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測評發布日期:2025年2月28日
作者丨Lisa Jhung
編譯丨TR100 Team
圖片丨來自原文
文章來源:Outside
蘇州攜動體育旗下“越野100”和“女子跑步”,是Outside旗下run.outside.com唯一授權中文媒體
在過去兩年里,一些品牌已經開始涉足或加倍努力開發既能在人行道上平穩行走,又能在山路上防止摔跤的鞋類產品。一些品牌,如Craft Sports wear和Salomon,已經推出了他們稱之為“Gravel”的鞋類,這也是為了順應砂石自行車運動的流行風潮。
交叉型跑鞋的種類在不斷增加,有多種新款跑鞋在不同類型的道路和小徑上表現出色。
我很喜歡人們對這一類別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因為我總是在一次跑步中混合著公路和越野跑,喜歡一雙能應付多種路面的好鞋。但我發現,真正的公路越野鞋和砂石鞋是有區別的。
![]()
公路越野鞋的優勢
一雙真正的公路越野鞋非常適合我最喜歡的街區環路:沿著人行道走,穿過幾棟房子,就到了一條從社區花園中間穿過的小路。在那里,我跑過木屑、雜草和硬土。走上人行道,在水泥地上跑了大約一英里,穿過兩條繁忙的街道,爬上四分之一英里長的陡坡。在1.3英里處,我跑到人行道旁的泥土帶,穿過高高的草叢,來到巖石單行道上,然后下到一個非常陡峭、松散的巖石山坡上,這里可以看到大石平原的絕美景色。穿過人行道旁一條非常狹窄、多風的土路。穿過一條鋪設好的街道。穿過草地上的巖石和車轍,在狹窄的單行道上奔跑,逐漸爬升,然后陡峭地到達我奔跑的制高點。從一條布滿石塊和車轍的防火土路下坡,路底有陡峭的木制臺階。在人行道上跑大約半英里的下坡,跳上人行道,穿過一條繁忙的街道。在水泥人行道上跑回家。
在跑步時,路面會從公路到山路來回變化幾次,我需要一雙能應付各種地形的鞋子。直接穿公路跑鞋,其緩沖性和靈活性在鋪裝路面上會提供平穩的騎行體驗,但在越野路段則缺乏牽引力、保護性和安全性。而越野跑鞋則會讓我在崎嶇不平的泥地路段保持穩健和安全,但在公路上會感覺笨重。
基本上,我想要一雙具有良好緩沖性和牽引力的鞋子,在公路上不會發出“哐當”聲,在泥濘路面上也能穩穩當當,讓我的腳既安全又舒適。我還希望鞋子“能跑”——像公路鞋那樣靈活,而不是像登山鞋那樣僵硬。
我在這條環路(以及我跑過的許多其他公路-步道路線)上跑過的泥土不是輕微的碎石,而是比碎石更崎嶇的泥土。因此,我需要一雙有抓地力的鞋,鞋面要能固定住我的腳。我不想讓我的腳在技術性的山路上滑來滑去,尤其是在上坡或下坡時。
![]()
砂石鞋的優勢
相比之下,砂石鞋的優勢就在于:砂石。它們的鞋面像公路鞋一樣輕便舒適,有一定的中足支撐力,只是不像許多越野鞋那樣強。它們的外底模仿砂石自行車輪胎,中間有小的鞋耳,外圍有較大的鞋耳,以便在抓緊松散的砂石時平穩滾動。穿上這種鞋紋的鞋子,就不用擔心像穿公路跑鞋那樣在松軟的泥土或砂石上打滑了。
如今的砂石鞋在經過修整的小徑(如大石水庫周圍的砂石路或高原的泥土小路)上跑步時,比純粹的公路跑鞋要快得多。它們在公路上跑起來也比大多數越野跑鞋順暢得多。但是,從公路到荒野的越野跑需要中足的支撐力和比許多碎石鞋更好的牽引力。
我的觀點是路跑鞋和砂石鞋是有區別的,兩者各有適用的時間和地點,我對兩者都很欣賞。以下是我目前最喜歡的兩類最新發布的鞋款。
公路和越野交叉型跑鞋推薦
▎▎▎▎▎
![]()
這雙鞋已成為我從公路到山路的最愛,主要是因為它的中足抓地力足夠安全,讓我在崎嶇的山路上也能信心十足,而不僅僅是平坦的碎石路。這種安全感要歸功于飛線技術——將鞋帶與鞋墊下方的strobel板連接起來的線,輕便而結實。耐克的ReactX中底泡沫在路面上感覺很活潑,而在山路上又不會太厚或太有彈性。大底橡膠——耐克的全地形復合材料(ATC)——不如耐克Ultrafly越野鞋上的Vibram Megagrip那樣抓地力強,但低輪廓(3.5毫米鞋耳)在技術性越野跑道上表現不錯,在公路上也相當平穩。我還喜歡橡膠包裹鞋前部的設計,這樣在踢到石頭和樹根時可以保護腳趾。
最適合想要一雙舒適、美觀、真正的多功能鞋,既能應付崎嶇的山路,又能在公路上相對平穩地行走的人。這是一款不錯的旅行鞋。
▎▎▎▎▎
![]()
這款鞋是我去年的首選,現在仍是我最喜歡的公路越野跑鞋之一。充足的緩沖(后跟40毫米,前掌34毫米)讓這雙鞋在堅硬的路面上,無論是公路還是科羅拉多州超級堅硬的泥土,都能感覺非常好。中底和外底的后跟和前掌部分是解耦的,允許每個部分稍微獨立移動,我發現這在巖石地形和人行道上都很有效。它的靈活性讓你在公路上跑得更順暢,而在山路上,當它在巖石周圍變形時,又能給我帶來敏捷性,這種獨特的騎行體驗讓我非常享受。外底的3.5毫米鞋耳——有的較小,有的較大——能很好地抓住松軟的路面和巖石,同時又不會太深,以至于在路面上感覺累贅。一體式網眼鞋面穿著舒適,但在技術性較強的越野路段,我有時會希望鞋面能提供更多的支撐/支撐力。
最適合喜歡鞋底靈活、緩沖性強、鞋面舒適、抓地力足夠,能應對輕度技術性山路的人。
▎▎▎▎▎
![]()
這款鞋讓我大吃一驚,也許是因為它不起眼的外觀——單網眼鞋面非常光滑,在一定程度上隱藏了鞋內的一些關鍵性能。網布本身可以阻擋碎石,在新雪中也能很好地排出濕氣,盡管它并不一定具有防水功能。網眼下面是一個織帶系統,將中足的鞋帶連接到鞋墊下面(有點類似耐克的飛線系統)。這樣做的效果是讓我在應對技術性地形時能夠牢牢站穩腳跟,而不會感覺腳在鞋內打滑。在公路上,專有的Helion泡沫(注入氣體以提高輕量化和回彈性)和On'sCloudtecpods在腳下感覺反應靈敏,而3毫米的牽引耳并不笨重。中底插入的雙管半柔性速度板增加了腳下的穩定性和響應性,并帶來了經典的On騎行體驗。不足之處:鞋舌較薄,鞋帶較細,對腳面造成一定壓力。
最適合On鞋的忠實擁躉,那些希望在崎嶇山路或碎石路上擁有超凡的腳感、穩定的騎行體驗和響應速度的人。
公路和碎石交叉型跑鞋推薦
▎▎▎▎▎
![]()
Craft推出的Xplor是砂石鞋中的佼佼者。大底圖案——中間較小的鞋耳和周邊較大的鞋耳——意在模仿砂石自行車輪胎。這是該品牌與自行車品牌Vittoria共同開發的設計,它能抓緊松軟的泥土和砂石,同時在光滑堅實的路面上也能保持不動。卡夫特專有的Px泡沫(后跟下40毫米,前腳下34毫米),為公路和堅硬的泥土/砂石路面提供了一個生動、有趣、節省關節的平臺。中底從鞋面明顯外擴,與充足的泡沫相結合,創造了穩定的穿著體驗。當地形轉為偏坡、陡峭或技術性路面時,我渴望中足的抓地力能帶來更靈活的感覺。
最適合從公路到砂石、從公路到平路、平地、砂石的跑步者。
▎▎▎▎▎
![]()
這是一款非常舒適、平穩的跑步鞋。該品牌的CloudTec Phase技術——中底由Helion泡沫(一種注入氣體的Pebax混合物)制成的開放式豆莢——柔軟舒適。鞋頭有輕微的彈力,這似乎有助于它在公路和輕度越野地形上平穩滾動。外底采用了該品牌的MissionGrip低調鞋耳,即使在巖石上也能很好地發揮作用。不過,這雙鞋讓我無法將其列入“最愛”名單的原因是,它的鞋面有些松垮。它的鞋面很舒適,但對我這只窄腳的固定不夠牢靠,無法讓我放心地在巖石和車轍上跳躍。盡管如此,如果你一直穿著它在碎石路上行走,這仍然是一款滾動順暢、用途廣泛的鞋子。
最適合希望在公路、小徑和輕型山路上獲得超順暢騎行體驗的人。
▎▎▎▎▎
![]()
DRXDefy Grvl是薩洛蒙(Salomon)在跨界鞋領域的一次嘗試。與Craft XPLOR一樣,大底也是仿照砂石自行車輪胎設計的,中間有小凸耳(不過只在前腳掌下方),四周有較大的楔形凸耳。這種花紋在砂石和松軟的泥土上都能很好地發揮作用。該品牌的主動底盤(Active Chassis)由致密泡沫制成,可提供導向作用,與本榜單中的其他鞋款相比,這款鞋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款穩定的公路鞋。大底/中底中間的負空間也增加了減震效果,增加了類似公路鞋的感覺。鞋面的結構足以防止雙腳在山路上滑動,但這雙鞋更適合在溫和而非崎嶇的地形上穿著。
最適合尋求輕度穩定性的越野/砂石越野鞋。優先考慮輕便型鞋子的人。
▎▎▎▎▎
![]()
我將挑戰者7列入本季綜述的“砂石”部分,主要是因為它在處理技術性地形方面不如其他幾款鞋。我把這歸咎于厚重的中底(男鞋31毫米/26毫米,女鞋29毫米/24毫米),這讓它更像一輛怪獸卡車,而不是忍者。它能在地形上滾動,但缺乏中足的穩定性和地面感,這讓我在技術路線上有些畏首畏尾,盡管它有4毫米的鞋耳,由相當基本的耐磨橡膠制成。該公司表示,大底圖案——中間的小凸耳、鞋周圍的大凸耳——的靈感來源于砂石自行車輪胎,挑戰者ATR7在平滑的砂石地形上穿著非常舒適,也很有能力。
最適合Hoka愛好者、追求最大舒適度的人、體重較大的跑步者、在砂石路面和公路至平緩小徑路線上跑步的人。■
![]()
麗莎·鐘(Lisa Jhung)
是一名自由記者、編輯和作家,
居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
主要撰寫有關跑步、戶外運動及裝備的文章。
她是《Trailhead:關于越野跑的所有事情》
和《跑步并不糟糕:如何愛上跑步
(即使你認為自己討厭跑步)》的作者。
麗莎還為Outside雜志測試越野跑鞋、
公路跑鞋和其他戶外裝備,
她負責協調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
一支女性鞋類測試團隊。
投稿、應聘兼職作者,請聯系
trailrunner@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