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人工智能是不是一個新時代,可能仍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人工智能時代與前面的時代似乎有點不一樣,那就是人類通過指尖智慧,似乎只要想得到,就會做得到,但是至少你得想得到,提問與邏輯成為這個時代人類的核心能力。
教師呢?有人說人類有了人工智能,教師就不存在了。確實,我看到和體驗到的是課堂上傳統的授課無論我講得如何生動,學生們已經不耐煩了,與5年前隔了一個時代。
前一段跑馬拉松,見到一個小伙子給兩位女跑者當4小時私兔,我向他了解到,作為一個以專門給人當配速員為職業的教練,他每月收入可以達到2~5萬。為什么教練不會失業,而教師會呢?
傳道、授業、解惑,其實傳統的全人教師并沒有失業,失業的是被時代淘汰的工業時代的高度分工基礎上的教師:課堂、鈴聲、考試、作業、應試。隨著信息化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工業時代特有的產業分工和格局一定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但是,教練這種身份會加強,正如馬拉松教練比起體育教師更容易獲得時代的認同:你不必和我講更多的身體要領,陪我跑的時候糾正就好了。
AI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教師轉變為教練的能力呢?我認為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
1.配置良好的運動裝備與訓練條件。近期很多文科學生就業不好,我做過一個真正的統計,并不是文理工科的區別,而是訓練的區別,多數文科沒有嚴格的實驗項目保障,如同訓練場一樣,沒有不需要訓練的運動員,只有業余的運動器械。
2.搭建合適的學習社區與學習中心。如果問一名軟件工程師與馬拉松運動員,陪伴他最重要的人是誰,都會說是開發團隊與跑友,而不是教練,那么,教練應該干的事情就是為有同樣訓練訴求的學生搭建學習的“跑團”和及時反饋的學習中心,傳統的課堂會被學習者中心取代。
3.通過布置訓練任務而體現針對性的教練手藝。如同跑步有幾百種不同的跑步方法一樣,教育也有成百上千的理論,傳統的教師要么研究教學法,要么集中在應試,很少如同教練那樣針對性制訂個性化計劃。人工智能是一個好的支持系統,但是教練如何提問、如何組成自洽的閉環、如何落實到具體的學生訓練,就是一門手藝了。
4.通過動作糾正的過程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跑步過程中通過教練的計算思維中的抽象、分解、組合來訓練學生,完成以學生和訓練為核心,如糾正動作而強化“保持身體核心”的抽象思維能力、“加強擺臂”的分解思維訓練、“注意腳掌著地、腿不要抬太高、落地時抓緊彈跳”的組合思維訓練,代替了過去那種知識、技能、體驗等以教師為中心的分工體系。
5.通過賽場的指導與補給,讓學生保持更好的比賽狀況。5年前,中國馬拉松運動中途受傷和猝死人數相對較多,2024年馬拉松熱潮席卷各地,猝死幾乎沒有發生,原因就在于有更加專業的指導、補給和救援系統。今后的學生也是如此,專業的記錄和數據體系,如同運動手表一樣,通過大數據的支持和幫助,讓學習不僅變得輕松,還變得更加富有成效。
6.通過賽后的復盤循環迭代提高學生的水平。工業時代的學習目標是“為了變成對××有用的人”,而工業革命后杜威發現“教育即生長”,教育是一種提高的過程,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本文作者:
魏 忠
上海海事大學/庚商教育智能科技
文章刊登于《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5年第10期
引用請注明參考文獻:
魏忠.做個新型的手藝人:AI時代的教練(教師)修行[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5(10):12.
歡迎訂閱
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