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九月十八日,公歷十一月七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民間有春種、夏耘、秋收、冬藏的說法,意思就是萬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長,在秋天收獲,在冬天休藏。立冬象征著冬季的開始,萬物進入休養和收藏的狀態。古代社會,立冬被視為重要的節日,天子會舉行迎冬祭祖等儀式,以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今天立冬節氣,記住“吃二樣,做二事,忌二事”習俗,安康順遂入冬季!
![]()
一、吃二樣
1、吃餃子
農歷九月十八日立冬節氣,北方地區吃餃子是普遍的傳統習俗。餃子的形狀類似耳朵,寓意著“補耳朵”,以免在寒冷的冬天凍傷。立冬節氣吃百財餃子,寓意好運連連,團團圓圓,吃餃子不僅是味覺的盛宴,更凝結著人間百味,祈福安康。
![]()
食材:白色面團、粉色面團、豬肉餡、大蔥碎、胡蘿卜、油、料酒、生抽、姜、五香粉、蠔油、鹽、雞精
![]()
做法:1、胡蘿卜擦成絲狀,胡蘿卜絲用開水燙一下,將胡蘿卜切碎,蔥白切碎、攪拌均勻即可。2、和成兩個面團,其中粉色面團加入了少許紅火果粉和面,反復揉成光滑的面團。3、將兩種顏色的面搓成條狀,白色面略短是因為一會還得稍搟一下,然后用白色面包住粉色面。4、將白色面包住粉色面,封口捏緊,揪出均勻的劑子,將劑子搟成餃子皮。5、餃子正常包好,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同時推褶皺即可完成漂亮餃子的造型。6、百財餃子包好了,顏色粉白之間很漂亮。7、鍋中水燒開后,下入餃子煮制。煮至餃子飄浮在上,而且餃子鼓起即可。8、百財餃子撈出裝盤餡香味美,粉與白相間,顏色美觀,誘人食欲。
![]()
2、吃羊肉
民間俗話說“立冬吃羊肉,一冬暖融融”。立冬天寒氣重,可以多吃羊肉,羊肉性溫,能御風寒。而且這時候的羊肉最肥美,營養價值也高,是立冬進補的不錯之選。羊肉湯是著名的小吃,全國各地均有羊肉湯的做法,以北方羊肉湯吃得最多。山東的“單縣羊湯”,陜西的“羊肉泡饃”。
![]()
食材:羊肉、羊雜、小蔥、料酒、鹽、香菜、姜片、雞精
![]()
做法:1、羊脊骨和棒骨都可以,不過因為脊骨里面有骨髓,一般羊蝎子帶尾巴的話,上面的肥油非常多,可以稍微切下來一些。2、羊脊骨焯水,羊肉片/羊雜焯熟。一部分蔥切碎、香菜切碎。3、焯水后的脊骨撈出,放入煮鍋。加入蔥姜八角香葉,加水沒過材料,怕膻味加點料酒。然后一頓猛煮,開鍋后轉小火慢慢煮,大約三個小時。4、時間差不多了,湯色發白,就煮好啦,這時候就根據口味,放入羊肉/羊雜,加蔥碎、香菜碎、鹽、胡椒、醋、辣椒。辣椒可以利用剛才的羊油,做成羊油辣子,很好吃。5、干辣椒干鍋燒熱,用搟面杖碾碎,熱的時候不脆沒法碾,取出稍涼馬上就脆了。羊肥肉下鍋煎出油,羊油渣子碾碎,和辣椒碎混在一起。再加入鹽,花椒粉,芝麻粒,羊油燒熱澆在上面拌勻,不要太香。
![]()
二、做二事
1、祭祖
立冬節氣,許多地方會舉行祭祖活動,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祈求來年的豐收與平安,這一習俗體現了人們對祖先的緬懷與敬仰。到了立冬節氣,秋收的糧食已經入庫,開始進入農閑時期。祭祖典禮完了以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各路宗親,大家開懷暢飲,互訴親情。
![]()
2、腌菜
立冬是制作腌菜的最佳時期,因冬季蔬菜較少,民間習慣將蔬菜腌制以備冬季食用。特別是冬季異常寒冷的東北地區,立冬腌菜那是必需的,否則,大雪一下家里沒有儲存的菜是不行的。
![]()
三、忌二事
1、忌生冷食物
立冬節氣,人體的新陳代謝逐漸減慢,消化功能也相應減弱,進食生冷食物會對消化系統產生負擔,容易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生冷食物也會使人體的陽氣受到損傷,降低體內的陽氣溫度,對身體健康不利。
![]()
2、忌早起
立冬節氣到來,室外溫度降低明顯,陰氣比較重,一些長輩年紀大的人不宜過早出門,因為他們的身體機能相對較弱,抵抗力較差,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從而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增加感冒的風險,若太早出門,心血管收縮比較不舒服。古代俗話說:“立冬一日,水冷三分”,立冬非常寒冷,外出容易感冒生寎。
![]()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