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界先驅報內蒙古7月13日訊(郝榮)2025年7月12日,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在鄂爾多斯市草原如歌酒店展開。由中國紅樓夢學會、內蒙古紅樓夢研究會、鄂爾多斯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聯合主辦的“內蒙古《紅樓夢》沙龍·夏季版”以“《紅樓夢》與服飾文化及其青銅文化”為主題,通過學術分享、非遺展示與文旅融合實踐,搭建起經典文學與北疆文明的交流橋梁。
文化交融:從大觀園到草原青銅的千年對話
活動開場,87版《紅樓夢》經典旋律與內蒙古青銅文物影像交織,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宣傳片中遷徙的鹿群與草原牧歌相映成趣,瞬間將觀眾帶入“文學經典+地域文明”的沉浸式場域。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內蒙古紅樓夢研究會會阿勒得爾圖(陳鶴齡)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沙龍聚焦“服飾文化”與”鄂爾多斯青銅文化”雙主題,旨在以《紅樓夢》為媒介,連接中原禮教文化與草原游牧文明,“讓經典在當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
鄂爾多斯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副總經理王曉宇在致辭中提到,鄂爾多斯正以“文旅融合”為抓手,將《紅樓夢》中的服飾美學與本地羊絨產業結合,打造“中國絨都”品牌;同時,草原青銅元素已融入野生動物園LOGO設計,未來還將通過“紅樓服飾+青銅文化+羊絨元素+園區業態”的創新模式,推動文化資源轉化為文旅消費場景。他特別指出,野生動物園正以創建國家5A級景區為目標,致力于成為“既能觀賞野生動物,又能觸摸鄂爾多斯文化溫度”的綜合性文旅地標。
學術解碼:服飾符號與青銅文明的雙重敘事
服飾文化的文學密碼
《紅樓夢服飾圖鑒》作者李匯群教授以明清易代為背景,解析《紅樓夢》服飾的文學隱喻。她指出,書中“翡翠=撒花洋縐裙”等描寫不僅是物質奢華的體現,更通過“雀金裘”“鳧靨裘”等珍稀材質,暗喻貴族身份的不可僭越。例如“賈寶玉”的服飾描寫遠多于賈環,折射出嫡庶尊卑的封建倫理;黛玉與寶玉互贈荷包、手帕的細節,則揭示了服飾作為情感載體的深層功能。李匯群強調,《紅樓夢》服飾如同“流動的史書”,既承載著明清社會的等級秩序,也暗藏女性在禮教束縛下的身體敘事。
![]()
青銅文明的國際綻放
國際米蘭時裝周中國模特大賽推廣大使郝榮以“北疆文脈綻異彩,千年青銅耀米蘭”為題,分享了鄂爾多斯非遺文化在國際舞臺的突破。她提到,2025年米蘭時裝周“世界絨都非遺文化大秀”中,設計師將鄂爾多斯青銅器的動物紋飾與羊絨面料結合,打造出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現代審美的系列作品。例如,以青銅鹿首造型為靈感的頭飾,通過3D打印技術實現金屬質感與柔軟織物的碰撞,成為秀場焦點。賽事組委會還計劃將鄂爾多斯皮雕畫、蒙古族刺繡等非遺產品納入“城市禮物”,推動北疆文化走向世界。
![]()
傳承創新:非遺活化與文旅融合的鄂爾多斯實踐
活動現場,蒙古服飾非遺傳承人朝樂夢展示了蒙古族傳統刺繡與現代剪裁結合的設計作品。她以“盤角臥羊”青銅帶飾為靈感,將鎏金紋樣轉化為羊毛氈刺繡圖案,融入改良蒙古袍的袖口與領口,實現“文物紋樣活起來”的創新表達。
![]()
此外,內蒙古紅樓夢研究會與鄂爾多斯市文旅集團簽署入駐文旅大廈協議,未來將依托文旅綜合體平臺,開展《紅樓夢》主題展覽、非遺工坊等常態化文化活動。
值得關注的是,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作為本次活動承辦方,正通過“文化賦能”推動業態升級。園區不僅在夜游項目中打造《山海經》主題燈光秀,更將青銅銘文、紅樓詩詞融入游覽動線設計。例如,狼館展區以“天狼峪”為名,結合青銅劍紋飾打造景觀裝置,讓游客在觀賞動物的同時感受歷史文脈。
筆墨寄情: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
書法家席洪義以一幅“文潤北疆”書法作品為活動獻禮。作品以行草書寫,筆勢如草原駿馬奔騰,落款鈐印采用鄂爾多斯青銅器常見的云雷紋圖案,寓意經典與地域文化的交融共生。這一創作形式呼應了活動主題——正如《紅樓夢》服飾與草原青銅的對話,傳統文化正通過多元載體實現創造性轉化。
![]()
![]()
本次沙龍不僅是一次學術交流,更是一場“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動實踐。正如王曉宇在致辭中所言:“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傳承,更在于創新。”從大觀園的綾羅綢緞到草原青銅的雄渾古樸,從非遺工坊的一針一線到米蘭T臺的炫目設計,鄂爾多斯正以開放姿態,讓經典文學與北疆文明在碰撞中煥發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