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針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突出問題和階段性特點,教育部近日出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條措施》,全面提升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10月24日,首部聚焦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紀錄電影——《陪你到清晨》在全國上映。這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次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度關注。
跟蹤拍攝6年收集分析上萬份數據
導演:只有被看見才能被認知
紀錄電影《陪你到清晨》以一位少年與醫生共同面對心理治療的歷程為主線,真實展現了學校、醫院、家庭、社會攜手援助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全景。影片用客觀視角,尋找為兒童青少年心理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從2019年初次接觸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起,導演田艷便帶領團隊深入學校、醫療機構,接觸學生和家長、社會工作團隊等,對數百人進行了深度訪談和持續跟蹤,對上萬份數據和樣本進行了收集與分析,跟蹤拍攝6年之久,用最真實的鏡頭展現孩子們的心理困境與希望。
田艷提到,在采訪調研期間,非常多的孩子在知道要拍攝一個講述孩子心理困境的電影時,都拍著胸脯對她說:“姐姐,你拍我的故事,我想讓大家知道。”田艷還常常看到當一個孩子默默流淚時,一定會有另一雙小手握著他或者抱住他。
孩子們需要被看見的渴望,是支持田艷完成這個電影的動機。她始終堅信:“只有被看見,才能被認知。”
“這個電影目的,是希望讓全社會能夠真正看到,心理疾病并非想象得那么可怕,也不可恥。”田艷說,希望所有得過心理疾病的孩子在今后都會被平視。
早期識別困難、精神疾病被“污名化”
阻礙孩子及時獲得心理健康支持
據了解,全球超14%的兒童和青少年受到精神障礙的影響。在中國,這一挑戰同樣嚴峻。權威數據顯示,我國6—16歲在校學生精神障礙總患病率達17.5%,這意味著每6個孩子中就有1人正面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今年發布的《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青少年有抑郁或焦慮風險時,有更高比例頻繁出現不想上學的想法。在輕度抑郁風險和抑郁高風險的青少年中的這一比例分別高達20.2%和45.4%。
而另一方面,則是抑郁學生的治療時常被耽誤。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今年發布的藍皮書《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現狀及康復困境研究》顯示——
在孩子主動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幫助的631名參與者中,不足三成的家長會在孩子首次發出尋求專業幫助的情況下帶其就診,30.74%的家長會在孩子發出2次請求后帶其就診,且依然有29.31%的家長會在孩子發出四次及以上的請求后才帶其就診。
其實,兒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礙等問題往往始于生命早期,卻因早期識別困難,社區基層服務能力不足,以及普遍存在的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一些患者和家屬對精神疾病抱有“病恥感”等,兒童和青少年仍不能公平、及時地獲得精神心理健康支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鄭毅表示,兒童抑郁如果早期識別、早期治療效果都是不錯的,但目前治療率太低,即使發現也不敢面對,甚至用一些民間療法走了彎路。消除孩子和家長的“病恥感”,是通過科學診療、讓孩子恢復健康的重要環節。
“治已病、防未病”同樣重要
家庭、學校、社會需共同發力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治已病’,但‘防未病’也非常重要。”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暨婦女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肖利軍說,不能把希望只寄托在醫院,家庭和學校兩個重要因素首先應該動起來,家庭學校在“防未病”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家長要多陪伴,而且陪伴要趁早。”肖利軍說調查顯示,孩子最樂意與父母進行語言交流的時間集中在3-8歲,8歲以后,老師和同伴將逐漸代替父母。因此,3—8歲這段時間也被稱為家庭教育的黃金期。“而且陪伴質量越高,孩子從中收獲的養分也就越多。”
肖利軍說,還要鼓勵孩子和家長、老師、同學多交流。“交流有利于建立更多的支撐,對人們心理健康有非常大的幫助。”
“如今,學校環境已發生了變化,讓孩子天真爛漫的本性更大程度地釋放出來。”肖利軍說,近些年,教育部推動各地增加體育課、體育課后服務和大課間,推動課間活動由原來的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落實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要求。
此外,《陪你到清晨》醫學顧問團隊負責人表示,盡管每個孩子的心理困境都是獨特的,但預防原則是相通的——早期識別、科學理解、及時支持。
那如何判斷兒童青少年可能出現了精神疾病呢?
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鄭毅給出了實用建議,當孩子出現以下兩個信號時,要考慮精神障礙并及時就醫:
第一,如果一個孩子的情緒、行為表現跟他的年齡、受教育水平、所處環境不相符時;
第二,如果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給孩子自己、家長或者學校造成持續的麻煩和痛苦時。
若孩子出現以下這些情況千萬別忽視:
1.情緒障礙:長期情緒低落、過度擔憂或恐懼;
2.行為障礙:注意力渙散、沖動或有攻擊行為;
3.發育性障礙:伴隨社交困難、重復刻板行為;
4.進食或睡眠障礙:厭食癥、失眠等。
打破誤解與偏見
影片讓更多人科學理性看待心理問題
《陪你到清晨》的可貴之處,不僅在于真實記錄了青少年心理問題成因及現狀,有助于消除大眾誤解,更在于它展現了學校、醫院、家庭和社會共同構建支持系統的可能性,讓更多孩子能及時有效得到幫助。
“作為國內鮮有的聚焦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紀錄電影,《陪你到清晨》具有開拓性意義。”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暨婦女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波表示,電影通過真實記錄,有助于打破大眾對精神心理疾病的誤解與偏見,讓更多人科學、理性地看待這些問題,并意識到精神心理疾病同其他身體疾病一樣,需要且能夠得到專業治療和支持。
北京安定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醫師齊軍慧說,希望這部電影能夠給社會大環境帶來一定改變。
據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