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治療師,我深感榮幸與珍貴 —— 人們愿意向我敞開內心世界。我能見證他們的成就,也受托照亮那些鮮為人知的陰暗角落。
我聽過各種各樣的故事 —— 有客戶分享的重大喜訊,也有一些令人心碎的遭遇。想到有人會對他人做出這樣的事,我便滿心難過。
![]()
但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有幾個主題我總能反復聽到。如果其中某個問題引起了你的共鳴,請記住:一個困擾很常見,并不代表它不真實。恰恰相反,這意味著在這件事上,你并不是孤身一人在掙扎。
01、覺得自己 “一團糟”
你本身并不 “糟糕”,只是遭遇了一些糟心的事。我絕不認為我的任何一位客戶本質上是 “糟糕的”,但我相信,他們中很多人都經歷過非常不幸的遭遇。或許這些經歷帶來的感受或行為讓自己、他人難以接受,但這些都是對所發生之事的正常反應。
我發現,自我同情是我們自我成長的核心。如果連 “自己值得基本關懷與善待” 都不相信,就很難開展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
我從克里斯汀?內夫的研究中學到一個實用的自我同情方法:教客戶通過輕拍前臂自我安撫,同時告訴自己:“哇,我經歷了一件真的很難的事 —— 現在感到掙扎再正常不過了。”
![]()
很多時候,我們會對自己或他人發脾氣,只因感受沒被認可,還被人輕描淡寫地說 “這沒什么大不了的”。身體接觸能調節皮質醇水平,進而也能調整我們對壓力的感知。
02、認為自己的人生 “落后” 了
人生不是一場賽跑,你根本不可能在人生中 “落后”。但很多人卻偏偏這么認為。
說實話,作為一名 40 歲、單身且沒有孩子的女性,有時我也會有這種 “落后感”。人類天生愛和別人比較,這在過去是生存所需 —— 我們必須評估競爭對手,制定生存策略,才能避免被捕食者吃掉。
但在現代社會,隔著屏幕和別人比較,大多只會傷害自己。研究表明,花更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上,與更高的抑郁、焦慮發生率相關。
通常,如果客戶開始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 尤其是基于社交媒體上看到的內容 —— 我會提醒他們:別人朋友圈里展示的都是 “高光時刻”。你可能看到一張 “完美家庭” 的照片,卻不知道其中一方可能正受物質濫用困擾,拍照前他們還大吵了一架。
![]()
如果客戶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我還會指出:直到最近,大家的人生軌跡可能都大同小異 —— 高中畢業,或許再上大學。而二十出頭到二十五六歲時,這通常是人們第一次脫離既定規則生活。這可能讓人害怕,卻也能帶來無限驚喜。
我們的工作還包括弄清這些 “該達到的人生階段” 的想法來源:是父母、同齡人、社會,還是這些因素的結合?我會幫他們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想參與這場 “人生競賽”?你想要 2-3 個孩子加帶圍欄的房子,還是更愿意做游牧者,或是選擇一條目前還不存在的人生道路?
03、覺得 “現在該早已走出傷痛了”
我最常從悲傷的客戶口中聽到這句話 —— 他們覺得 “現在該早已走出傷痛了”。
社會對心理健康相關的一切都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尤其是悲傷。大多數公司的喪假不超過一周,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文本修訂版)》(DSM-5-TR)更是將部分悲傷定義為 “一年后仍未緩解即屬異常與障礙”。
但就像我們今天都擦傷了腳趾,傷口愈合速度也會不同一樣,心靈創傷的恢復亦是如此。我常常提醒客戶:你和那個人相處了那么久,怎么會覺得悲傷幾個月就能痊愈?
![]()
或者,我會讓他們試著換位思考:如果這些話是說給最好的朋友聽,他們會對朋友說這些刻薄、不切實際的話嗎?幾乎所有人聽到這個問題都會停頓 —— 有時他們會說 “不,但我不一樣”,但我的目的就是用這個小插曲,打斷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
04、孤獨感
成為治療師前,我是一名作家,很多生活片段都分享在了互聯網上。這意味著我可能比普通治療師更愿意自我暴露 —— 畢竟我知道,客戶很可能讀過我寫的相關話題。
當我開始向一位客戶適度自我暴露時,突然意識到:正是孤獨感在那一刻連接了我們。我告訴她,孤獨是人類最普遍的情感之一。感覺孤獨卻能讓這么多人產生共鳴,這看似矛盾,但我們確實正面臨一場孤獨危機。
首先,我會用心理學知識幫客戶正視這種感受,分享相關數據,再提醒他們社會因素(如今很多互動都是通過數字方式進行)也是孤獨的誘因之一。
我需要在兩個方面找到平衡:一方面幫人們看到導致問題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能力改變現狀。我從不想讓客戶為自己的問題自責,相反,我想讓他們知道:對于生活中不滿意的事,他們有能力去改變。
![]()
我還會幫他們驗證想法是否準確。就我自己而言,我經常感到孤獨,但其實有很多人關心我。我總低估自己對別人的重要性,所以我的治療師會幫我挑戰這種想法,讓我看到自己獲得的支持 —— 這通常會讓我比最初感覺不那么孤獨。
當然,也有很多人確實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我會幫他們梳理:生活中是否有可以重新聯系的人?如何通過共同興趣或地理位置,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05、“就是提不起勁”
雖然我們偶爾都會動力不足,但如果發現自己比平時更難集中注意力、完成事情,你大概率會感到非常沮喪。我敢肯定,我見過的每一位客戶,都曾在某個時刻告訴我,他們正被動力不足困擾。
我會先弄清 “提不起勁” 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么:是無法起床、難以履行基本日常職責,還是自己的期望本就不切實際?
![]()
根據回答,我可能會建議他們少做一些事 —— 因為他們其實已經精疲力竭了。如果 “提不起勁” 是指難以完成基本任務,我會幫他們制定簡化策略:比如布置需要負責的 “作業”,或建議咨詢精神科醫生考慮藥物治療。
這對你意味著什么
無論你正在經歷的是這些常見問題,還是其他完全不同的困擾,都別害怕告訴你的治療師 —— 我們真的什么都聽過。
沒有任何問題是 “羞恥到不能帶到咨詢中” 的。
— the end —
作者 /Theodora Blanchfield
編輯 / 阿乾
配圖/電影《美麗心靈》
原文鏈接:https://www.verywellmind.com/most-common-issues-in-therapy-8547822
預約心理咨詢
感到情緒困擾時,預約心理咨詢,為自己找份專業支持。
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免費獲取咨詢師必備手冊,表格,協議;免費獲取每月靠譜培訓整理。
公眾號:大俠心理,bilibili:王大俠心理,知乎:王大俠心理,小紅書:王大俠心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