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舉行了一場關鍵聽證會,就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合法性聽取相關辯論。
今年4月,美國多家企業與12個州組成聯盟共同起訴特朗普政府,質疑其未經國會授權就對全球多國發動關稅戰的合法性,這場官司后來一路打到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這次最高法院的聽證會持續了兩個半小時,雖未作出最后裁決,但依舊吸引了廣泛關注,因為它不僅是影響近1萬億美元關稅去留的關鍵博弈,更是透視美國司法體系右傾民粹化的重要窗口。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素描。
影響萬億關稅命運的重磅案件。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以“貿易逆差構成國家緊急狀態”為由,未經國會授權單方面推出“對等關稅”政策。
這一粗暴政策,不僅招致國際社會普遍抵制,也引發了美國國內對其政策合法性的強烈質疑,不少企業、地方政府聯合起來,訴諸法律手段,向特朗普發起猛攻。
涉嫌違憲,層層裁決。
今年4月,教育玩具制造商Learning Resources和Hand2mind在華盛頓聯邦地方法院提起訴訟;紐約酒商V.O.S. Selections等企業則聯合12個州,共同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起訴,指控特朗普政府的做法“違反憲法授權原則,構成生存威脅”。
5月28日,國際貿易法院作出裁定,認為特朗普無權援引IEEPA征收上述關稅,關稅政策違法越權。
特朗普政府隨即提出上訴,8月29日,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又以7:4的投票結果維持原裁決,但將裁決生效期推遲至10月14日。接連敗訴后,特朗普政府只能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其實本案的核心爭議在于,行政權與立法權的界限。IEEPA文本從未提及關稅授權,而美國憲法明確規定征稅權屬于國會,很明顯,特朗普代表的行政權越界了。
激烈辯論,結局待定。
11月5日,聽證會如期召開,在兩個半小時的激烈辯論中,多數大法官對政策合法性提出質疑,認為關稅政策涉及行政權力擴張。
但仍有2位大法官站在了特朗普一邊:卡瓦諾大法官援引尼克松時期的歷史先例,暗示國會有意賦予總統應對緊急情況的靈活權力;阿利托大法官則通過國家公園管理權的類比,探討IEEPA條款可能隱含的關稅征收權。
根據美國最高法院的運作程序,聽證會口頭辯論結束后,大法官需通過提問澄清法律爭議,隨后進入閉門討論、投票和意見書撰寫等程序,最終裁決通常耗時數月。
美媒稱,最高法院預計在明年6月底前做出裁決。但鑒于最高法院目前采取超快速審理程序,裁決最快可能在今年年底前作出。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日趨保守化的美國最高法院。
在這場關稅合法性辯論中,雖然對特朗普政策持質疑態度的法官占據多數,但目前距離最終判決仍有一定時間,特朗普仍有充足機會影響更多保守派法官態度。
畢竟目前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中,有6名是保守主義者,他們對特朗普具有天然的親近感,這就決定了最高法院在多數情況下,會作出有利于特朗普的裁決。
法院陣營,趨于保守。
美國最高法院趨于保守的直接原因,源于特朗普對大法官的人事安排。
第一任期內,特朗普成功提名并讓國會通過三名保守派大法官——戈薩奇、卡瓦諾、巴雷特,使得保守派大法官人數增至6人,形成壓倒性多數。
因此,在最近的一系列判決中,保守派大法官幾乎全數站在特朗普一邊。
由于大法官終身任職,其作出的判例難以通過常規政治過程改變。這意味著即使未來政治風向轉變,這些判決仍將長期影響美國司法。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合照。
案件裁決,明顯偏向。
由于保守主義大法官優勢明顯,美國最高法院在關鍵問題上,屢屢作出有利于特朗普的裁決。
6月27日,最高法院以6:3作出判決,指出聯邦地區法院原則上無權發布“全國性禁令”,從程序上為特朗普政府發布的“出生公民權”行政令掃清障礙。
7月14日,最高法院以6:3的投票,否決了馬薩諸塞州一名聯邦法官發布的禁令,助力特朗普政府繼續推進教育部裁員計劃。
9月22日,最高法院應特朗普的緊急請求,暫時批準其解雇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民主黨籍委員麗貝卡·斯勞特,進一步擴大了總統罷免官員、重塑獨立機構的權力,為特朗普“想開誰就開誰”鋪路。
這一系列的判決反映出,最高法院已成為保守派推行政治議程的重要平臺,司法中立性正在遭受意識形態對立的侵蝕。
正在潰敗的美國政治體制。
當前,最高法院的保守主義傾向對美國權力結構產生了系統性影響。
“三權分立”體制明顯失衡。
在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中,聯邦最高法院一直被視作捍衛憲法權威、維護司法獨立、確保權力制衡的關鍵力量。
但是如今,隨著最高法院日益保守化,其司法機構角色發生重大轉變,美國的權力體系逐漸向“行政主導+司法背書”加速轉型。
彭博社曾對特朗普這種權力運作模式作出總結:一是用總統行政令迅速切斷傳統政策流程;二是繞開國會,在預算與組織層面制造事實既成;三是通過“影子判決”機制,讓司法系統用“不干預”的方式為行政行為蓋章。
在這種模式下,國會制衡、司法制衡逐漸失效,“三權分立”退化為特朗普個人“合法化威權”的空殼。
司法公信力面臨嚴峻危機。
由于最高法院多項裁決趨于保守化,司法公正性正遭遇嚴峻挑戰。
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數據,高達43%的美國人認為最高法院過于保守,最高法院的整體支持率也已跌破40%。
此外,各類案件裁決均以6:3比例通過,極有可能讓公眾產生“法院=黨派工具”的認知,最高法院幾百年來積累下的信用和聲望岌岌可危。
這場關于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判決,本質上是對美國權力結構的壓力測試。無論判決結果如何,美國的司法公正性危機都將暴露無遺。
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曾經說過:“所有帝國的衰落,都始于內部治理的潰敗。”
這種潰敗,正在今天的美國上演……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