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7日,第五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在江蘇淮安揭曉并舉行頒獎典禮。李修文《猛虎下山》獲獎,授獎詞稱:
《猛虎下山》扎根現實土壤,又充分借鑒中國傳統文學的敘事資源,以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構建出一個讓人深思的荒誕世界。時代的變革如洶涌潮水,每個人都不得不面臨生存的挑戰,以劉豐收為代表的小人物群像,真切展現出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掙扎、不甘與反抗,以及每個人身上的善與惡。小說不僅是對個體命運的書寫,更是對時代、歷史與人性的深度叩問。
![]()
徐則臣、李森為李修文頒獎
![]()
頒獎典禮現場
與會嘉賓在致辭中談到,從設立至今,吳承恩長篇小說獎已經發展成為淮安的代表性文化符號和較有影響力的全國性文學獎項,在賡續中華傳統文脈,繁榮發展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貢獻。
據介紹,第五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評選啟動以來,收到來自海內外華語作家的作品投稿近300部,涵蓋了現實題材、歷史題材、科幻題材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了當下長篇小說創作的豐富性與多元性。第五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一同獲獎的還有:格非《登春臺》、張楚《云落》、周瑄璞《芬芳》、馬金蓮《親愛的人們》、梁弓《春天里》、陳冬梅《大明漕歌》。
截止日前,《猛虎下山》上榜榜單:
第五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
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好書
2024百道好書榜年榜·杰出原創影響力圖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4年度二十大好書
收獲文學榜2024長篇小說榜
搜狐文化2024年度好書之文學類十大佳作
騰訊探照燈好書2024年十大中外文學好書
文藝批評2024年度文學作品
第五屆青春好書榜·原創新書榜
中華讀書報2024年5月月度好書榜
鳳凰網讀書2024年5月推薦榜單
文學好書榜2024年4月好書榜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4年4月嚴選好書榜
中國作家網文學好書2024年第3期入圍書單
第四期“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
李修文《猛虎下山》創作談:誠實地面對自己,拔高是很不道德的
在推出《山河袈裟》《致江東父老》《詩來見我》幾部重要的散文集之后,湖北省作協主席、武漢市文聯主席、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李修文的最新長篇小說《猛虎下山》,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評價《猛虎下山》時說,“劉豐收”(小說主人公)在某種程度上是阿Q形象的重現。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說,這部小說讓他想到了林沖夜奔,“豹子頭”林沖面對生活的猛虎,在《風雪山神廟》一回里被“老虎”追得沒地兒跑了,最后自己變成了“老虎”。
談到寫作理想,李修文曾經說過“要寫下有名有姓的普通人”,這回的“劉豐收”應該是他的寫作譜系中相當重要的一個了。
![]()
李修文
“劉豐收”就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
極目新聞:您怎么看《猛虎下山》里的主人公“劉豐收”?
李修文:“劉豐收”跟我們認識的每一個普通人一樣,他充滿了僥幸地在活著。他活著的無力感,他編造謊言,然后自己又受制于這個謊言,他的狂喜,他的僥幸蒙混過關,他面對種種不確定狀態的自我說服和安慰,就跟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我寫劉豐收最大的難度在于如何面對自身。這個話說起來盡管很庸俗——比如說,“我就是劉豐收,或者劉豐收就是我”,但本質上我想就是這樣,我要寫出一個有名有姓的人,首先寫下的是我自己。當然人認識自己總是很困難的,而且需要很大的勇氣。所以寫這個人物,其實有的時候有很多障礙,敢不敢把自己內心當中的那種怯懦,那種“顧左右而言他”寫出來。我覺得,面對
一個真實的自己,可能是寫這個人物最艱難的地方。
極目新聞:是的,其實很多作家在寫作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刻意有點美化。
李修文:人都有自我美化的心理,或者天生喜歡將自己置身于一個比如善良這樣的一種道德優勢上。但我想寫作最大的一個動力,還是基于真實。真實它是泥沙俱下的,而我們往往有面對白的能力,沒有面對黑的能力,有面對白的勇氣,沒有面對黑的勇氣。生命力也好,美德也好,它的某種復雜性往往體現在一個人深陷泥淖的時刻的那樣一種超拔……甚至是自說自話。
拔高實際上是很不道德的,拔高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偽善。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身體,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嘴臉,我覺得是我們人生當中重要的功課。
![]()
《猛虎下山》書封
人變成虎的敘事想象力,根植于這片土地本身
極目新聞:您之前寫的幾部散文集,像《山河袈裟》《致江東父老》等還是比較寫實的。小說《猛虎下山》充滿了魔幻的色彩,人想象自己變成了一只老虎,然后像老虎一樣茹毛飲血,這樣的想象力的來源是哪里?
李修文:在我們中國人的故事當中,人是非常容易變成蝴蝶、變成孔雀的。當我們面對生死的關頭,作為人走投無路的時刻,我們很容易變成孔雀和蝴蝶,這并不是逃避,我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敘事的公正。讓人受到折磨的時刻,讓人
受到苦楚的時刻,有地方可去,就是一種敘事上的公正。我們中國的敘事文學一直都不缺少這個土壤,在這些故事里,人經常在陰陽虛實之間,在不同的時空之間來回穿梭。所以,我的想象力其實就是來自于這片土地本身,因為這片土地本身從來沒有匱乏過這樣的想象。
我們翻開唐宋傳奇集,就有很多人變成老虎的故事,當然還有人變成魚、變成飛鳥的許許多多的故事。所以,并不是我自己獨特地創造了“人要變成老虎”的故事,它的模型在我們這一片土地上是從來都沒有斷絕過的。但人在每一代、每一代地重復著他們各自的命運,我們從一個新的人物的身上感受到了某種古老命運的循環往復。
人變異為虎也仍然是人,遵循的是人之為人的邏輯
極目新聞:怎么樣讓主人公在變異的過程當中有邏輯性,讓它變得合理,變得現實?
李修文:因為我并沒有寫一只虎,即使是它變異了,你會發現他還是個人。即使從生物學上來講,老虎是天生的、如此的膽大妄為嗎?吞噬一切嗎?不是的。老虎也是不得不在抵抗各種各樣的恐懼中,慢慢地變成了老虎。
老虎是沒有邏輯的。我覺得如果我們探討邏輯,邏輯本來就是一個人類才有的東西,是一個人類才發明的名詞。對我來講,寫好這個人物,哪怕變為一個老虎,我想我寫的是人間,是我們人之為人的左右為難、左奔右突、無枝可依……而不是說我要去寫一頭虎的時候,我就要遵循虎的邏輯,我覺得我們更多地遵循的還是人之為人的那種生存的邏輯。
寫作要讓主人公發出他自己合適的聲音和語調
極目新聞:為了寫這部小說,您也做過很多實地考察和采訪,對嗎?
李修文:采訪更多的是為了找到一種確證,為了找到更多的聲音。作家需要處理的一個最重要的功課,是要讓主人公發出他自己的聲音。可是要準確捕捉到這個聲音,往往是非常困難的。比如說“劉豐收”,作為老虎有老虎的聲音,作為一個丈夫有一個丈夫的聲音,當他成為了一個團隊的帶領者之后,他馬上也有了聲音,這個聲音還會誕生新的不同的語調,所以有一句話叫作“一切勝利實際上都是語言的勝利”。
所以,很多時候采訪是為了聽到那些更多的聲音,然后從中去選擇或者去觸摸、去接受哪一種是最適合人物的一種語調。這個時候,作家自然而然地變成一個傳聲筒,變成一個轉述者,變成一個說書人。作家也是被人物帶著走的。
極目新聞:您早期寫了長篇小說,中間都是寫的散文,這次再次推出長篇小說,對于很長時間沒有寫長篇小說的這個心理壓力,會不會有一定的緩解?
李修文:我也沒有什么心理壓力。之前剛剛寫不出來小說的那幾年,是有一點心理壓力。到后面,實際上我也不覺得非要寫出一部小說,或者非要寫出一部長篇小說來。我覺得我不過是聽從了某些召喚,這個話一點都不矯情。當我覺得寫散文可以把我的感受、我聽來的故事,裝得進去的話,我仍然可以繼續寫散文。
散文有時候就像一個非常強烈的個體,如果我們以一個法庭為例的話,它就是自說自話——他是被告,他是原告,他是律師,他是法官,是吧?散文里會呈現出很多這樣的自我來,但是一座法庭它需要各種語言的碰撞、交鋒、妥協、混淆之后達到的某種公正。而這種公正,用小說來敘述是可以達到的,《猛虎下山》里我寫的這些人物更加需要這種公正。
極目新聞:《猛虎下山》這部小說的影視改編情況,可不可以聊一下?
李修文:我這十年來一直是和寧浩導演合作。寧浩導演對于我而言,他不光是一個影視工作的伙伴,也是我日常生活中,包括我的藝術判斷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我寫《猛虎下山》的時候,開始并沒有想過要拍一部電影。因為我們確實這么多年一直在一起工作,所以我幾乎所有要寫的故事都是講給他聽過的,就像他要拍的所有電影都會講給我聽一樣。然后,他就不斷地在催促我,讓我要寫出來,他拍成電影。那個時候,其實這個小說還一個字都沒有。小說真正寫完之后,他們就開始在改編劇本。現在劇本還在改編當中,但是拍電影這種事情也都很難講,最后它到底是藝術片還是商業片也很難講。
本文內容整理自中國作家網,訪談內容轉載自“極目新聞”,記者:徐穎、蕭顥 。
![]()
李修文 |《猛虎下山》| 人民文學出版社
![]()
鎮虎山下的煉鋼廠正在改制轉軌,末位淘汰制像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大廠的光環黯然逝去,作為爐前工的劉豐收,從前的驕傲與尊嚴碎了一地。時代的大變局下,生存成為前所未有的危機。一聲虎嘯,穿透千禧年到來的喧嘩,定格在每個人耳中,故事在這一刻走向不可把揮的未知。李修文回到歷史和記憶的深處,打撈那些有名有姓的普通人,精細的田野調查通過象征、變形的藝術手法轉化成一部濃縮時代精神與顯彩人性幽微的人間戲劇。真真假假、現實與虛幻的錯雜形成了一個關于我們存在于世的哲學性隱喻。
![]()
初審:王昌改
復審:薛子俊
終審:趙 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