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第五屆中國血液學科發展大會(CASH)淋巴瘤/骨髓瘤專題論壇在津啟幕。論壇邀請國內血液腫瘤領域知名專家,圍繞淋巴瘤和骨髓瘤的基礎、臨床以及轉化研究國內外最新的研究結果進行分享,引領未來我國淋巴瘤/骨髓瘤的研究方向。
![]()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血研所”)臨床首席專家邱錄貴、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馬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趙維蒞擔任論壇主席并致辭。
![]()
馬軍教授在致辭中對CASH的召開表示祝賀,并寄語年輕的醫務工作者能傳承老一輩專家的開拓精神,推動中國的血液學大力發展與國際接軌。
![]()
趙維蒞教授在致辭中表示,CASH在2025年初舉辦意義非凡,為行業帶來中國血液學科的最前沿進展,鼓舞著全體血液同仁能齊心協力勇攀高峰。
![]()
在學術報告環節,趙維蒞教授以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基礎研究臨床轉化為例,向大家介紹了APL的轉化醫學理念應用于淋巴瘤,深入解析分子發病機理,將組學數據應用于臨床,簡化的分子分型體系,結合臨床特點、病理、放射組學,以達到精準治療,提升療效的目的。
![]()
江蘇省人民醫院朱華淵教授分享了《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療之外的選擇》,他表示,在慢淋分子靶向藥物時代,化學免疫治療依然可以達到滿意的療效,但發生雙耐藥患者和Richard轉化患者仍然不可治愈。他提出,在此前提下,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雙特異性抗體聯合小分子靶向藥物、CAR-T治療仍顯現出治療潛力,CAR-NK也展現出部分療效反應。
![]()
浙江大學醫學附屬第二醫院錢文斌教授報告題目為《細胞免疫治療在淋巴瘤中的現狀和未來》,他介紹了CAR-T產品的臨床試驗和真實世界結果、CAR-T的橋接治療、CAR-T治療的聯合策略、CAR-T治療的毒副作用及管理以及CAR-T相關的生物標志物。他提出,CAR-T臨床試驗的療效在真實世界也可以實現,CAR-T開啟復發難治血液系統疾病治療的新格局。
![]()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徐衛教授分享了“霍奇金淋巴瘤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未來之路”。他認為,霍奇金淋巴瘤作為最具有治愈潛力的腫瘤之一,遠期毒性影響治療效果,基于中期PET評估結果指導治療,可以提高療效降低治療相關毒性。徐衛教授介紹,研究者們還在積極探索霍奇金淋巴瘤治療反的新興生物標志物,TARC可以作為PET的重要補充,循環腫瘤DNA(ctDNA)可輔助霍金淋巴瘤鑒定腫瘤細胞亞型和評估腫瘤微環境。
![]()
徐州醫科大學徐開林教授以“CAR-T研究的原動力”為題,闡明CAR-T治療臨床問題中的科學問題。他指出,CAR-T細胞治療近期療效極佳,但遠期療效不盡人意,仍存在復發,BCMA CAR-T在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取得很好的療效,但患者復發后的治療仍是關注重點,GPRC5D CAR-T在BCMA CAR-T治療復發的患者中顯示出療效,新靶點的發現對于CAR-T耐藥的克服有重要意義。
![]()
邱錄貴教授盤點了中國多發性骨髓瘤研究,他介紹,2024年中國研究者們在骨髓瘤的指南寫作、精準治療的探索、免疫治療、少見漿細胞領域研究以及基礎及轉化研究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貢獻,然而我們目前仍缺乏改變臨床實踐的大型III期臨床研究,基礎及轉化研究領域的原創性不足,在國際上的地位有待進一步提升。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陳文明教授在報告中分享了高危骨髓瘤的定義與治療。他指出,在骨髓瘤治療新藥時代,對高危骨髓瘤患者的判斷應更為謹慎,Del17p比例超過20%有預后價值,TP53發生單基因突變即為高危因素,Del(1p32)雙丟失有預后價值。他同時表示,對于骨髓瘤患者的治療應更為規范,高危骨髓瘤患者可以考慮更為積極的四藥聯合治療,或加入化療藥物。
![]()
中國血液學科發展大會是血液學領域開年盛會,本次淋巴瘤/骨髓瘤專題論壇的舉辦為本年度淋巴瘤/骨髓瘤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勵血液學領域臨床醫生和科研工作者們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為血液學科發展貢獻力量。
2025 CASH直播回放已上線!
掃碼添加小助手,
獲取回放鏈接
內容來源 | 公眾號: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
排版 | 趙微
審核 | 方玥立、賈冬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