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在國內找一場能代表中國馬拉松的賽事,毫無疑問,是北京馬拉松。
北馬,是中國第一場城市馬拉松,其創辦的1981年,也被視為中國馬拉松發展的起點。很長一段時間,北馬都是孤獨的存在,后來才逐漸有幾座城市跟進。
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馬拉松,跟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北馬45年歷史,正是國家改革開放、日新月異、全力發展的攀登之路。我們會發現,北馬的每一次改變、飛躍,背后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當馬拉松在國內火起來后,北馬因其資歷、地位,贏得“國馬”美譽,可謂眾望所歸。
每年秋天,幾萬名跑者從祖國的“心臟”天安門廣場出發,其不僅是一場馬拉松之旅,更是每一名跑者對國家的一種情結、情懷。大家對北馬的愛,從來不只是馬拉松,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滌蕩。
![]()
當國內馬拉松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北馬放下身段積極應變,一直在探尋儀式感、體驗感上的新突破。我們需要像北馬這樣的賽事,成為新時代中國的標簽之一。
2025北馬,確立“我們的北馬”這一主題,正當其時。一直以來,北馬都不只是北京的,它是中國的。逐年快速增長的報名人數,大家心中有一份家國情懷在。
北馬也的確需要一句響亮的口號,來拉開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大幕,我們的北馬,正在向所有參與、關心北馬的跑者、市民、志愿者招手,飽含著一份溫情。
10月24日北馬賽前新聞發布會,就以一種十分新穎、別致的形式,給大家展示了,什么是“我們的北馬”。
不像往常的新聞發布會,一堆領導,一個個講話,這次的發布會,內容很多,領導“讓位”,讓裁判員、跑者、志愿者、文明引導員代表開口,既發布了賽事信息,也傳遞了北馬新的價值觀,踐行了“我們的北馬”這一主題。
![]()
國馬是中國的
若論資歷,北馬在國內是當之無愧的老大。
北馬一路走來,長期是行業標桿般的存在。中國馬拉松的很多印記,都是北馬譜寫。北馬身上,有著太多的“第一次”,市場化運營、向大眾選手開放、開始抽簽、全馬賽事……這些“吃螃蟹”的舉措,支撐起北馬的江湖地位。
北京是首都,北京的物、景,很多都有著鮮明的國家符號。一條北馬賽道串起來的,是一座北京城,從天安門、長安街,到中央電視塔,國家速滑館、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體育場,跑者腳步丈量的,早已超越北京。
起初,北馬或許只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比賽,一個證明中國也有城市馬拉松的平臺,當北馬1998年首次向大眾選手開放報名后,才掀起中國馬拉松走向群眾性、大眾化的帷幕。1999年時,38000人的北馬,創歷屆之最。
2008年,在國際田聯開創路跑賽事標牌以來,北馬便是首批八大金標賽事之一,并一直延續至今;2014年,北馬進入抽簽時代;2015年,成為國內首場大型全馬賽事。
![]()
猶記得2022北馬,在那個特殊節點,北馬克服一切困難,時隔三年后歸來,不僅僅是馬拉松行業的強心針,更有著廣泛的、國家層面的政治意義。
一點點、一步步,北馬堅實的步伐,從1981年以來,既是中國馬拉松發展的活化石,也是國人參與鍛煉健康身體的大舞臺。
當十年前國內馬拉松賽事風起云涌時,北馬不再孤單,成了很多新辦賽事學習的榜樣。記得2013年深馬創辦時,全套辦賽體系都在“照搬”北馬,像深馬這樣的,有很多。
北馬成就國馬,自然而然。國馬稱謂,將北馬推到一個新高度的同時,也對北馬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標準。
讓我們欣慰的是,這兩年,在國內馬拉松辦賽瘋狂內卷的風氣下,北馬用自己的方式,主動求新、求變,尤其是今年一系列舉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國馬。
![]()
北馬是我們的
國內馬拉松的高速發展,與中國社會大發展的時代緊密契合,人民的馬拉松,已成為當下辦馬拉松的主基調。
我們的北馬,是今年北馬的主題,更是一個口號,一種開門辦賽的姿態。“我們”不局限于跑者、賽事,而是張開懷抱,將北馬推向社會,我們一起關心、用心,將國馬塑造成一個更專業、更國際、更溫情的中國標簽。
從賽事的新舉措中,比如起點區域移動衛生間廁位由765個增加至1119個、完賽領物區通道增至20條等,我們能感覺得出來,組委會的用心和心思。其實不管是規模的擴大、賽道的優化,還是志愿者的增加,滿足跑者的多樣化需求,目的無外乎打造一場讓大家更加滿意的北馬。
我們的北馬,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要落到實處。我看到北馬發布的多篇“我們的故事”,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職業,大家都在講述自己與北馬的那份情和愛。包括收集跑友“三萬兩千種”奔赴北馬的理由,這樣的積極互動,讓北馬更具溫度。
既然是“我們的北馬”,就應該大家一起玩。北馬鋪設的是大舞臺,不管是“文明北馬”口號征集,還是與天壇的品牌共融,定義高光時刻,形式多樣,多平臺合作,讓更多的人能夠與北馬共情。
![]()
北馬更要講好自己的故事,當看到北馬歷年戰袍、獎牌時,不同款式、設計中,見證了時代變遷。北馬今年將在博覽會推出主題紀念展覽,系統展示北馬45年的發展歷程。這種濃郁的文化味,正是眼下中國馬拉松最缺的,期待北馬能夠多些類似動作。
今年北馬在國際化上的嘗試,我都希望不只是理念和想法,而是能夠通過一些具體的措施,帶給大家實實在在的服務,讓大家體會到北馬這個標桿在發展、延續。
作為一場頂級馬拉松,更需要充足的時間,來讓大家感知賽事、品牌、活動。北馬今年的啟動時間,已比前幾屆早了不少,我更期待來年,能夠留出更寬裕的時間,讓“我們”有更長的周期、更充分的準備,共建一個更出色的北馬。
我們的北馬,我理解其核心在于,所有的參與者,涵蓋志愿者、裁判、武警、安保、環衛等相關工作人員,乃至城市市民、沿途觀眾、跑者家屬、未中簽的跑者,都能在這一場北馬中,找到一份歸屬感。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我們的北馬”,2025北馬,正走在這條路上,也需要我們共同去守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