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評閱讀分享書籍:取其精華(2)《自卑與超越》(奧地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人在生活中的表現,都蘊含了其中的意義,其表現的背后,正在述說著某件事情。而最能顯露一個人秘密的,是他的記憶,記憶代表了一個人生活的故事,能使他想起自己本身的各種限度和環境的意義。
![]()
如果一個人總是懷著憂郁和悲傷的情緒,他的記憶中可能都是過往不愉快的故事;但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是樂觀的,他的記憶中就會偏向擇取快樂的回憶。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早期的回憶判斷他的生活樣式的根源,同時也能根據人的記憶判斷他的人生觀。
![]()
這是一個女孩子對童年的回憶:“自從我妹妹出生之后,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以她為先,我必須要照顧她,所以我甚至不能自己一個人出去玩,作為姐姐,我必須事實都得讓著她,父母總是偏愛妹妹,她的出現讓我的生活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愛,我的童年被忽視,因為妹妹,很多時候我得放慢自己的節奏去等她。”
![]()
對于這個女孩子來說,她的回憶被妹妹帶給她的不快樂占有,她不能體驗到當姐姐的好處,也無法留意到姐妹共同合作的利益,當她從自己的回憶中提取這一切關于妹妹所產生的不愉快經歷時,她的情緒便是不愉快的。
![]()
那么這個能說明她的童年的經歷就沒有一件開心的事情了嗎,這個不能肯定,但是我們從她的回憶錄中看到的這些片段,可以推論,她的童年中,不愉快的事情帶給她的傷害,比快樂的事情,讓她更深刻。
![]()
這個女孩子的經歷會對她造成什么影響嗎?如果說她始終無法找到與妹妹快樂的那一部分回憶,在她以后的生活中,她可能會不喜歡比她年輕的女性,她始終會認為與比她小的女性在一起,就是在妨礙她,除了阻礙她的利益,還會讓她不開心。
![]()
于是我們通過這個女孩的回憶,不難判斷,她為什么很容易對比她年輕的女性心產生妒忌之心,她所排斥和逃避的,并不是她現在討厭的某個人,而是兒時的不愉快的經歷。至于為何要剖析一個人行為背后的意義,最好的結果是能解決問題,而不是譴責一個人的動機,通過行為的分析,我們能更深入了解癥結所在,并且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本文作者:尚鈺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