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烏克蘭戰場上的消息真是讓人眼花繚亂。在紅軍城這個戰略要地,烏軍情況越來越不樂觀——裝備精良的第155旅舉白旗投降,士兵們躲在地下室里餓得前胸貼后背,連無人機運送補給都被切斷了。這局面,明眼人都能看出個七八分。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位在美國名校任教的美籍華人專家裴敏欣教授,卻拋出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觀點:“俄羅斯如果贏得俄烏沖突,最倒霉的將是中國!”
這話是不是聽著特別反常識?今天咱們就來好好扒一扒,這個看似高深的論調背后,到底藏著哪些經不起推敲的漏洞。
![]()
第一部分:裴教授的“神邏輯”到底在說什么?
為了讓大伙兒徹底明白,我先給大家翻譯翻譯這位教授的“三層邏輯”:
第一層:“塑料兄弟情”理論
裴教授認為,中俄現在的友好關系純粹是“權宜之計”,是被西方制裁逼出來的“臨時組合”。一旦俄羅斯獲勝,西方稍微給點甜頭、放松些制裁,俄羅斯就會立刻調轉槍頭,重新投入西方的懷抱。
說得通俗點,這就像是在描述一段“渣男與備胎”的關系——俄羅斯是那個見利忘義的“渣男”,而中國就是個可憐的“冤種備胎”。
第二層:“吸引火力”理論
在他的邏輯里,現在西方之所以沒有全力對付中國,是因為俄羅斯在正面吸引了大部分火力。要是俄羅斯贏了,西方沒了這個心頭大患,就會調集所有資源來專心對付中國。
換句話說,中國需要俄羅斯在前面“擋子彈”,一旦這個盾牌沒了,中國就要獨自面對整個西方的壓力。
第三層:“秋后算賬”理論
裴教授還認為,西方會把俄烏沖突的失敗歸咎于中國的“暗中支持”。等到戰事結束,他們就會對中國進行“報復性”的全面圍堵,到時候中立的歐洲也會徹底倒向美國。
![]()
第二部分:三大真相,戳破“神邏輯”的泡沫
聽起來好像一套一套的?別急,咱們用現實來說話,看看這個理論有多少站不住腳的地方。
真相一:俄羅斯與西方的信任,早就碎成渣了
裴教授認為西方能輕易拉攏俄羅斯,這簡直是對國際政治的基本常識視而不見。
自從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就已經降到了冰點。這次俄烏沖突更是把最后一點信任都炸得粉碎——西方凍結了俄羅斯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實施了上萬項制裁,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國際爭端,而是近乎決裂的狀態。
這就好比你跟鄰居不僅吵翻了天,還把人家房子給點了,現在有人跟你說:“沒事,回頭給他顆糖,你們還能做好朋友。”你信嗎?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經過這次教訓,怎么可能還把國家安全寄托在西方的空頭承諾上?這種一廂情愿的想象,實在太過天真。
![]()
真相二:西方的對華圍堵,早就開始了
這個論點最忽悠人的地方,就是故意模糊了一個基本事實:西方對中國的打壓,根本不是在等俄烏沖突的結果,而是早就全面展開了!
回想一下:
- 2018年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貿易戰,那時候俄烏沖突還沒爆發吧?
- 美國組建“芯片聯盟”卡我們脖子,難道是最近才開始的嗎?
- “印太戰略”明晃晃地針對中國,這些布局可都是經年累月了。
美國早就白紙黑字地把中國定義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這個定位跟俄羅斯在烏克蘭是贏是輸,根本就沒有必然聯系。
把中國的處境說成是“依賴俄羅斯分散火力”,這完全是在誤導大家——好像沒有俄羅斯,中國就活不下去似的。
![]()
真相三:把今天的中國,想得太脆弱了
這套理論最大的問題,就是嚴重低估了中國自身的實力和韌性。
咱們用事實說話:
-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個“世界工廠”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
- 我們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全球供應鏈少了中國,很多行業都要停擺。
- 從新能源汽車到光伏產業,從5G通信到人工智能,我們在眾多關鍵領域都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更重要的是,我們早就未雨綢繆:
- “一帶一路”倡議讓我們在全球南方朋友遍天下
- RCEP構建了亞洲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還記得2018年那場貿易戰嗎?當時多少“專家”預測中國經濟要崩潰,結果呢?我們不僅挺過來了,產業升級的步伐反而更快了。
![]()
第三部分:為什么這種論調很有市場?
明明漏洞百出,為什么裴教授的這種觀點還能在西方學術界流行呢?
歸根結底,這是典型的 “中國脆弱論” 的變種。這種論調的核心,就是刻意忽視中國自身的實力和發展邏輯,硬要把中國的命運捆綁在其他國家的選擇上。
按照這個邏輯:
- 中國成功要靠別人“給機會”
- 中國失敗是因為別人“不配合”
- 中國永遠是個被動的“響應者”,而不是主動的“塑造者”
這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中國的戰略自主性,恰恰是我們最大的底氣。
![]()
第四部分:冷靜看待國際局勢,自信走好自己的路
老鐵們,國際政治從來不是簡單的“誰贏誰輸、非黑即白”。俄烏沖突確實重要,但它只是百年變局中的一個事件,改變不了中美戰略競爭這個主軸,更決定不了中國的國運。
中國的未來,從來不取決于俄羅斯是向東還是向西,也不取決于西方是圍堵還是接納。
真正決定中國命運的,只有三件事:
- 能不能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 能不能維護內部團結和社會穩定
- 能不能在國際上贏得更多朋友和理解
看看最近的外交成果:中東國家在我們調解下實現和解,東南亞國家堅持對華合作,金磚機制不斷擴大……這些都是我們靠自己實力贏得的尊重。
![]()
結語:丟掉幻想,準備斗爭
說到底,裴教授的論調本質上還是一種“恐美崇美”的心理在作祟,總覺得中國的命運攥在別人手里。
但現實告訴我們:大國崛起,從來都是闖出來的,不是等來的,更不是靠別人施舍來的。
俄羅斯是贏是輸,我們該發展的發展,該開放的開放。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最勤勞智慧的人民,我們有什么好怕的?
就像任正非老爺子說的:“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我們要的是整個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