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研丹硃 (21 )1979年
林泉清雅
俗語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自省之,信然。此身終是連骨髓中俱已貫透了崇尚雅道的意愿,故爾一旦寧心定性,仍優哉游哉,回歸于固有之恬靜境界。此示之畫,其內在神魄,即緣之于此。另,此畫于自家繪事而言,卻又還有著一種相對獨特的意義。蓋為彼非直接得自于任何前人或旁人,實乃自己由生活環境中體驗且“提煉”得來之。這種能從現實世界(特指西畫理論所闡釋的形色光影之現實存在)體味出中國筆墨情趣的能力,久已為自家所向往,并為此一直在暗中努力摸索。茲真得這畫,遂爾靜恬之心,亦然興奮不已。畫中景物,其實猶得自于讀者諸君或早已經熟聽于耳之石埡一帶,不過既經幻作筆情墨趣,那種習常的視覺感,已是退隱于后罷了。但這來自于現世的景象,畢竟頗不同于步前人之跡——不管是直接臨摹仿效或擷其“詩情畫意”而追蹤再現——而得來的感覺。畫成之當時,便有此體會,因此倍覺它有些意思。嘗想:大概當年先輩大師如傅抱石、李可染諸公,之所以畫作面目絕然有別于古人,也必都是象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罷?不知這是否會被視作少年狂妄。只是,輕狂之妄想與狂熱之執著,其間的差別,終是不難判識的。今,距為此畫之時,數十載已去,吾之畫藝,亦漸為社會中有識之士所認可,而吾人本身依舊是“生命不息,筆耕不止”,這或可已能成為斯言之明證。
另附一二照片。除當時的自己外,亦有三本自己翻閱至今已有大半生的畫冊。那時國內出版業復蘇,已能買到這種畫冊了。其俱是自己當時省吃簡用購得,時常揣摩,鐘愛之情,可想而知……
《畫中游》補遺·遠歲拾英
·一個畫者在自學翰墨藝過程中反復的蹉磨及困惑·
(總 239 篇之第 35 篇)
(待續)
·精研藝術,細品人生·
·人生甚難者:盡歷塵世辛苦、洞悉存世悲涼之后,依舊能夠興致勃勃且是詩意地對待生活·
·讀千卷書,行萬里路。體驗萬千風俗人情,乃得萬千詩詞文句、萬千翰墨畫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