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球知識局
文字 | 杔格
校對 | 馳騁的龍蝦兵 編輯 | 哈
“地球知識局”的老讀者們可能還記得,2024年8月下旬,我們組織了一場烏茲別克斯坦深度考察活動,這是我們首次組織的海外考古考察團。
“球局”第一次組織海外考察▼
![]()
其實在這場考察活動中,我們同時還執行了另外一個任務,就是把一路上的見聞資料收集整理,為一部紀錄片做前期工作。與此同時,還有一位資深攝影師全程跟拍了整個考察活動,拍攝了大量烏茲別克斯坦的影像資料。
全程辛苦攝影師姚天老師了▼
![]()
![]()
![]()
![]()
![]()
如今,將近一年時間過去,這部紀錄片終于正式上線!今天(2025年7月16日),由南京大能文化與“地球知識局”聯合出品的三集紀錄片《尋找最后的粟特人》,在愛奇藝正式上線。
![]()
《尋找最后的粟特人》有何意義呢?這是世界首部介紹粟特人的紀錄片。
粟特人是誰?他們是歐亞大陸的傳奇貿易民族。唐三彩里留大胡子戴尖角帽的人就是粟特人,安史之亂始作俑者安祿山、史思明也是粟特人。他們從未建立龐大的帝國,卻以一己之力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交流。
“球局”行程的縮影
《尋找最后的粟特人》講了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去年8月“球局”行程的精華縮影——關于烏茲別克斯坦的粟特人。
紀錄片以中亞古民族粟特人的興衰為主線,通過撒馬爾罕、布哈拉、希瓦三座絲路古城,追溯這個“商業民族”如何用貿易編織歐亞財富網絡,最終消隱于歷史塵埃的過程。
去年考察時的一些場景▼
![]()
![]()
![]()
![]()
![]()
![]()
![]()
貫穿整個紀錄片的撒馬爾罕、布哈拉、希瓦三城,便是去年“球局”重點考察之地。這部紀錄片也分為三集,基本每集針對一座城市展開,每座城市所涉及的重要場景,基本都納入了去年的考察活動。
粟特人,史稱“昭武九姓”,自公元前六世紀便活躍于中亞綠洲。他們并非農耕定居者,亦非武力征服者,而是憑借無與倫比的語言天賦(精通波斯語、突厥語、漢語)與對財富的敏銳嗅覺,成為絲綢之路的靈魂舵手。
撒馬爾罕,這座“比傳說更美”的城池,曾是粟特人的心臟。阿弗拉西阿卜宮殿的壁畫上,唐朝王公、波斯王者、阿拉伯使節共聚一堂,無聲訴說著粟特人用絲綢與金幣構建的宏大外交網絡。
橫屏觀看,阿弗拉西阿卜宮殿的壁畫(部分)
(圖:wiki)▼
![]()
玄奘筆下“土地沃壤,花果繁茂”的盛景,正是其作為歐亞貿易樞紐的榮光寫照。然而,歷史的轉折點猝然而至。751年的怛羅斯河畔,唐軍敗于阿拉伯鐵騎,被俘工匠意外將造紙術西傳,改寫了文明傳播的載體。隨后蒙古鐵騎的反復蹂躪,雖未能扼殺其商業韌性,卻預示了城邦獨立的終結。
粟特人的足跡不僅止于中亞,更深深烙印在中華文明的肌理中。布哈拉,作為“安國”故地,是連接中原的關鍵紐帶。
布哈拉的古城墻
(圖:壹圖網)▼
![]()
胡椒的傳入,點燃了中國人味蕾的革命;而涼州安氏的崛起,則書寫了粟特人融入中原的傳奇。從北魏東遷甘肅武威,到助李唐開國(安脩仁擒李軌),再到洛陽安菩墓志銘揭示的歸化歷程,粟特后裔在政治、軍事領域嶄露頭角。
最具顛覆性的,當屬安祿山——這位布哈拉安國后裔,其掀起的“安史之亂”不僅重創盛唐,更成為絲路貿易由盛轉衰的殘酷分水嶺。布哈拉的卡隆宣禮塔,形制隱約可見拜火教(索羅亞斯德教/祆教)光明塔的影子,無聲見證著信仰在伊斯蘭浪潮下的融合與更迭。
卡隆宣禮塔
(圖:壹圖網)▼
![]()
當撒馬爾罕的琉璃穹頂碎裂,布哈拉的駝鈴沉寂,粟特人最后的歸宿何在?將目光投向沙漠邊緣的希瓦古城。
阿拉伯帝國的東擴(8世紀)與“安史之亂”的爆發(755年),構成粟特消隱的雙重絞索。絲路斷絕,河中地區全面伊斯蘭化,粟特人被迫放棄母語與信仰,改名換姓融入他者。希瓦,這座因奴隸貿易而興的驛站,成為他們可能的精神避難所。
希瓦古城一角
(圖:壹圖網)▼
![]()
吐魯番出土的《張祖買奴券》,冰冷地記錄著粟特商人阿丑販賣胡奴的細節,揭示了其商業鏈條的殘酷一面。在希瓦的磚瓦間,拜火教的光明神密特拉化作清真寺的幾何藤蔓,古老的計量單位“巴特曼”仍在市集沿用,茶館銅鼓的紋飾暗藏消逝的圣火圖騰——印跡的碎片如調色板般交融。
那么,時至今日,粟特人到底在哪?現代基因學則提供了另一種證明:烏茲別克斯坦人血脈中流淌著15%-30%的粟特基因,集市少女深邃的眼窩、老樂師凸起的指節,仿佛是壁畫人物的千年回眸。
答案,也許就在這里
(圖:壹圖網)▼
![]()
為什么,要做一部關于粟特人的紀錄片?
45分鐘,三集紀錄片,濃縮概括了粟特這個民族的興亡史。
我們為什么要做這么一部“冷門民族”的紀錄片?這是因為——粟特,這個未曾建立龐大帝國的民族,其興衰本身便是一部深邃的啟示錄。
除此之外,粟特人的生存之地——中亞,從古至今對于中國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古代,這里是正兒八經的絲綢之路核心地帶,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商貿連接的必經之地。在現代,這里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首倡之地,也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先行區。
橫屏-陸上絲綢之路▼
![]()
土地的承載是人,過去的中亞,承載者是粟特人。
粟特人是天生的溝通者與搬運工,他們以商隊為筆,以金幣為墨,在長安與君士坦丁堡之間勾勒出最早的全球化雛形,推動了造紙術西傳、香料東輸等深刻改變人類生活的文明交流。
國博館藏的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刻畫的便是粟特人的形象▼
![]()
其消亡,是宗教更迭、帝國戰爭與小民族脆弱性的悲劇注腳。然而,他們并未真正消逝。
敦煌藏經洞的粟特文契約、西安何家村窖藏的異域金杯、現代基因圖譜的數據、以及絲路上永不消散的互鑒之光,都證明粟特人已超越實體,化身為歐亞交融血脈中一曲永恒的低語。
他們的故事,如同凝固在時光琥珀中的商魂,提醒我們:真正的永恒,不在于刀劍的征服,而在于連接與傳承。以古鑒今,知來時路,探未知路。
《尋找最后的粟特人》▼
![]()
![]()
![]()
“球局”考察,一直在路上
“球局”這次聯合參與制作的《尋找最后的粟特人》紀錄片,只是廣闊西域以西故事中的冰山一角。
畢竟中亞太大了,快接近半個中國。就以這部紀錄片的取景地——烏茲別克斯坦為例,“球局”去年也只是考察了塔什干、希瓦、布哈拉、撒馬爾罕四座主要城市,而烏茲別克斯坦還有諸如安集延、費爾干納、努庫斯等重要歷史名城。
更何況,在烏茲別克斯坦之外,中亞還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四國。
橫屏-“五大斯坦國”地理位置示意▼
![]()
偌大的中亞,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去實地考察、記錄的歷史遺跡,比如:哈薩克斯坦的塔拉茲、塔吉克斯坦的片治肯特和苦盞、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和奧什、土庫曼斯坦的梅爾夫以及真正的玉龍杰赤所在地。
(圖:壹圖網)▼
![]()
![]()
![]()
![]()
![]()
![]()
![]()
“地球知識局”海外考古考察之旅,從未止步!我們今年的探索腳步將繼續延伸,我們的足跡正深入更多未知的文明角落,我們依然會繼續展開海外考察活動,奔赴新的歷史場景,用鏡頭和學術探尋歷史的密碼,敬請期待后續推出的更多精彩紀錄片。
同時,“球局”今年實地考察活動已緊鑼密鼓展開。8月中旬,我們將“復刻”去年精彩的烏茲別克斯坦之行。
“球局”的更多考察團也在計劃啟航,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地球知識局”,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海外考察活動的最新信息。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