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亞太遺產實踐者聯盟(HeritAP)”年會暨“世界遺產貢獻可持續發展目標”優秀案例發布會上,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申報的“中國良渚文化大走廊:融合遺產保護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探索”項目,獲評2025年“繁榮與生計”優秀案例。其他獲評案例為埃及“埃斯納歷史城區振興”項目;中國“基于世界遺產保護、以創新性‘旅游+’驅動區域全面繁榮的荔波模式”項目;中國“同里古鎮的保護實踐與可持續發展”項目;阿曼“巴赫拉堡的角色:平衡經濟發展、遺產保護與推動可持續生計模式”項目;中國“阿者科村繁榮和生計——以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傳承為例”項目。
本次會議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WHITR-AP)主辦。會議旨在通過優秀案例評選,推廣傳播亞太地區在協調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卓越實踐。會議以“遺產推動可持續發展”為核心主題,重點圍繞三大內容展開:一是探討將遺產納入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政策與實踐;二是發布2025年度“繁榮與生計”領域優秀案例,分享創新實踐;三是啟動2026年“知識與技能”主題案例征集。會議還將遴選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遺產地可持續發展案例,并通過各類國際活動進行廣泛傳播。
![]()
“良渚文化大走廊”獲得的這項新榮譽,有何含金量?
據官方資料,2025年度“繁榮與生計”優秀案例的評選標準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促進經濟發展與遺產保護的良性平衡,要求在實現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的同時,確保遺產核心價值不受損害;二是創新并推廣可持續生計模式,通過扶持文化產業、農業等多元產業及小微企業,增強地方經濟韌性與居民生計水平。
本次的獲獎案例,是從10個國家提交的42個申報項目中遴選出的。項目涵蓋了亞洲、阿拉伯等多個地區,為遺產賦能繁榮與生計貢獻了多元實踐樣本。
會上,良渚文化大走廊相關負責人表示,良渚文化大走廊項目始終堅持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穩步推進第二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創新打造良渚遺址5000+數智應用,全面構建起良渚遺址大保護格局。良渚在保護研究中共同守護文明根脈,實施良渚生活美學工程,持續推動良渚文化“活起來”“火起來”。良渚連續三年舉辦“良渚論壇”,累計邀請115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余名嘉賓出席盛會,全力打造國家級文明對話平臺。常態化開展“杭州良渚日”“良渚與世界”系列活動,“何以文明·遇見良渚”全球巡展走進聯合國總部、埃及、埃塞俄比亞等12個國家和地區。“讓我們感到榮幸的是,良渚文化大走廊入選了此次‘世界遺產貢獻可持續發展目標’優秀案例,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是國際社會對文化遺產推動可持續發展價值的共同追求。”
會議期間,與會嘉賓就“從政策到實踐”“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遺產闡釋與社區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11月6日,參會代表將實地考察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彭公數字農場、徑山村等大走廊代表性點位,親身感受良渚在古今對話中煥發的時代活力。
良渚的經驗表明,文化遺產可以在保護中賦能地方,在傳承中推動創新,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注入持久的文化力量。
(中國日報浙江記者站 陳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