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楓
說起梁溪飯店,恐怕沒多少無錫人不知道的。但對其曾經神秘的過往知道的人就不一定多了。
梁溪飯店是1954年開業的,因地處當時的時郎中巷而取名時郎中巷招待所。上世紀七十年代隨地名更改為時新巷招待所,1978年為適應對外開放的接待和經營需要,再次改名為梁溪飯店。
當時的招待所是純粹的內部接待使用,不對外開放。梁溪飯店是一個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的招待所,園內假山池塘、古樹名木,十多棵參天的雪松和沿圍墻生長高大的冬青掩隱了大半個庭院,加上灰黑色的圍墻,整日緊閉的鐵門,充滿了神秘和幽靜。梁溪飯店除了靠近中山路的六號、七號樓外,還有就是上世紀初無錫的商業巨賈王禹卿先生的三幢洋房和籌建了與林彪有關的“地下行宮”,以及一些其他用房,占地大約三十多畝。是當時無錫市內唯一的花園酒店,深受賓客喜愛。
![]()
風格迥異的洋房
說起梁溪飯店的洋房,還真的很有個性:按建造先后,有英式風格的西樓、法式風格的中樓和美式風格的東樓,后分別取名為“齊眉居”“天香樓”和“春暉樓”。目前,對這三幢洋樓是在保護中使用。
王家自抗日戰爭開始,舉家搬到上海等地居住后,這里先后曾被日本鬼子占用,抗戰勝利后由當時的國民政府所用,解放后為蘇南行政公署等辦公用房,直到1954 年改為招待所。
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對齊眉居進行大廳等改造時,將地板拆除換成磨礬石地面,我在地板下撿拾到兩只金鼠牌香煙盒。煙盒上胖乎乎的金光閃閃的老鼠形象非常可愛。煙盒幾十年在地板下仍保持完好,可見當時對房屋建造的防水處理有多好。我們現在一般能看到的齊眉居是三層樓,其實它是四層樓,四樓是個暗樓,一般情況下飯店工作人員都不準上去的,當時也只是被外事辦公室作為國際交往中禮品的倉庫使用。在主樓的西側,還有一排三層小樓,我們稱為小西樓。小西樓一層是飯店倉庫,二、三層當時作為飯店員工宿舍使用,時任無錫市市長的王宏民也住在這里,王市長要求房內不裝空調,只是裝了一只菊花牌大吊扇,可見王市長的生活作風多么簡樸。
天香樓的浪漫是刻在骨子里的,那種法式風格從進入大門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得到。紫銅鑲嵌的壁爐,配以全銅的吊燈,加上一人多高的深棕色護墻板,就如我們只能從電影里才能見到的華麗和精彩。
天香樓原來也是作為客房使用,后來改為餐廳。天香樓同樣和齊眉居一樣有個副樓在后面。副樓為三層,下面兩層為營業用房。三樓當時則是飯店管理的重點區域——總機機房,也同樣一般員工不得進入。由于當時招待所的特殊原因,總機是有連接市委總機的內部線路的,后來又增加了外辦及所屬的太湖飯店、湖濱飯店、中國旅行社、外事汽車公司等等部門和單位的內部線路相通。記得1986年南京軍區作戰會議在梁溪飯店召開,整個飯店全部被軍區接管,從門衛到總機全有軍人值守,飯店對外電話全部切斷,如有需要,只能通過軍區電話轉接。我為配合軍區對總機的接管,到機房去還被腰跨手槍的崗哨盤問過。還有1989年特殊時期,無錫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安排在梁溪飯店,而天香樓作為飯店的指揮和中樞中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直面中山路的春暉樓就處處體現了美式的精煉。進入樓道,一張直通三樓的轉盤樓梯特別吸引眼球,墨綠色的踏步,精致的鐵藝扶手,隨著樓梯的上下而旋轉,猶如優美的五線譜圖那么具有的節奏和靈動。據說,一樓朝向大門的門廳,建造初期時用作舞廳的,舞池中的馬賽克地面非常精美,后加裝了地板,不知道有誰還能有幸一睹原來的風貌。
![]()
梁溪的花事
1.櫻花
梁溪飯店七號樓身下原本是和整個酒店園林相連的一角。兩棵高高的雪松邊上是一排沿墻而長的冬青樹,極像一排密密的哨兵,整齊的站立在圍墻的一側。由太湖石壘起的假山矗立在酒店廣場東南一隅,還有一個連通的山洞,常是周邊居民家孩子玩要的好地方。幾棵名貴樹木在杜鵑花、迎春花等灌木叢的簇擁下,一季一景,很是適合休閑度步。
當然,在這一角,最為顯眼的還要數五六棵看上去很年久的櫻花樹,與六號樓前的兩棵櫻花樹遙遙相應,使整個酒店的前廣場映襯在綠色的樹影下,更顯得神秘和靜謐。
每年的三四月份,滿園的櫻花開放,那樣的熱烈,那樣的燦爛,恰似在廣場上空蓋了一層厚厚的粉色絨毯。微微的春風一吹,無盡的花瓣像雪花一樣四處飄散,也如彩蝶紛飛,浪漫無比。
記得在學校讀書上語文課時,還就《桃花源記》一文中的“落英繽紛”是描寫花開還是花落的疑問問過老師。而在這時,一個“落”字,無論是花開樹上還是花落地上,都是那么的自然和恰當。看著滿天滿地的櫻花,就連每日清晨清掃院子的老所長(原來是招待所,后來改稱老總了)也停下不再清掃了,舍不得將落滿一地的粉色花瓣掃去留在地面,充當一層美麗的花毯。
花開末期,點點翡翠般晶瑩的嫩葉不經意間在花叢中露出,那種粉和綠相嵌的嫵媚,更是讓人陶醉。
隨著七號樓的建造,此景再也無法找尋,但櫻花,卻要早過太湖黿頭渚的櫻花林好多好多年的……
2.杜鵑
天香樓門前的小園林,是梁溪飯店內最具特色的景觀,假山亭臺,小橋流水,花木池塘,極具江南風格。西高東低的地勢,一股潺潺細流由西側的山頂順勢而下,在池塘邊上形成一個小小的瀑布直瀉池塘,由于落差的緣故,那嘩嘩的水聲很是清脆。每日清晨,伴隨著鳥兒的鳴叫,匯織成一首首悠悠的江南絲竹行板,引入人勝。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假山的東面,由當時無錫的古建筑大師專門設計建造了一個涼亭,給整個園林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在涼亭的下方,兩棵杜鵑花煞是搶眼,這是被譽為杜鵑之王的“梁溪杜鵑”,如此之大,據說在整個無錫都不多見。每年春季開花,一棵玫紅,紅的嬌艷;一棵粉紅,粉的嬌嫩。盛花時節,成百上千的花朵密密麻麻的遮去東面假山的一半,立在路口,甚是奪目。引無數賓客拍照留影。
時至今日,兩棵杜鵑花開依然,每年如約而至,將美麗送到梁溪。
文章來源:《梁溪書友》,有刪減
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