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人民網貴陽11月6日電 (記者王秀芳)11月5日晚,貴州交通職業大學的大禮堂內燈光璀璨,一場特殊的思政課——“橋見匠心 藝路薪火”花江峽谷大橋“以美育人”思政課在此拉開帷幕。
![]()
活動現場。貴州交通職業大學供圖
作為「遇·見」當音樂與美術相遇——貴州交通職業大學場館育人校園文化活動暨2025香港城市藝術博覽會貴州預展的核心環節,本次思政課以花江峽谷大橋為敘事重點,通過“橋見匠心”和“薪火夢想”兩大篇章,將交通建設、藝術表演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為現場師生呈現了一場浸潤心靈的美育盛宴。
活動現場,專題短片《萬橋飛架的“高速平原”》聚焦貴州交通發展成就,以“橫豎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峽谷大橋為代表,生動展現了貴州交通建設取得的重大突破。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許湘華介紹,大橋將傳統美學精髓融入現代工程設計,通過模塊化施工與自動化技術攻克多項難題,打造了滿足功能需求、彰顯藝術價值的工程典范。
青年歌唱家雍朝玉以歌曲《脊梁》,贊頌了花江峽谷大橋建設者如橋墩般堅實的擔當精神。該曲創作者蕭子靜現場講述如何通過音樂語言展現貴州交通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堅守與創新,讓橋梁背后的精神力量通過藝術形式得以傳承。
黔籍旅加藝術家胡軍以花江峽谷大橋云渡服務區雕塑作品“會飛的石頭”為切入點,分享了他跨越國界的藝術實踐與文化思考;北京籍旅加藝術家蕭緯現場演奏《琵琶語》,讓觀眾在音符的起伏中感受跨越時空的美學共鳴。在“絲綢路上的動漫藝術”主題分享中,貴州省經濟文化促進會會長王六一匯集70余位藝術家作品,以多元視角展現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
本次思政課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為核心,將花江峽谷大橋的建設故事轉化為生動的思政教材,歌曲《天路》、歌舞《燈火里的中國》、群舞《盛裝》、民樂合奏《象王行》等節目輪番上演,通過文化講述、藝術表演等多元形式,讓師生在聆聽奮斗故事中感悟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在沉浸藝術體驗中堅定文化自信。
![]()
合影留念。貴州交通職業大學供圖
貴州交通職業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學校踐行“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實踐,本次思政課不僅創新了思政教育的呈現形式,更構建起“行業資源+藝術賦能+價值引領”的育人場景,為培養“雙肩扛大道、高原筑通途”的交通人才筑牢思想根基。(實習生張佳佳參與采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