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更是一段中華民族在最黑暗時代保存文化火種的史詩。
1937年,戰火紛飛,為了給師生在戰亂年代尋找一張安靜的書桌,清華、北大、南開決定合并組成臨時大學,南下避難。
從北京到長沙,從長沙到昆明,師生們或乘船,或乘車,或步行,最終在昆明落了腳,并將臨時大學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那時的聯大,匯集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名家大師,聯大的學生也成為后來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
戰火很快影響昆明,那時的聯大實施了戰時作息表,因為敵機大多是在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來,于是聯大學子便改成上午七點至十點上四堂課,下午三點至六點再上四堂,每堂課上四十分鐘。
在炮火硝煙之間,在被轟炸過的校舍里,學生勤讀不輟。
有一次,白天日軍轟炸了聯大,晚上還有警報,但晚上的月亮那么好,學生們還是去上了課。教授吳宓先生也來了,他們就這樣在廢墟里、月光下,講起了《柏拉圖對話錄》。
![]()
這就是聯大的風骨,一半是戰爭的硝煙,一半是無懼無悔的聯大師生。
有些書讀來是用來“用”的,比如某些專業書,用來拓展知識面,教會你某些生存的方法。然而,有些書讀來你卻會覺得“好像沒什么用”。這本《西南聯大日記》就屬于后者。
但是我們依然推薦讀這樣的書,不為“用處”,只為純粹的感動。8月,邀請你來果麥書友會一起感受聯大的浪漫歲月!
8月,愿你能在這四本書的陪伴下繼續走向下一段日子 —— 心里有夏天,眼里有光,活得坦誠,也活得有力量。
祝我們身上都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