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37億人正忍受著牙病的折磨!而這一切的根源——牙釉質損傷,在今天之前,一直被牙科界宣判為“不可再生”。
但現在,這個鐵律可能被打破了。一種新型凝膠的問世,首次展示了讓牙釉質“長回來”的真正潛力,這不是簡單的氟化物修補,而是從根本上的“原址重建”。
這項由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生物材料主席 Alvaro Mata 教授領導的跨國研究團隊,2025年11月4日剛剛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
為什么你的牙醫總是反復叮囑“少喝酸的”、“別使勁刷牙”?
因為他們在害怕一件事:你的牙釉質會永久消失。
牙釉質,覆蓋在我們牙齒最外層的“盔甲”,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比骨骼更硬。它每天要承受近千牛的咬合力、無數次的冷熱酸甜。
但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它是一種高度礦化的“死”組織,內部沒有細胞。
這意味著,它無法像皮膚和骨骼那樣自我修復。
磨掉一點,就永遠磨掉了。
幾十年來,牙科界想盡了辦法。從氟化物涂層到各種樹脂材料,我們都只是在牙釉質受損后進行“裱糊”和“填充”,以緩解敏感、防止蛀牙。
但沒有人能真正讓它“長回來”。
億萬人的牙齒敏感、蛀牙、甚至牙齒脫落……似乎成了一個不可逆轉的宿命。
但,Mata教授團隊卻盯上了一個被忽視的秘密:我們還是嬰兒時,是如何從無到有,長出第一副完美牙釉質的?
他們發現,基因早就寫好了一份“施工圖紙”。
在牙齒發育時,一種名為“釉原蛋白”(Amelogenin) 的蛋白質,會像一個“施工隊長”,先組織起一個精密的納米級“腳手架”。
然后,它才會引導唾液中的鈣、磷酸鹽等礦物質,精準地“入庫”,堆疊成牙釉質復雜而堅固的微觀結構。
既然牙齒自己忘了怎么修復,那我們就教它。
諾丁漢團隊利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設計出一種基于“彈性蛋白樣重組體”(ELR) 的智能凝膠。
它完美復刻了“釉原蛋白”的功能,堪稱一個“仿生施工隊”。
當這種凝膠被涂抹在受損的牙齒表面時……奇跡發生了:
![]()
- 3分鐘快速搭“架”:凝膠迅速滲入牙釉質微小的孔隙中,在3-4分鐘內就地組裝,形成一層仿生蛋白質“腳手架”。
- “召喚”唾液礦物質:這個支架開始瘋狂“召喚”你唾液中天然存在的鈣和磷酸鹽離子。
- 啟動“原址重建”:最關鍵的一步來了。它不會讓這些離子隨意亂堆(那只會形成牙結石),而是迫使它們“排好隊”,嚴格按照原有牙釉質的晶體結構,一層一層“接續”生長!
這個過程,科研人員稱之為“外延生長”(Epitaxial growth)。
這不再是“修補”,這是“再生”。
這玩意兒靠譜嗎?研究團隊對再生后的牙齒,進行了一系列“魔鬼測試”:
- 耐刷嗎?
- 研究人員用電動牙刷模擬了相當于1年時長的瘋狂摩擦。
- 結果:毫發無傷,機械性能穩定。
- 耐磨嗎?
- 他們又模擬了相當于3.5年的臨床咀嚼和研磨。
- 結果:新生的牙釉質甚至比原生的更耐磨! 其耐磨強度顯著優于天然牙齒。
- 耐酸嗎?
- 把牙齒泡在酸液里(模擬你喝可樂)。
- 結果:由于新晶體在生長時融合了氟(氟磷灰石),它的抗酸蝕能力甚至超越了天然牙釉質!
更令人震驚的是,就算你的牙釉質已經快磨光了,露出了內部敏感的“牙本質”……
![]()
這款凝膠,照樣能從牙本質上“平地起高樓”,長出一層全新的、結構完美的“人造牙釉質”。
這意味著,困擾無數人的“牙齒敏感”,可能將從根源上被治愈。
當然,我們必須保持嚴謹。目前所有的實驗都是在“體外”(ex vivo)——也就是提取的人類牙齒上完成的,并且是在模擬唾液和真實人類唾液中都取得了成功。
從實驗室走向真實的口腔臨床,永遠是最后,也是最難的一步。
但英國牙科協會的專家已將這項研究稱為牙科界的“圣杯”(Holy Grail)。
Mata教授透露,他們已成立了初創公司 Mintech-Bio,并正在推動這項技術,希望最快能在明年(2026年)將首款產品推向市場。
在2025年的冬天,牙齒再生的“大門”終于被推開了一條縫。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去看牙醫,聽到的不再是“這里需要補一下”,而是:
“別擔心,我們給你‘長’一層新的。”
![]()
參考文獻:
Hasan, A., Chuvilin, A., Van Teijlingen, A. et al. Biomimetic supramolecular protein matrix restore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human dental enamel.Nat Commun16, 9434 (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