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賽力斯11月5日在港股上市首日破發后,11月6日上市的4只新股有3只出現破發,港股市場新股破發風險驟然提升。
11月6日,旺山旺水、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均勝電子在港交所上市交易。其中,生物醫藥企業旺山旺水高開近185%,成為當日新股市場最大亮點;而自動駕駛領域的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均勝電子的股價均跌破發行價。
打新投資者在“穩賺不賠”的期待中,正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業內人士指出,近期破發案例頻現,表明港股新股市場破發率正在上升。在當前港股市場行情比較火熱的背景下,部分發行人及其股東對新股估值預期過高,當市場情緒回歸理性時,高估值新股便面臨破發風險。
超額認購難擋上市首日破發
11月6日,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均勝電子在港交所上市交易,但上述3只股票開盤就跌破發行價,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盤中最大跌幅均在14%以上,均勝電子盤中也一度跌超9%。截至收盤,小馬智行跌9.28%,文遠知行跌9.96%,均勝電子跌8%。
小馬智行此次港股IPO共計發行約4825萬股,綠鞋后集資額可達77億港元,成為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行業規模最大IPO。2024年11月,小馬智行在美國納斯達克以股票代碼“PONY”成功上市,成為“全球Robotaxi第一股”;不到一年后在港股掛牌,標志著正式構建起“美股+港股”雙重主要上市架構。
小馬智行發布的分配結果顯示,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小馬智行獲得了15.88倍的超額認購;國際發售部分也獲得了7.72倍的超額認購。
同行業的文遠知行也在當天上市,但也遭遇破發。文遠知行此次港股IPO,公司全球發售股份(綠鞋前)合計8825萬股,回撥機制觸發后,公開發售股份1765萬股、國際配售股份7060萬股,每股定價27.1港元,募資總額(綠鞋前)達23.9億港元。
文遠知行發布的分配結果顯示,香港公開發售部分,文遠知行獲得了73.44倍的超額認購;國際發售部分也獲得了9.85倍的超額認購。
在自動駕駛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此次在港股上市,不僅能讓兩家公司獲得更多資金支持,還有助于兩家公司在全球自動駕駛商業化市場中搶占先機,加速技術落地與規模擴張。
均勝電子在公開發售階段同樣獲得超額認購。均勝電子的發售結果顯示,公司此次港股IPO,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得了147.67倍認購,國際發售部分獲得了9.78倍認購。
為何認購熱度與市場表現形成反差?
為何認購熱度與市場表現形成如此巨大反差,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有市場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一方面,近期港股市場整體波動較大,賺錢效應減弱,導致資金觀點出現分歧,投資情緒趨于謹慎;另一方面,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兩家公司都面臨著“高增長、高投入、高虧損”的行業共性挑戰,市場對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有所擔憂。
小馬智行的財務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小馬智行實現營收3543.4萬美元,同比增長43.34%;凈利潤虧損9608.6萬美元,上年同期為虧損5131.7萬美元。2022年—2024年,小馬智行實現總收入分別為6838.6萬美元、7189.9萬美元、7502.5萬美元;利潤分別為-1.48億美元、-1.25億美元、-2.74億美元。
在公司業務接連虧損的情況下,小馬智行保持高比例研發投入。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54億美元、1.23億美元、2.40億美元,分別占同期收入的224.6%、170.7%、320.1%。今年上半年,小馬智行的研發投入仍達到0.97億美元,占當期收入的272.4%。
文遠知行同樣連續多年出現虧損。2022年—2024年,文遠知行實現總收入分別為5.28億元人民幣、4.02億元人民幣、3.6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分別為虧損12.98億元人民幣、虧損19.49億元人民幣、虧損25.17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文遠知行實現總收入約2億元人民幣,但凈利潤虧損7.92億元人民幣。
文遠知行同樣也保持高比例研發投入。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為7.59億元人民幣、10.58億元人民幣、10.91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也高達6.45億元人民幣。
東莞證券此前發布的一份研報指出,未來,自動駕駛的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技術的持續突破,車輛將具備更高級別的自主決策能力,不僅能應對復雜多變的路況,還能與其他交通參與者實現無縫溝通與協同,構建起一個高度智能化的交通生態系統。
但東莞證券同時也提醒投資者,自動駕駛行業技術更新迅速,尤其是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引入,使得智能駕駛更新迭代加速。如果企業不能及時跟進新技術,可能會被市場淘汰。同時,自動駕駛行業競爭激烈,企業面臨來自國內外競爭對手的壓力。
打新并非穩賺不賠
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回暖,投資者打新熱情也激增。今年10月10日,金葉國際集團以超過1.15萬倍的公開發售超額認購倍數,成為港股史上首只“萬倍認購股”,將打新熱情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多只新股的認購倍數超過千倍。大行科工的公開發售有效認購倍數達到7558.4倍,布魯可、銀諾醫藥-B分別錄得5999.96倍、5341.66倍的超高認購倍數;中慧生物、維立志博、藥捷安康、勁方醫藥等新股,公開發售有效認購倍數也在千倍以上。
不過,在打新熱潮的背后,部分股票卻未能避免破發的局面。11月5日,賽力斯上市出現破發,盡管尾盤一度拉升至發行價,但賽力斯11月6日的股價仍跌近6%。廣和通、曹操出行、綠茶集團等多只在港股上市的新股首日出現破發。
對于近期港股市場接連破發的情形,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呈現“科技+消費”雙輪驅動格局,這一結構性特征推動了市場對新經濟領域的關注與資金聚集。從數據表現看,多數新股上市首日實現上漲,但這并不代表所有新股均具備高增長潛力或核心技術壁壘。具體而言,新經濟、生物醫藥等熱門賽道雖吸引大量資金關注,但這些領域的企業往往面臨較高的研發風險和市場競爭壓力。
此外,在今年以來港股市場行情回暖,投資者打新熱情火熱的背景下,市場樂觀情緒可能推高了發行價,當二級市場流動性支撐不足或投資者擔憂情緒上升時,容易引發上市首日破發。
責編:葉舒筠
校對:廖勝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