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是蜀漢的既定戰略目標,從劉備時代就確定好了,諸葛亮5次北伐,姜維11次北伐,雖然反對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但對蜀漢統治階層來說,北伐仍然是必要的,主要有三個原因:
1、戰略規則。
諸葛亮在隆中對戰略中說過一句很重要的話: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如果能占據荊州、益州,憑借天險拒守,西面跟少數民族交好,南面對南越進行安撫,對外跟孫權交好,對內治理好各種政事,天下一旦有變故,就派一名上將率領荊州的部隊向宛城、洛陽一帶進發,將軍您就親自率領益州的部隊出兵秦川,百姓怎么能不挑著糧食帶著水來迎接將軍您呢?
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戰略就是北伐中原
![]()
如果真的能這么做,那么功業就能成功,漢朝王室就能復興了。
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句: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這個戰略是諸葛亮為當時一無所有的劉備量身定做的,當時的劉備寄居荊州,為劉表充當雇傭軍,無寸土之地,手下將領只有關羽、張飛、趙云等人,即使如此,諸葛亮仍然能夠敏銳地提出自己的戰略規劃。
最神奇的隆中對戰略僅僅過了10年,幾乎就完成了前半部分的準備,占據了荊州一部分和益州,唯一需要的就是等待天下有變。
這個戰略是諸葛亮親自為劉備制定的,劉備也認可,如果不出意外,蜀漢就得執行這個戰略。
但是很可惜,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蜀漢失去了荊州這個戰略要地,隆中對就變得殘缺不全。
關羽大意失荊州
![]()
對于諸葛亮來說,制定這樣一個戰略絕不是一件易事,耗費了大量的心血,隆中對戰略就像是諸葛亮的孩子一樣,即使劉備沒有完成,諸葛亮依然要用畢生的心血來完成。
諸葛亮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的理想是像管仲和樂毅那樣出將入相,盡管他做到了,但諸葛亮更需要開天劈地一般的功績來證明自己的選擇。
為了完全自己的理想,也為了完成劉備的意愿,諸葛亮五次北伐,鞠躬盡瘁,累死在北伐的戰爭中。
諸葛亮去世后,蔣琬和費祎繼承了諸葛亮的職責與權限,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理想,蔣琬和費祎是消極北伐,他們沒法改變蜀漢的既定國策,只能消極對待。
姜維就不一樣了,他與諸葛亮同為理想人物,執意要繼續北伐的行動,哪怕魏國如此強大,諸葛亮和姜維都沒有退縮,而是把畢生的心血獻給了北伐事業,因為這是蜀漢的戰略規劃,是必須要完成的。
諸葛亮北伐
![]()
2、政權合法性。
劉備奮斗一生的目標是建立自己的政權,雖然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是對于政權來說,合法性是相當重要的。
袁術這么愚蠢的人,稱帝還知道要把自己往“代漢者當涂高也“的讖語上靠,為自己增添合法性。
劉備雖然說是漢室宗親,但并不代表他就有建立政權的合法性,他這個宗室出身的血緣已經很淡了,與當今皇帝的關系也非常疏遠了。
劉備稱漢中王時,搞了一個相當可笑的合法性,以東漢開國時期河西地區推舉竇融為元帥的例子,來增添合法性,這多少有點驢頭不對馬嘴,但劉備不在乎,他要的是合法性,手段無所謂。
稱帝也是一樣,劉備為了合法性,他建立了漢政權,然后供奉了兩漢所有的皇帝,自認為是漢朝的延續。
劉備政權的合法性來自漢朝
![]()
劉備稱帝是發生在曹丕篡位之后,曹丕代漢建魏,漢政權理論上就滅亡了,劉備又建立了漢政權,企圖借助合法性來為自己稱帝,這是劉備一輩子的理想。
劉備早年顛沛流離,屢戰屢敗,老婆孩子多次被人俘虜,自己多次打得全軍覆沒,但從來也沒有放棄理想,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稱帝的機會。
曹丕如果不代漢建魏,劉備還真不好找機會,曹丕一取代漢朝,劉備就立即對外宣傳再造漢朝,這是劉備這個政權立國的合法性。
這樣問題就來了,劉邦也好,劉秀也罷,他們建立的政權核心都在中原地區,也就是黃河流域,劉備這個政權可以偏安一隅的。
想要讓世人承認劉備的漢政權,劉備必須通過北伐來獲取勝利,并且還于舊都(洛陽或長安),這樣才能獲得認可,因此必須要北伐。
劉備
![]()
3、北伐才是唯一的出路。
很多人認為蜀漢只要韜光養晦,就能避免滅亡的命運,這完全是癡人說夢,曹魏政權的人口是蜀漢的4倍多,地盤是蜀漢5倍多,人才、城池、物資、兵力都是蜀漢的數倍。
如果雙方都休養生息的話,曹魏的發展速度至少是蜀漢的4~5倍,因為基數大,實力強,如果韜光養晦發展下去,曹魏的實力與蜀漢相比,只會越來越大。
真到了那個時候,曹魏滅亡蜀漢就更加容易了。
蜀漢如果休養生息,長年不打仗,軍隊就會失戰斗力,或者武備荒廢,或者邊防虛設,各種問題出現,只有不斷地北伐,才能凝聚人心,保持軍隊戰斗力。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蜀漢政權是三國最穩定的政權,中國歷史一直就是這樣,一個政權如果內部沒有統一對外,一定會發生內訌。
北伐
![]()
東吳政權內部爭權奪利很激烈,皇帝與權臣,權臣與權臣,導致皇帝被廢掉一個,權臣被殺兩個,東吳總共才四個皇帝。
曹魏也是一樣,曹爽與司馬懿爭權,最后曹爽被殺,司馬家族在魏國一手遮天,最終司馬代魏,三家歸晉。
蜀漢內部雖然也有政治斗爭,但明顯不如東吳和曹魏激烈,蜀漢的政治一直很平和,劉禪這個皇帝一直當到滅亡,政權還一直很穩定,這就是不斷北伐的原因。
如果不對外,一直會有內斗,這也北伐的一個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