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跑友們,有沒有過被人嘲笑跑得慢、跑得少的糟心經歷呢?
小編可是深有體會啊!
曾經有一回,我慢悠悠地跑在路上,速度嘛,肯定不算快,旁邊一個跑者超過我,還不忘回頭來一句:“你這跑的啥呀,純純垃圾跑量,成績又上不去,還不如去散步呢!”
當時我這暴脾氣,立馬就想跟他理論理論。
可后來次數多了,我也慢慢釋然了,畢竟咱跟他們壓根就不是一路人,沒必要為這種話較真。
其實啊,跑步之前咱得先想明白為啥跑?
是為了強身健體,還是一心想在賽場上跑出好成績?
就像著名運動心理學家指出的,明確跑步目標能讓我們在跑步過程中更有方向感和動力。
當我們心里清楚自己要啥,“垃圾跑量”這詞也就沒那么容易影響到我們啦。
![]()
那到底啥是“垃圾跑量”呢?
這可沒有官方的明確定義,簡單來講,就是在跑步時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收獲卻少得可憐。
就好比你辛辛苦苦跑了好幾個月,速度沒提升,耐力也不見長,甚至還渾身是傷,據運動醫學專家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跑步方式導致的“垃圾跑量”,在普通跑者中占比高達 60%。其本質就是跑步方法不對,達不到預期效果。
當出現下面這三種情況,你很可能就在經歷“垃圾跑量”!
1、漫無目的的跑步
有些跑友跑步完全沒個目標和計劃,今天突然想練練速度,就猛沖一陣;明天又覺得應該增加點耐力,就去長距離跑。
這樣跑下去,身體適應能力越來越差,身體沒辦法形成穩定的運動模式,自然也就達不到鍛煉效果。
有研究顯示,缺乏明確計劃的跑步者,訓練效果比有計劃的跑者低 30%。
![]()
2、單一不變的跑法
有些跑友看似一直在堅持跑步,跑量也還說得過去,但成績就是上不去。
這是為啥呢?原來是長期采用單一的訓練模式。
每天都是固定的速度、固定的路線、固定的距離,身體就像產生了“免疫力”,對這種訓練已經麻木了。
沒有新的刺激,怎么可能有進步呢?
建議跑者應該定期改變訓練方式,比如加入間歇跑、爬坡跑等,給身體來點新鮮感。
3、超出負荷的訓練
有些跑友一心只想沖速度、拼跑量,完全不顧身體的承受能力。
跑步過度訓練會讓身體越來越疲憊,不僅跑步時痛苦不堪,還會大大增加受傷的風險。
根據運動醫學統計,因過度訓練導致受傷的跑者占受傷跑者總數的 40%,所以跑者們一定要學會合理安排訓練強度,給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
![]()
“垃圾跑量”只是個說法,沒必要太糾結它的定義。
我們更應該反思自己的跑步方式,不管你是為了健康還是為了成績,出發前都要制定好計劃。
另外,學會休息也很重要,想要高效避開“垃圾跑量”,找到適合自己的跑步周期表很關鍵。
別盲目效仿那些“大神”跑者的訓練計劃,他們的計劃可能很詳細、很完美,但不一定適合你。
堆跑量是不理智的行為,成績對于普通跑者來說,好則繼續努力,差也別太較真,更別跟別人攀比,別人說你是“垃圾跑量”,就讓他說去吧。
就像金庸先生說的:“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岡。”
做好自己,享受跑步的過程,這才是最重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